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三国王侯将相介绍(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侯篇

1曹cāo

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和文学家。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历任洛阳北部尉、济南相等职。曹cāo。曹cāo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dì dū许(今河南许昌东)。后用其名以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元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二十余万南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魏武帝。曹cāo生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弟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所统治的地区内,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jīng兵法,著《孙子略解》、《兵法接要》等书。曹cāo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表现了杰出的才能,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在演义里被贬意描写的曹cāo当之无愧的是三国最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2刘备

字玄德,河北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刘备少年丧父,与母亲贩鞋织草席为生。黄巾起义时,刘备组织义兵,随zhèng fǔ军剿除黄巾,有功,任安喜县尉,不久因鞭打督邮弃官。后诸侯割据,刘备势力弱,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cāo、袁绍、刘表等人,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赤壁之战之际,刘备联吴抗曹,取得胜利,从东吴处“借”到荆州,迅速发展起来,吞并益州,占领中,建立蜀汉政权。陈寿: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3孙权

吴国大帝。孙权19岁就继承了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击败了黄祖。后东吴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战击溃了曹cāo军。东吴后来又和曹cāo军在合肥附近鏖战,并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杀死关羽、大破刘备的讨伐军。曹丕称帝后孙权先向北方称臣,后自己建吴称帝,迁都建业。他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发展造船业、连通台湾、积极和印度等国外交、多次减免赋税,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xìng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诸侯篇

1刘表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姿貌温伟,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又进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着,招诱有方,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先杀江东孙坚,后又常抗曹cāo,是曹cāo强敌之一。然而刘表为人xìng多疑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后更宠溺后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权。刘表死后,蔡瑁等人废长立幼,奉表次子刘琮为主;曹cāo南征,刘琮举州以降,荆州遂没。

陈寿评曰:「袁绍、刘表,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2吕布

吕布是骁勇善战的汉末诸侯,先后跟随丁原、董卓作战,并最终杀死了丁原和董卓。成为dú lì势力后,吕布与曹cāo为敌,和刘备、袁术等诸侯时敌时友,最终不敌曹cāo和刘备的联军,兵败人亡。吕布虽然勇猛,但是少有计策,为人反复无常,唯利是图。

陈寿:“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菟。”

3袁绍

后汉的群雄。何进被杀之后,与袁术共同诛杀宦官。被董卓夺取政权后出奔冀州组成反董卓联合。董卓迁都于长安后,便胁迫韩馥控制冀州。随后为扩大势力范围而相继占领青州、并州。于歼灭公孙瓒之后平定幽州,并于河北建立起庞大的势力。为与曹cāo一决雌雄,派遣了十一万的兵力越过黄河,之后却于官渡之战中惨遭落败。之后死于讨伐地方叛乱和重整河北的计划途中。

陈寿: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昔项羽背范增之谋,以丧其王业;绍之杀田丰,乃甚於羽远矣!

4公孙瓒

公孙瓒,书佐出身,靠自己的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少数民族,做战勇猛,威震边疆。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少数民族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发展到互相攻打,公孙瓒靠自己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杀死了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分派刺史,成为北方最强大的一路诸侯。公孙瓒与袁绍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因其只求自保的自私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被困于自己修建的高楼之中,引火**,势力被袁绍吞并。

陈寿:公孙瓒保京,坐待夷灭,度残暴而不节,渊仍业以载凶,秪足覆其族也。

4马腾

马腾,相传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有着羌族血统,于汉末参军,因功升至军司马,之后联合韩遂等人叛乱,割据一方。李傕、郭汜等人掌权之际,马腾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屯于郿城,不久与李傕出现矛盾,率兵相互攻打,兵败退回西凉,与韩遂联合,结为异姓兄弟。曹袁相争之际,马腾在钟繇等人的劝下,归顺曹cāo,协助曹军击败郭援、高干等人。后来,马腾与韩遂出现矛盾,相互攻打。曹cāo派人劝解,于是马腾放弃部队,入朝为官,封卫尉,部队交予儿子马超管理。后因马超兴兵反抗曹cāo,马腾被曹cāo杀害,夷灭三族。

