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军事设计生产体制改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尽管沙赫特已经成为“人狼公司”的董事,又是烽火直接管辖的经济部长,还在经济理论的讨论上,输给了尧明,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不盲目服从尧明的指挥。沙赫特再三向尧明施加“辞职”压力,迫使尧明削减军费开支。在当时德国的军费开支已经达到了国家财政收入的30%,这个比例实在太高,将严重影响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橄榄枝计划设立的时候。尧明就已经暂时冻结了军事装备计划,并要求军方准备好,组织一次全面的军事项目审查。

1936年4月,等情报系统的整顿重组工作和橄榄枝计划的执行细节被确定下来,蓝带计划也正式展开后,尧明立即着手裁剪军费开支。这不仅是对沙赫特的一个个人承诺,也是对德国的长远发展方向确定一个正确的基调。

战争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游戏。在当时混乱的国际政治局面下,如果军费投入不足,将使得国家失去独立自保的能力,丧失国际地位,面临被侵略的危机。由于当时的国际贸易关系与国家的军事实力关系很大,不足的军备投入甚至还可能导致国家的出口困难,对经济起到负面的影响。但过度的军备投入将大大降低国家的建设性和再生产性的经济投入,使得国家走向“穷兵黩武”的不归路。

为了让烽火全心全意支持中国,尧明早早地就向他出卖了一系列的原时空的武器知识。尧明特别强调了在二战中脱颖而出,在战后彻底替代战列舰的航空母舰。

当时烽火最信心最不足的就是德国海军。他正在策划大力发展德国的传统强项――潜艇技术。但在水面舰艇上,他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好策略。

尧明的出现打破了烽火称霸欧洲大陆的美梦,支援中国和解放殖民主义统治的国家又需远渡重洋,最终还面临和大英帝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冲突,烽火一直信心不足。

战舰制造必须在大型船坞上进行,很难像飞机制造和坦克制造那样保密。海军建设需要的经费投入还特别庞大。在烽火的心目中,德国无法在短期内,在不惊动邻国的情况下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烽火在纳粹上台以后,就在为德国空军和德国陆军作各种储备,但没有经过实战检验的军队终究无法让人放心。

尧明信誓旦旦地告诉烽火:“上帝派我这个中国人到德国来,自有妙用。支援中国抗战,将彻底改变德**队的前途。在中国,我们没有海军却要防守一条漫长的海岸线,我们还要同时在中国大陆防守日本陆军。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具体的陆军战术。我们必须学会空军和陆军的配合。”

“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学习利用陆基空军制约海洋。在中国我们将学到作为一个内陆国家怎样对付一个具有强大海洋战力的国家。这些经验,将影响将来的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北大西洋战略。”

“至于海军吗建设嘛,支援中国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让我们能名正言顺地展开航海活动,从而神不知鬼不觉地建造一支足以抗衡英国舰队的海军,或者至少达到建造这种海军的能力,从根本上具备和大英帝国一决胜负的条件!我们正处在一个以战列舰炮战为主,转换为航空母舰为主的海域空战的时代,只要我们集中精力发展航空母舰技术,我敢保证可以用不到1/3吨位的海军战胜大英帝国舰队!”

尧明这番话得烽火大其头。

“目前德国的军备建设规划性不好,启动得大快,这会把经济拖垮。现在德国生产的武器会因为世界战争规模的发展而很快就落后。我们必须改革军备方案,裁剪一系列浪费型的项目,把军费的投入用到最经济实用,而技术上能长期使用的项目。”

最后,尧明了一句让烽火不得不仔细考虑的话:“将30%的国家收入用于军费投入是非常危险的,那是原时空德国战败的真正根源。即使在二战期间,你不犯任何错误,也只能等到原……”。

尧明想德国造出原子弹,或美国将原子弹扔到德国。但他立即住了口。这种大规模的杀伤武器暂时还是不让烽火知道为妙。

“也只能向美国、英国和苏联求和,把占领的土地全部退还出去而已。”尧明道。

烽火召集了戈林(空军总司令),弗里茨.托特(FritzTodt,后勤和军备总长),阿尔伯特.施佩尔(德国建筑师,尧明正在培养的工业部长),埃里希.雷德尔(海军元帅),冯.邓尼茨(潜艇专家),海因茨.古德里安(装甲兵总监),阿尔弗雷德.约德尔(炮兵总监),库特.斯图登(伞兵总监),莱因哈特.海德里奇(新任联合情报工作组主管),海因里希.缪勒(新任通讯保密工作组主管),马丁.鲍曼(总理办公室主任)等,成立了临时的军备工作组。

名单中原来有希姆莱的。尧明特地要求把希姆莱的排名放在第一位。而烽火犹豫良久,却要求将希姆莱的名字删除掉。尧明顾作不解,向烽火询问原因。“他与日本走得太近了。”烽火装模作样地找了一个借口。尧明脸上惺惺作态,肚子里却在暗暗好笑。

另外一个应该参与却被删除了名字的,是军事谍报局局长威廉.卡纳里斯。根据尧明制定的回避原则,负责在外收集情报的部门,一率不涉及内部机密。

还有一些军方元老,思想已经很保守,迟早要被烽火换掉。这些人是军队中论资排辈的体制的产物,现在大多已经被烽火架空,自然没有参加这次会议。

烽火本来想自己唱主角的,但尧明一句话就将他拉了回来:“烽火,这次会议我们一定要震服军方。我想了很久,在国际上我们要作人,在国内作个‘半仙’就够了。但在军队里,我们一定要作神!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自从尧明在“拳击赛”中,痛扁戈培尔,顺便把烽火这个裁判打进医院后,烽火对尧明装神弄鬼的能力佩服得十足。

