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一章 明道(道在我们的认知范围之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篇明道(修行之总纲)

第一章明道(道在我们的认知范围之外)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yù以观其妙。常有,yù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真理是可以遵循的,但是,它们都不是关于“常”的真理。概念是可以言的,但是,它们都不是关于“常”的概念。我们用“无”来命名天地的起始状态,用“有”来命名万物的构成要素,于是不断地“无”下去,试图用这种办法了解天地的总体奥秘,不断地“有”下去,试图用这种办法了解万物的彼此差异。然而,所谓的“无”和“有”其实都是从同一个地方产生的,只是法不同而已,都可以叫做“玄”。那个创造了“玄”,并且反复地这么做的东西,才是打开一切奥秘的大门。

简释:

1:“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以之为道。可道之道,并非“常”之道。

此句是《道德经》的灵魂,核心有两,前半句指出世俗的真理是有效的,后半句则指出这些真理都不可能帮助我们悟道。老子:“为学rì益,为道rì损。”在这里,“道可道”讲的是为学,“非常道”讲的是为道。

第一个“道”字不能翻译为规律,因为我们遵循的并不是规律本身,而只是对于规律的认识,也就是真理。真理与规律并不是完全等同的,而只是对于规律的不完整的揭示。遵循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法,用在老子这里是不合适的,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眼前的世界是绝对真实的,而老子则认为是非常虚假的。

第二个“道”字不能翻译为言,否则就与“可名”的“名”重复了。它是以之为道的意思,即遵循。而“可名”的“名”,就是以之为名的意思,即言。第三个“道”字应该和第一个“道”字的意思完全相同。

理解此句的关键在于“常”字。“常”:永恒的,不变的。在这里应该翻译成名词,而不是形容词。如果翻译成形容词,“真理是可以遵循的,但是都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这种法自然是对的,却漏掉了老子思想的独特之处。

第二十五章:“dú lì而不改,……字之曰道。”“不改”就是永恒不变,也就是“常”。第十六章:“知常曰明。”了解了“常”就是名副其实的有大智慧了,也就是悟道了。在老子看来,在多变的现象世界背后,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东西。领悟这种东西,才是《道德经》的目的所在。

将“常”翻译成名词,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所有的真理都是无助于悟道的。为什么“为道rì损”?原因就在这里。

2、“名可名,非常名。”名,可以以之为名。可名之名,并非“常”之名。

真理都是用语言来表达的。既然所有的语言都与大道无关,真理自然就与大道无关了。为什么语言与大道无关?因为语言是从变化中诞生的,而大道却是不变的。详细的解释请参看第二章和第六章。

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两句是对于世俗哲学的总结,世俗的所有哲学都可以归纳成这两类。你有一个上帝,或者是存在着一种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那就属于“有”这一类。你宇宙开始的时候是什么都没有的,或者万物是无限可分的,基本粒子是不存在的,就属于“无”这一类。

同时,“无”和“有”还是最高级的两个概念。凡是看得见的,或者是我们认为存在的,都属于“有”,反之都属于“无”。推翻了这两个概念,也就证明了眼前的世界以及语言是不可靠的,也就推翻了世俗的所有哲学和真理。

“道隐无名”,“吾不知其名”,大道是无法言的,不要把这两句当做老子的思想。万事万物都是“有”,当它们尚未诞生或已经消亡的时候都是“无”。“有”有无数种,“无”也有无数种,到底谁才是宇宙和万物的起始状态和构成要素呢?如果这两句真是老子的意思,其思想就太散漫,太不负责任了。

4、“常无”和“常有”

这两句是对世俗之认识方法的总结。所谓“常无”,就是从我追溯到我尚未出生的时候,然后是妈妈和人类尚未出生的时候,以至于宇宙尚未形成的时候,这是一种时间追溯法。所谓“常有”,砖头是泥巴烧成的,泥巴呢?原子呢?这是一种空间挖掘法。自古以来,我们的认识方法都不过是这两种而已。

5、“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这是对于世俗之语言、哲学及其认识方法的总批判。眼睛看得见的,理论上认为存在的就是“有”,反之就是“无”。我们总是在“无”和“有”中纠缠,却都忘记了,这两者都是眼睛和心灵的产物,只是法不同而已。真正的奥秘不在眼前的现象中,不在“无”和“有”中,而在眼睛和心灵的背后。

“玄”不能翻译为幽深。“同谓之玄”,我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要么属于“无”,要么属于“有”,它们都是“玄”。一切都是清楚明白的,根本不是幽深的。眼睛的产物是现象,心灵的产物是对于某种现象的猜测,依然属于现象,所以,玄就是现象,也就是我们眼前和心中的一切东西。

“玄”的本来含义是指一根长绳上挂着的一条条丝线。眼睛中产生了一种现象,于是我们这个“有”,那个“无”,二者纠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根丝线。眼睛变了,新的丝线就诞生了。认识变了,又有新的丝线诞生了。所有丝线都挂在我们的心上,而且还打了一个结。不同的眼睛,会勾勒出不同的现象,这就是众生眼中的“玄”。不同的心灵,会形成不同的理论,这就是诸子百家心中的“玄”。一根根丝线挂满了长绳,真是壮观啊!

6、“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之:使之成玄。

又玄:再次玄之。

眼睛是玄的第一个创造者,这是“玄之”。心灵是玄的又一个创造者,这是“又玄”。真正的奥妙不在“玄”中,甚至也不在眼睛和心灵中。眼睛和心灵,也只是一扇门。打开这扇门,我们才能悟道,才能见到“常”,才能揭开一切的奥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他身上有条龙 巅峰游戏制作人 极品上门女婿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超能农民工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浪潮 五代梦 砸锅卖铁去上学 赘婿归来
相关推荐:
僵尸战争天下群芳海之蓝最强大脑歧屠苍天霸体全能天才混都市五世阴阳路大漠谣逆乱青春伤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