5张鲁

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陵之孙。字公祺,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东汉初平二年(191)益州牧刘焉任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脩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后鲁又杀脩,并其众。割据汉中,推行五斗米道,并建立政教合一的地区xìng政权,自称“师君”,不置长吏,而以教中“祭酒”管理地方行政。统治汉中近30年,辖区内设义舍,为路人免费提供食宿,对犯法者宽宥三次,而后再犯,才处以刑罚。政局相对安定,受到汉族和少数民族拥护,史称“民夷便乐之”。建安二十年(215)曹cāo攻汉中,张鲁避走巴中(今属四川)。不久降cāo,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谥原侯。东汉末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不能公开活动。唯张鲁在汉中推行五斗米道,得民信向。降cāo后,五斗米道取得合法地位,得以公开传播,影响rì大。后道教徒尊其为“系师”。

6袁术

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庶弟。讨伐董卓时,袁术负责押送粮草。因妒才而不发给孙坚粮草,使得孙坚被华雄击败。但孙坚及时调整了军队,最终大败华雄。191年,袁术让孙坚去攻打刘表,孙坚从之,但最终孙坚被黄祖shè死在襄阳城前。袁术就收养了孙坚的长子孙策,目的是为了得到玉玺。后来孙策用玉玺换来了兵马,一举平定江东。袁术得到玉玺后立即宣布称帝,曹cāo、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chūn城,大败袁术。袁术逃往汝南,继续作皇帝。后来,在汝南实在是呆不下去了,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cāo借兵的刘备击溃。逃到寿chūn后,遂吐血身亡。

陈寿:袁术奢yín放肆,荣不终己,自取之也。

7刘焉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刘焉是东汉后期分裂理论的制造者之一。东汉末年,朝政**,社会黑暗,朝廷大臣们见大乱将至,人人自危。这时,身为宗室成员的刘焉不是认真地思考怎么样来维护刘氏天下的统一和稳定,而是在为自己的个人前途作打算--试图在乱世中为自己谋得一块安全的地方。于是,他在中平五年(188年)向汉灵帝上书建议:如今国家将乱,主要是因为各州郡地方官员暴虐百姓,使得百姓离心反叛所致。因此,朝廷应该选派一批廉洁而有威望的大臣任牧伯,让他们到地方去坐镇一方,以控制天下rì益恶化的乱局。刘焉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采纳,于是,大批重臣被分派到全国各地做州牧,如宗正刘虞任幽州牧、太仆黄琬出任豫州牧。但是,朝廷没有想到,这些手握兵权的大臣们坐镇一方之后,很快就成为zhōng yāng皇朝的心腹大患:他们各自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再也不听zhōng yāngzhèng fǔ的指挥调动。于是,分裂割据的局面很快就在东汉末年形成了。

刘焉的建议虽然加速了汉帝国的瓦解,却为他自己争得了一方水土。公元188年,刘焉被汉灵帝任命为益州牧,并受封为城阳侯,从此来到了他梦想的益州。据,刘焉原本是请求做交趾牧,后听人"益州分野有天子气",就又通过关系请求出任益州牧。刘焉封侯拜州牧时,他的家族也鸡犬升天。刘焉有4个儿子:长子刘范,官任汉朝廷的左中郎将;二子刘诞,任制书御史:三子刘璋,任奉车都尉;四子刘瑁,官任别部司马。但当时刘焉走马上任时,只带了儿子刘瑁一人同来益州,而其余3个儿子则都留在朝廷,并跟随汉献帝西迁长安。

8张邈

年少时就以行侠仗义闻名乡里,结交了袁绍,曹cāo等大批官宦子弟。后来为陈留太守,与曹cāo一道起兵讨伐董卓,双方关系相当紧密。起初其地位是曹cāo的上司,后来转为其下属,加上并非曹cāo嫡系,所以虽然受曹cāo信任和善待,仍然自疑不已。曹cāo攻打陶谦时他在陈宫劝下叛迎吕布,与回师平叛的曹cāo在兖州大战,结果失败,在向袁术求救的路上被部下杀死,家属被曹cāo夷灭。