尧明挺胸凸肚,拿出一副“没有了胡子”的“电影”希特勒式派头。尧明在其他场合,一直抄袭原美国总统克林顿充满魅力的微笑。遗憾的是,尧明印象中,怎么也想象不起来克林顿总统严肃的时候是什么模样了。尧明记得起来的一些人物形象中,斯大林太暴力,丘吉尔太愁苦,罗斯福太故作深沉,**太老土,蒋介石被人涂鸦了,现时空的烽火很有些威严,自己却又不能学,以免被嘲笑。于是只好照原时空的希特勒形象操作。只不过那个形象是从多部电影上积累来的,很有像丑。这个形象一亮相,顿时把烽火急得抓耳挠腮。要这样升级为神,多是个白鼻子丑狼神。

其实尧明不需要扮演任何人,当他专注地坐在这群纳粹精英的面前,进入角色后,自然而然地就流露出了一种强大的震慑力。尧明自己并没有察觉,那些所有熟悉烽火人却暗暗心惊,只觉得元首深不可测。

尧明郑重宣布军备工作组的任务是对德国的所有秘密军事项目进行重新评审,以达到节约军备开支的目的。这次评审是绝对保密的。除了军备工作组成员,参与秘密项目的公司和直接工作人员外,只有国家元首直接批准或陪同,其他人才有权利参加。

在当时,因受凡尔赛合约限制,也为了保密,德国的战备是由各个兵种分头进行的。以当时的军事理论,各个兵种的作战相对独立,这种方式并没有太多麻烦。从二十一世纪回来的尧明深知兵种配合和海陆空立体作战的重要性,他首先宣布要建立一个军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和协调“综合战备技术”的开发和运用,这个中心受军备工作组直接领导。

尧明宣布阿尔伯特.施佩尔为军备工作组组长,同时兼任“军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从原时空的历史资料里,尧明知道施佩尔具有出色的组织能力。施佩尔还是“人狼公司”的秘密董事,尧明自然对他委以重任。

由于阿尔伯特.施佩尔正在组合各个大的工业公司,尧明要求把组合出的“产品开发设计型”公司合并一部分到军事技术研究中心,以加强军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能力。

尧明还宣布设置军备管理局。不仅管理军备产品,武器的数量和配置,还管理军备零部件。

德国武器的传统作法是委托各个大公司设计并制造,产品的所有权归各大公司,军队只是产品用户。这个方法的缺很大,某些公司能拿出优秀的设计,却不具备足够的产能。同时各各公司之间相互竞争,这使得德国的军工项目很重复,同类的武器设备有很多款式。这种模式是标准的完全自由竞争型“市场经济”模式,适合与各种民用产品。但对于军用产品来,这增加了生产组织、后勤管理、维护、人员培训、战场调度等各种负担。

尧明的改革方案是军队产品的产权一律归军队所有。这些产品由军事技术研究中心设计,或军事技术研究中心委托专业设计公司设计,并由军备零部件管理局订制成零部件,然后委托各大公司组装。这将减少军工产品的种类重复现象,方便对零部件标进行标准化,使得产品容易升级,还能充分利用各大公司的产能,搞突击生产。而且向中国运送武器也方便,可以把关键零部件送去,在中国组织其他零部件并组装。

这种产品所属权与设计制造分离的模式远远优于当时纳粹政府的“项目比赛”模式。当时戈林采取的是立多个项目,在项目之间择优录取的办法。这种办法在1930年代是很先进的。但学过现代化经营管理,并担任过企业高级主管的尧明却深知这种模式的各种弱。

“项目比赛”模式的弱之一是设计往往过渡追求指标,而忽视成本和产能瓶颈。这一弱在原时空德国-苏联战争中完全暴露出来,德国的豹坦克、虎坦克从指标上看超过苏联,但其生产成本高,耗用大量工时,大量占用数量紧张的加工设备,使得德国的整体坦克生产数量严重地低于苏联。

“项目比赛”模式的弱之二是企业最关心的是立即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大批量订单的产品,这使得德国的军事工业的设计储备很少,因为成功的项目几乎都立即投入生产了。这使得敌对国家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研究德国的武器,制造出相应的克制武器,而德国的反应则要靠重新立项,相对慢了很多,耽误了战场上最关键的时效。

“项目比赛”模式的弱之三是很多设计过于追求先进指标,而忽视了稳定生产和维护的能力,很多设计没有经过严格的考验,就投入使用,靠在战场上的使用反馈来改进。而这种“靠战场上的使用反馈来改进设计”的代价往往是巨大的。

当然,由军备管理局统一规划产品,很可能出现思维僵化、官僚主义和行政命令至上等弊端。解决的办法是鼓励企业自主立项,并将优秀的项目申报,获取国家赞助。对于成功的项目,国家必须出企业风险投资多倍的高价购买产品权利,并在生产时,首先保证使用原设计公司的产能。产品交给其他制造公司生产时,原设计公司还能进行设计提成。

某些关键的部件,如飞机发动机,必须由专业厂家研究设计和制造,并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指标、性能价格比。对于这类关键部件,军方必须设立至少两个货源,以竞争的方式逼迫企业发展技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浪潮 巅峰游戏制作人 极品上门女婿 五代梦 赘婿归来 砸锅卖铁去上学 他身上有条龙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超能农民工
相关推荐:
非常小贩金色琴弦无限恐怖之轮回真相仙崛曹贼阴阳炼物千金照绑:警司老公在隔壁邪眼变五戒雪豹冷情:老婆,你敢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