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八十七回:培根玩火渎上帝,但丁赋曲咒教皇(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浩浩荡荡的队伍,怀着除恶务尽的激情,在几位德高望重的教士率领下,各路民众汇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奔向王宫。

王宫里,国王爱德华一世正饶有兴致地看着牛津大学教授罗哲尔?培根演示实验。几位大臣战战兢兢地在一旁陪同。只见培根将几种粉末混在一起拌匀,挑出小小的一点点,放在纸上用火点着——“唰”地一声,一道耀眼的亮光腾起!

大臣们吓坏了,都不禁倚着墙壁,恨不得能穿墙逃到外面去。可是国王镇定自若,眼睛里反而发出欣喜的亮光。

这时外面的呼声传来,几名骑士面色凝重地奔进来,向国王报告情况。一听民众云集,大臣们面如土色。这种情况可不好对付,搞不好就会变成动乱。

头戴王冠的爱德华一世端坐不动,神情刚严,冷静寻思,不发一言。

大臣们不敢吱声,焦急地等待。大量民众已经聚集在王宫外面,喧哗声震动宫廷。

在众臣焦急的眼光中,爱德华一世缓缓站起,先对卫士吩咐道:“你们帮教授先生把桌子上的东西收好。”说罢,爱德华一世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外面。几名骑士跟随而出。

培根一大把年纪了,经历过无数风波,并不怎么吃惊,叹口气,将桌上红的、白的、黑的、靛蓝的、土黄的……好些碎块、粉末,以及瓶瓶罐罐装着的液体逐一收起。卫士虽有帮助收东西的君令,却对那些东西满怀敬畏,根本不敢动手,只好在旁边毕恭毕敬地哈着腰。

广场上,威严的国王拂袖而来。一碰见爱德华一世那刚严的神情与锐利的眼神,带头的几位教士马上停止了激昂的呼叫。请愿的民众气势大沮,心底由狂热变成了震惧。一大片人不再喧哗,好些人扑通扑通地跪倒了。

教士们先前已经准备好理直气壮质问国王的话,这个时候却没有谁能够说得出来。一位老教士带着哭腔,仰望爱德华的胡子,求恳道:“我们的英明的主上啊!请,请一定要制止那老疯子……”爱德华往下一瞪眼。老教士马上改口:“啊不,那、那老教授……的研究。命令他,停止亵渎上帝吧!”

民众随着一片哭腔。一位老贵族也恳求道:“陛下啊!请告诉他不要再冒犯上帝,以免给我们国家带来灾难啊!”

下面的人跟着央求,一片乱哄哄的声音。

爱德华一世没有耐心再听,大吼一声:“肃静!”

广场立时静了下来,鸦雀无声。

爱德华以威严而怜悯的眼光凝望了一阵他的臣民。然后,爱德华挥舞双手,激情沸腾地宣讲道:“你们知道吗?我们国家看起来安详宁静,但是,那是眼前!要再看远一些啊!我们国家非常危险!北非的、中东的异教徒,打败了我们的十字军!东正教跟我们的天主教决裂,拜占庭帝国吞并了我们十字军辛苦建立的拉丁王国!我们的圣地耶路撒冷,依然看不见收复的希望!基督的陵墓,还在异教徒的魔掌之中!我们的教廷,却没有气魄和力量!我们的盟友法兰西,目光短浅,与我们貌合神离!我们的近邻威尔士、苏格兰,屡屡和我们作对,桀骜难驯!”

一连串的慷慨陈词,撞击着臣民的心胸。广场之上,没有一个人再敢喧哗,都侧耳聆听着。

爱德华继续挥舞手臂,高声宣讲:“我们国家,并不富强,而且时刻处在战争边缘,十分危险!能够使我们摆脱这种危险处境的,就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他能使我们的国家强大,能使我们的军队战无不胜!能让法兰西俯首贴耳,能使异教徒灰飞烟灭!能让圣地响起我们虔诚的赞美诗,能使圣墓不再群魔乱舞!他就是——我们国家的救星和骄傲,培根教授!”

演讲至此,听众低着头,侧着身,面面相觑。都不料事情会演变成这个样子,本来是要来讨伐上帝的敌人,没想到经过陛下这么一说,培根就变成了国民的救星、教廷的救星、圣墓的救星了。

爱德华的宏亮声音继续着,慷慨激昂,越发慷慨激昂……

这次请愿风波,终于不了了之。培根再度逃过一劫,保全了老命。

爱德华一世,史实上便是一位十分英明的名君,奠定了后世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基础。英国历代君主,以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和维多利亚女王最为有名,但实际上,伊丽莎白和维多利亚对英国的贡献都不能与爱德华相提并论,只不过是采摘果实之人罢了。爱德华才是种树之人!