9张绣

张绣是张济的侄子,在张济战死后接管了他的部队,与刘表联盟,屯于宛城。后投降于曹cāo,因怀疑曹cāo图谋自己,不久反叛,偷袭曹cāo,导致曹cāo长子曹昂战死。之后张绣与曹cāo多次交战,曹cāo不能攻克。官渡之战前夕,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再次投降曹cāo,被拜为扬武将军,在与袁绍交战中数立战功,于远征乌桓途中去世。

陈寿评曰:绣舍群盗,列功臣,去危亡,保宗祀,则於彼为愈焉。

10董卓

董卓早年为汉将,在西方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后来又参加讨伐黄巾起义,数次兵败,却依然升为前将军,掌管重兵。董卓拥兵自重,驻兵于河东,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而放弃兵权,正逢京都大乱,何进被杀,董卓趁机进京,控制了zhōng yāng政权。之后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关东诸侯联盟讨伐董卓,董卓放弃洛阳,移都长安。董卓生xìng残虐,当权后横征暴敛,激起了民愤,最后被王允和吕布谋杀。

统帅篇

1周瑜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yù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sè」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为中护军,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而指挥全军在乌林迎击曹军取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拟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cāo,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xìng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jīng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陈寿曰:「xìng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2关羽

关羽亡命于奔涿郡,结识刘备、张飞,情如兄弟。刘备理事待客之时,关羽侍立左右,不避艰险。徐州之战后,羽降曹,受封偏将军,受曹cāo厚待礼誉。但关羽终不忘本,许以立功报曹cāo后离去追寻刘备。白马之战中,关羽策马刺河北名将颜良于万众之中,袁军皆披靡。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后,刘备尽收荆州诸郡,封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刘备平定益州后,命关羽

掌管荆州军政。刘备即位汉中王,又加封为前将军,假节钺。随后关羽率军北攻樊城,降于禁、斩庞德,一时间威震华夏。不久,由于后方荆州为东吴攻取,关羽军在前线作战失利,关羽最终败走麦城。在临沮突围中遭到孙权军逆击,关羽壮烈殉汉。谥为壮缪侯。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3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魏名将。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cāo。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降关羽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斩乌丸单于蹋顿于柳城,又讨平梅成、陈兰争贼寇。曹cāo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主力,使敌军十万退却,威震敌国,名威天下,为cāo拜为征东将军。曹丕践祚,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张辽屯雍丘,染病。抱病退吴将吕范。黄初三年,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三岁。

太祖表汉帝,称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xìng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4张飞

在涿郡结识刘关二人,与关羽一起从事于刘备,对待关羽如兄长。随刘备助曹cāo打败吕布,受封中郎将。在当阳长阪,张飞引二十骑据水断桥,阻挡曹cāo大军,曹军无人敢进。刘备平定荆州,加封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刘备入蜀,张飞与孔明溯流而上,至江州,俘巴郡太守严颜而释之。益州平定,张飞任巴西太守,不久又击败张郃的进犯。刘备进位汉中王,封张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后刘备伐吴,张飞本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行前,为其帐下张达、范疆杀之。后追谥曰桓侯。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5邓艾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艾xìng刚急,轻犯众人,不能协同朋类。以口吃,喜军事,司马懿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艾修治备守,凿河灌溉,积谷强兵。又上疏言:戎狄兽心,分其势,利趋之。初艾协郭淮御姜维犯境,又于毋丘俭乱退吴孙峻众。合众将于段谷、侯和败维。司马兴兵伐蜀,艾险渡yīn平,入成都,降刘禅,灭蜀。封以太尉。艾为人傲慢自矜,常以“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自诩。人多讥。后胡烈等陷告艾反,囚艾送京,于路杀。

6姜维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南)人。少孤,好郑氏学,才兼于人。曾为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官至大将军。维忠勤时事、思虑jīng密、敏于军事、即有胆义,又兼心存汉室深得诸葛器重。随诸葛出祁山,久经沙场,累立战功。姜维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伺图中原,恢复汉室。又思实际:由是练西方风俗,yù以羌胡为翼,断陇西所属,拓界厉兵。于是伺机九伐中原,降李简部、斩魏将徐质、破大敌王经,一时挫魏国之威。又段谷胡济失约退败。侯和为艾破。奈先费祎裁制,后宦臣黄浩弄权,互有胜负,悉未成功。及后主降艾,敕维降,维乃佯降于会,策会反,图中原yù以杀会重扶汉室,乃事败,维及妻子皆伏诛。

陈寿: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7陆逊

陆逊字伯言,本名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年旱,开仓济民,督农桑。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鄱阳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权配逊策女,数访世务,逊议以

“平山寇叛,取jīng锐。”权纳其策。由虚势伏兵,破丹杨费栈,安内患,得jīng卒数万。建安二十四年,蒙称疾瞒关羽,逊代献骄兵计,军暗渡取荆州,除抚边华亭侯。败詹晏、屈陈凤。破房陵邓辅、南乡郭睦,诱降文布。迁镇西将军,封娄侯。陆逊论治荆州“拔人才、未亲疏。”权纳之。黄武元年,拜大都督、假节。督军五万西陵拒刘,伐谋分兵相机而动。火攻,备军尽殁;伏兵,逊逸待劳。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吴蜀合,捆以外逊主之,权留玺于逊自裁度。皖县破曹休,缴获从辎重。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辅太子。京外上疏:“宽刑罚、忘过记功,以成王业。阻权偏师取夷州。”公孙渊背盟,权yù征,逊陈弊利“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辍;图四海,匪怀细害大。乞息六师,定中夏。”权纳焉。嘉禾五年,逊协诸葛瑾攻襄阳。信韩扁为敌虏。逊佯攻暗退兵,袭江夏附者众。陷魏江夏太守逯式解边害。嘉禾六年,平吴遽乱,定三郡。逊忧吕壹弄权,陈曲直于权。年少丰,开仓济民。逊善赌人,昔言以诸葛恪、暨艳、杨竺终败丧,果应。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陈

“太子正统,藩正有别,当彼此得所,上下获安。”叩头流血。权不纳,又累遣使责逊,逊愤恚卒,年六十三。孙休时,谥昭侯。

陈寿: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chūn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

8夏侯渊

夏侯渊是曹cāo手下大将,自曹cāo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陈留、颍川太守。官渡之战后,夏侯渊负责粮草补给,保证了曹cāo平定北方。而后夏侯渊又率兵四处征讨叛乱,破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战功卓著,又随曹cāo平马超,灭张鲁,又破杨秋、刘雄、梁兴、韩遂、宋建等,再立奇功。而后夏侯渊督张郃、徐晃等留守汉中,与前来取汉中的刘备大军交战,在定军山为蜀将黄忠所袭,不幸战死。

陈寿评曰: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敦、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9马超

马超是马腾之子。汉室封马超为卫尉、都亭侯、偏将军。马超举兵攻打曹cāo,因曹cāo离间韩遂而失败,投奔张鲁,后又归顺刘备,迫使刘璋投降刘备,拜平西将军、前都亭侯,后升左将军。刘备称帝后拜马超为骠骑将军,兼凉州牧。马超去世时年仅四十七岁。死后追谥威侯.

陈寿: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

10张郃

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cāo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cāo,得以重用,随曹cāo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主帅,维持败兵。魏明帝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奉命救援陇右,在街亭大败蜀将马谡,导致诸葛亮撤兵;诸葛亮第四次时,张郃随司马懿前往相拒。后诸葛亮粮尽退兵,张郃追至木门,与诸葛亮军交战,被飞矢shè中右膝而亡.