汉昭帝、汉宣帝时期,是汉朝最为鼎盛的时期;可是如果没有汉高祖、汉武帝进行开拓,不会有汉朝的盛世。伊丽莎白和维多利亚,不过也就是汉昭帝、汉宣帝这样的普通英主,爱德华的统治才是英国崛起之根本。

爱德华一世对于英国有三大贡献:第一,统一英伦三岛。这个意义,毋庸置疑是英国崛起的必要前提。这个功绩可以与秦始皇统一七国相提并论。尽管秦始皇死后天下又乱,但中国的大一统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尽管爱德华死后苏格兰一度又脱离英国,但毕竟爱德华初次实现了英伦三岛的大一统,并在有生之年加以巩固。

第二,奠定英国议会制基础。政治制度的先进,是后世英国崛起的首要原因。封建王权过于强大,则使贵族与平民阶层的自由和创造能力受到压制(如中国);但是封建王权被过分削弱,则国家凝聚力散失(如波兰),爱德华一世恰恰实现了一个比较恰到好处的均衡。十三世纪初“无地王”约翰(“狮心王”理查的无能弟弟)在各地领主的迫使下,签署了《自由大宪章》,开全世界君主立宪制之先河。然而由于“无地王”及其继任者的孱弱,君权被过度压制。到了爱德华在位时,运用自己的强势,重新加强了王权,使得王权与议会的权力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点。这样,英国的君、臣、民能够达成利益上的一致,同心同德振兴国家。

第三,这也许不是爱德华有意所为,不过,英国的学术界远没有欧洲其它地方禁锢那么严密,因此爱德华在位时,英国的科学发展快于别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一批优良学府在科学与哲学领域的率先探索,亦是后世英国崛起的一大动力。

以上是现实世界的历史,而在这个世界呢,由于炎汉的缘故,爱德华更不得不快马加鞭!随着炎汉的商品向欧洲渗透,炎汉的故事亦随之流传。爱德华听说炎汉国王赵矜拼命在搞火药的研究,很快便想到鞑靼人用火炮攻城略地的事。正好培根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搞出了火药的人,已经实验成功了。爱德华如获至宝,立即请这位天才科学家来王宫,将他的发明好好讲述,看看哪些可以应用在军事、哪些可以应用在民生。如此一来……大英帝国之崛起,大有提前之势!

由于爱德华给培根撑腰,伦敦的风波总算平息。

无独有偶,此时的南欧亚平宁半岛上,另一股风波在发展,在蔓延,很快遍及意大利各邦。从教皇国的首都罗马开始,那不勒斯、佛罗伦萨、比萨、博洛尼亚诸城先后掀起一股声势浩大的游行,同样也是群情激昂,同样也是喊着“打死”、“烧死”、“砸死”、“绞死”。

这却是因为一部作品,激怒了广大教士与善男信女们。在这个宗教具有强大控制力的黑暗时代,任何人对教会的挑战,都会惹起狂热信徒的强烈反响。为了反对科学以及其它不同的声音,善男信女们可以光明正大地干出残忍暴虐的事情——譬如史上有名的女数学家海帕西娅,因为触怒教会,被信徒们劫持凌辱,最后剥光衣服,拿锐利的蚌壳一块一块地剜下肉来,奄奄一息之时再斩断四肢,投入火中。

类似这样用火刑“净化”掉的异端分子,历来不知道有多少了,时至今日,还在不断重演。

与培根堪称难兄难弟的另一位先驱者,正在狼狈逃窜。这就是但丁。培根是实验科学先驱者,但丁是文艺复兴先驱者。他们的思想太过于领先时代,使得他们遭受了无数的嘲笑、白眼、造谣、诽谤……颠沛流离,命运坎坷。但是,正是他们以及这个时代若干敢于反抗教会、追求真理的人,一同敲响了中世纪宗教桎梏的第一道丧钟。

但丁创作的《神曲》,是文艺史上一部不朽巨著。《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但丁以之批判教会,痛快淋漓。

在这个时代,到处是宗教势力。培根要搞科学,只能披着宗教的外皮;但丁要搞文艺,也得借着宗教的名义。他在《神曲》中以一个正直教徒的身份,痛斥教皇、主教、教士等大大小小宗教家们“日夜在那里用基督的名义做着买卖”。他揭露宗教家们干着买卖圣职、敲诈勒索、荒淫无度、迫害民众等丑恶的行为,“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境地”。他指控宗教家们“沉湎于金钱的淫★秽污臭”、“到处断绝上帝赐给人民的面包”。他又强烈地直指罗马教廷是“污血的沟,垃圾的堆”,控诉“圣殿变成了兽窟,法衣也变为装满罪恶面粉的麻袋”!

这样的作品问世,带来的风波怎么可能不大!于是,意大利各地的游行、集会,就在教会的默许并暗中支持下,如火如荼,愈演愈烈。

不得已,但丁只好仓惶逃出佛罗伦萨,隐姓埋名,躲避起来了。究竟躲到哪里去了呢?可能是比较开明的威尼斯?可能是与教廷有着严重矛盾的法国?一般人不得而知。要是给一般人都知道了,他当然就死定了。

(待续第八十八回:未婚夫妇困峻岭,忘年兄弟斫连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巅峰游戏制作人 砸锅卖铁去上学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超能农民工 浪潮 五代梦 极品上门女婿 赘婿归来 他身上有条龙
相关推荐:
大流歌魔兽世界之日暮之泪穿越韩国娱乐圈盗梦无限战神之刃九剑录墨骗超级宠物系统异界之极品公子猎尸者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