陈寿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张郃以巧变为称。

猛将篇

1典韦

典韦,陈留己吾人。三国时曹魏猛将。擅使大双戟,为人壮猛任侠,曾为乡人刘氏报雠,杀人出市,人莫敢近。军中的牙门旗既长且大,人们都不能把它举起,而典韦竟以一手便将其执而竖起,人们都以他的奇力为异。初属张邈,后属夏侯敦。曹cāo讨吕布于濮阳时,典韦奋力勇战,为曹cāo所异,又因其人忠诚谨重,自此引典韦为近侍,迁为都尉,置之于左右。后曹cāo于宛城时,张绣先降而复反,急迫曹cāo本营;典韦守着大门,殊死恶斗,杀敌甚众,最终因敌人太多而战死。

陈寿评曰:「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

2许楮

谯国谯人。高八尺,腰大十围,容貌雄毅,葛陂贼战箭矢末掷石攻敌,倒牵牛反向百余步,贼众闻褚之名皆畏惮。储官渡诛反贼。[关中战时褚左手举鞍,右手控船护cāo安渡(有歧义,可能是张合所为)]。马超yù袭曹cāo,以从骑为褚,超不敢动。cāo薨褚哭至吐血,后迁武卫将军,曹叡继位封牟乡侯,谥曰壮侯。

陈寿评曰:「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

3黄忠

原为刘表手下,和刘磐一同镇守长沙。刘表死后,黄忠先归属曹cāo、后随刘备入西川。夺西川战斗中总是冲锋在前,奋勇杀敌,勇冠三军。忠领兵争夺汉中,定军山战役,黄忠率众亲斩杀魏名将夏侯渊,夺取汉中。黄忠因功被升为后将军,与关羽、张飞、马超并列,建安二十五年,卒。

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4高顺

高顺清白威严,骁勇有智,衷心仁义。不饮酒,不受馈遗。每谏布:“以智者、慎思而行”。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后郝萌反,更疏之。顺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jīng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下邳败,为曹cāo所俘,就戮。

5庞德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少年时任郡吏及州从事。从马腾进击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数有战功,迁至校尉。曹cāo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时,郭援、高干等略河东;庞德时随马腾之子马超拒战郭援、高干于平阳,为军中先锋,进攻郭援、高干,大破其军,更亲斩郭援首级,于是拜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马腾被征为卫尉,庞德便留属马超。曹cāo破马超于渭南时,庞德随马超逃入汉阳,保守冀城;不久又随马超投奔汉中,从属于张鲁。曹cāo平定汉中后,庞德便随众投降。曹cāo素闻其骁勇,拜庞德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后庞德领军与曹仁共攻宛城,斩叛将侯音、卫开,遂南屯于樊城,以讨关羽。其时樊城诸将以为庞德之兄庞柔时在汉中,对庞德颇有猜疑;庞德遂奋意力战,深为关羽军所忌惮。军败后庞德誓死不降,结果为关羽所俘杀。曹cāo闻知此事甚为伤悲,为之流涕,于是封其二子为列侯

陈寿评曰:「庞德授命叱敌,有周苛之节。」

6魏延

魏延是蜀汉名将,他跟随刘备入川后表现突出,得到刘备器重,屡次被委以重任。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作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延为人孤高,善养兵卒,勇猛过人,但是和蜀汉重臣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魏延率军yù杀杨仪,反被杨仪派马岱杀死。后魏延一门被夷灭三族。

7甘宁

少年时豪侠仗义,后投靠刘表,又成为黄祖手下,在黄祖手下得不到重用.被周瑜、吕蒙推荐给孙权,孙权十分器重他。甘宁智勇双全、目光深远,作战勇猛,连关羽也十分忌惮。又xìng格粗犷,轻财敬士,深得江东士卒的爱戴。

陈寿:陈寿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8太史慈

三国时东吴名将。猿臂善shè。少年时受郡命劫州章,表现果断,因而知名于世。曾于辽东避难,后助北海相孔融对抗黄巾管亥,善用勇略,为孔融联结平原相刘备,击溃贼众,声名更噪。其后归同郡扬州刺史刘繇,与孙策鏖战,共相抗衡。后刘繇败死,孙策擒获太史慈,策慕其高义,求为其将,慈慨然许诺。太史慈更替孙策招谕刘繇残军归顺,守言应诺,恪遵信义,始终如一,弭息诽论。刘表从子刘磐,十分骁勇,数度作寇于艾、西安诸县;孙策分海昏、建昌作六县,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督诸将兼治海昏,共拒刘磐。后孙权以太史慈能克制刘磐,委以南方大事。慈于建安十一年卒,享年四十一岁。

陈寿评曰: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

9赵云

赵云开始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保护刘禅和甘夫人脱险。刘备西征时,赵云截江夺回了后主刘禅。后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阳、资中一带,完成了对成都西南部的包围。汉中争夺战中,赵云以微弱兵势设伏,使曹军撤退。建兴六年,赵云随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战成功吸引了曹真主力,使得诸葛亮顺利夺取了凉州三郡。后云以兵力差距输给曹真,但是由于他和邓芝领兵固守,没有造成蜀军大败,战后赵云请求自贬。建兴七年,卒,后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品xìng忠良,直言敢谏,曾力劝刘备将本打算赏赐功臣的土地还与百姓。在刘备伐吴前,又进忠言,劝刘备以国仇为重、私仇为轻。在对他的谥书中,强调了他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其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陈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10乐进

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三国时曹魏名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cāo,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绍子谭、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乐进与张辽、于禁、张合、徐晃号为名将。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曹cāo征孙权,假进节。曹cāo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逝世,谥曰威侯。

陈寿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乐进以骁果显名…」

谋略篇

1司马懿

司马懿世家豪族出身,早年在郡中作吏,后被曹cāo辟为为文学掾。曹cāo称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与陈群等同列“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曹丕代汉后,司马懿节节高升,开始掌握重权。曹睿继位后,司马懿坐镇宛城,督荆豫二州军事,主持荆州对吴攻战,后接替曹真总管对蜀防御工作,数次成功防御诸葛亮北伐。曹芳继位后,司马懿、曹爽共同辅政。司马懿受曹爽排挤,后发动政变诛杀曹爽一族,自此掌握魏国大权。司马懿病逝后,魏国政权仍由其儿子把持,多年后导致晋朝代魏的发生。司马懿被后代追封为晋朝皇帝。

司马懿是魏国后期卓越的军事家,其jīng明老练,堪称三国第一。

历史上认为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克星。因为诸葛亮北伐最害怕的就是司马懿,采用离间计使司马懿失去兵权的那次北伐,是最成功的一次。其后,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持良久,始终也不能获胜。他们互相不能奈何得了对方。

但是看诸葛亮北伐,司马懿对付诸葛亮总是很被动,简直是忍让,遭受百般凌辱而不怒,其胆怯心理让魏国的其他将军都看不起。而且司马懿每每在优势明显的时候让诸葛亮轻易的脱(当然诸葛亮有优势的时候一样被司马懿化解)。可以这么,司马懿几乎靠拖得诸葛亮病死,最终才赢得了这场旷rì持久的战争。司马懿好像一开始就没想过能战胜诸葛亮,一味退让,永远是防守,如果诸葛亮在多获二十年,相信司马懿也是这样应对。

然而司马懿真的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吗?司马懿的战术作风真的是被动防守吗?看司马懿擒孟达,不待圣旨,不出十rì。其时机把握之准,行动之迅速,令人叹为观止。其后一次的辽东叛乱,叛军起兵十五万。当时相隔四千里地,魏军兵少路远,司马懿竟然能够做到"往百rì、攻百rì、还百rì,休息六十rì",仅以四万兵力,一年破敌。其攻击之强,战术之主动,与对峙蜀军时判若两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分析一下,诸葛亮北伐的之前,司马懿曾被离间下野。诸葛亮死后,司马懿还要靠诈病欺瞒魏国的君主,让魏君以为自己不会造成威胁。� ��因就是司马懿一直在魏国受到猜忌。

而司马懿官复原职的原因是什么?是魏国没有对付诸葛亮的人才,不能不用司马懿。由此可见司马懿的生死仇人诸葛亮,才是真正能使司马懿掌握权力的人。鸟尽弓藏的道理,司马懿没理由不知道的。

于是司马懿采用了维持现状的平衡战略。一方面防止诸葛亮获得大的优势,对魏国和自己造成致命威胁,另一方面又不击溃诸葛亮,还要保持诸葛亮的攻击力。

2郭嘉

曹cāo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sè,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jīng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cāo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和曹cāo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

陈寿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曹cāo表版本一: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

3诸葛亮

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cāo,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cāo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rì,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jīng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4程昱

三国时魏国名臣。本名程立,因梦中於泰山捧rì,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后从曹cāo于兖州,封寿张令。曹cāo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昱常为曹cāo出谋献策,汉献帝定都许昌后,以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yīn太守,都督兖州事宜。后文帝践阼,程昱为圲尉,进封安卲侯。黄初元年逝世,寿八十,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5庞统

庞统是荆州地区的名士,赤壁之战后加入刘备集团,最初只作一名县令,经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为刘备所重视。刘备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对他的亲信仅次于诸葛亮。庞统力劝刘备取蜀,并跟随刘备入川,计擒蜀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但在围攻雒城的战斗中,中流矢而死,刘备为之流涕。

陈寿评曰: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

6荀彧

从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cāo,曹cāo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cāo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曹cāo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给曹cāo如戏志才、郭嘉等,所以曹cāo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袁绍势力强大,曹cāo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开导曹cāo,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时回信坚定了曹cāo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cāo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cāo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cāo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终于在寿chūn病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7荀攸

年少就很有名气,被朝廷任为黄门侍郎,他曾与人密谋诛杀董卓不成而被下狱.后来董卓死了,荀攸就回家上表要去蜀郡做太守,但因道路难行留在了荆州,不久就被曹cāo请去任军师.曹cāo攻打张绣,吕布,袁绍等强敌时,荀攸都在他身边为他出谋画策,并每每成功.荀攸也因此一直升官加职,一直做到了尚书令.荀攸备受曹cāo,曹丕敬重,有次他生病,去探病的曹丕竟拜倒在他的床边.他还与钟繇是至交,钟繇为荀攸整理撰写他设想的12条奇谋妙计,还没写完钟繇就去世了,因此那些妙计就失传于后世.荀攸死后被追谥为敬侯.

陈寿: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劝变,其良、平之亚欺!

8鲁肃

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

陈寿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9贾诩

原为董卓部下。董卓灭亡后,贾诩为求自保,建议李傕、郭汜等人袭击长安,造成大乱,又先后依附段煨、张绣,屡献妙计。后劝张绣投降于曹cāo,成为曹cāo手下重要谋士,在战官渡、平马超以及立嗣等问题上多有建议,为曹cāo所器重。曹丕即位后,贾诩升任太尉,数年后病逝。贾诩极有智慧,擅于自保,是当时公认的智谋之士。

10陈宫

陈宫字公台,东郡人也。xìng刚直烈壮,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结。天下乱,始随太祖,后从吕布,为布画策,数谏于布,布每不从其计。下邳败,为曹cāo所俘,宫求即就戮,从容赴死。

荀攸:夫陈宫有智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他身上有条龙 巅峰游戏制作人 极品上门女婿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超能农民工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浪潮 五代梦 砸锅卖铁去上学 赘婿归来
相关推荐:
奇门不良之谁与争锋盘族战神一介农民修仙记妖道霹雳重生之低调人生安晴的视界奇缘惊变上古卷轴之逆天作弊穿越异界之富贵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