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九章 成王即皇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瓦剌可汗脱脱不花的金顶宝帐内,八名瓦剌少女的舞蹈令人目眩神迷。那雪白的双臂,雪白的大腿,雪白的胸脯,使在座的已被酒精烧昏头脑的男人们,无不神魂颠倒。他们或狂呼或号叫,或是跑到舞女的身边,伸出他们杀人放火粗糙的手掌,在舞女的身上摸来捏去。也难怪他们这样狂欢,消灭了明朝五十万大军,还活捉了大明的皇帝,这从未有过的巨大胜利,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而作为失败方的代表,大明国的英宗皇帝,却是在宴席上抬不起头来。虽说在最下手的帐门处,给了他一个客人的位置,可他心中是五味杂陈,喝不下那马奶酒,吃不下那焦煳鲜美的羊羔肉。对那些裸露的少女,他也不愿多看一眼,他把头埋在餐几上,竭力忍受着对方欢乐的煎熬。

乃公入帐禀报:“大汗、太师,大明皇帝的信使袁彬返回,国使押着十车金银已到帐外。”

英宗的头抬起来了,他之所以忍辱含羞,就是为了这一天,而今总算把国使盼来了,自己回国有望了。

脱脱不花还未及开口,也先已传下命令:“让他们进帐。”

李实在先,袁彬在后,二人步入宝帐。袁彬跪拜,而李实只是拱手致礼:“大汗在上,大明国使李实见礼了。”

脱脱不花毕竟名义上是可汗:“贵使远道而来,一路鞍马劳顿,正可入席饮酒,也算是接风洗尘了。”

袁彬扭脸看见了英宗,急忙上前跪倒:“小人袁彬叩见圣上,幸不辱使命,见到了皇后,押来十车金银。”

李实也就顾不上回答可汗的话了,几步到了英宗面前:“臣礼部侍郎李实叩见万岁万万岁。”

“李爱卿请起,”英宗上下打量,“朕以往对你毫无印象呀。”袁彬一旁解释:“万岁,李大人不避艰险主动提出出任国使,是太后念其忠心可嘉,破格擢升的。”

“难得!”英宗大喜,“待朕回朝之后,还要重加封赏。”

李实转身面对脱脱不花:“大汗,本国使为大明臣子,心中只想着我主还朝。如今十车金银已如约押到,请即派人点验,明日一早万岁爷就可动身了。”

脱脱不花明白他无权决定英宗的去留,便把球踢向了也先:“太师可曾应允大明皇帝?”

也先有点懒洋洋地开口:“李实,你说得也太容易了,十车金银,就想换回一个皇帝,我能做这赔本的买卖?”

英宗一听头嗡的一声:“太师,你身为瓦剌的首辅,官高权重,自当言而有信,明明是亲口对我承诺,怎能出尔反尔?”

也先冷笑几声:“我何曾答应你用金银换人?就是换,这十车也是断然办不到的,除非再加二十车。”

站在也先身后的喜宁煽风点火地跟了一句:“太师,他们这个国使,不过是官位仅仅七品的礼部给事中。”

“啊,用七品官当国使,这分明是对我瓦剌的羞辱。”也先借题发挥了,“若再想用金银换人,非再送来四十车金银不可。”

“这,也先太师你也太不讲道理了,怎么能信口开河呢?”

也先摆出强硬的姿态:“再加四十车,你们同意否?倘若不同意,那皇帝陛下就在我瓦剌终老此生。”

李实反驳说:“一国首辅,当讲信誉,本国使既已前来,且容我将万岁接还,然后自会将四十车金银送到。”

“有道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四十车金银不送到,皇帝休想返回。”也先一锤把话砸死,“条件没商量。”

英宗反问:“太师的行径不能不令人生疑,假如我朝把四十车金银送到,太师你再生变又该如何?”

“你们趁我尚未改变主意,就尽快将四十车金银送到,免得我不耐烦了再增加条件。”也先给英宗和李实施加压力,“怎么样,四十车金银换回一位皇帝,这是何等便宜的生意。”

英宗沉吟片刻,无奈地对李实说:“李大人,你回朝传朕口谕,就再辛苦一趟,尽快押送四十车金银接朕还朝。”

“这,”李实明白四十车金银不是轻易能够办到的,“万岁,还请草书手谕一道,也免得为臣口说无凭。”

英宗想想也有道理,便又亲笔书写了一道旨意:“李大人,多多辛苦,朕就拜托了。”

“万岁何出此言,臣实不敢当。有圣旨在手,臣当尽快返归,早日接万岁还朝。”李实已是热泪盈眶。

今年的寒意来得格外早,北京的深秋清晨已是满地白霜。钱皇后心里有事睡不着,早饭吃不下,在宫院中踱步。要在以往,皇上去上早朝,她还要在床上多躺半个时辰。而今她掐着手指头计算日期,按正常的路程李实也该回京了。她真不敢想象,万一皇上接不回来,朝中会是一种什么情景。她每天都在观音菩萨像前祈祷,愿神明保佑丈夫平安回归。夜间难以入睡,思念丈夫的她,常常是以泪洗面,把龙凤枕都浸湿。而今这泪珠儿,又不知不觉地流淌下来。

奉先殿上,今日的早朝气氛分外紧张。出使瓦剌回来的李实站在殿中,有些吃惊地听着文武大臣们激烈的争吵。自己还能说什么,两手空空而归,皇上还在瓦剌处受罪,虽说并不能归罪于他,但毕竟没有完成使命,他的脸上无光。太监金英把孙太后请到了,路上孙太后已知皇上未能如愿归来。上殿落座后,孙太后开口便问:“众卿,瓦剌追加条件,我们是应是不应?”

于谦的预见成为了现实,他首先回应:“送去四十车金银,也先若再要您几座边关,我朝又当如何?”

王直当然还是原有观点:“这样一来,我朝就被瓦剌牵着鼻子走了。也先再要一半江山,我们给是不给?”

成王的态度是明确的,但他并不直言:“我们不能受制于瓦剌,江山和社稷千万不能丢啊。”

孙太后还是深明大义之人:“如此说来,监国的成王殿下还有众卿,都反对再送四十车金银啦。”

“那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啊。”李实也就讲实话了,“臣在瓦剌的宝帐,万岁也曾当面质问也先,如果四十车金银送到,你瓦剌再言而无信怎样。那也先言道,他而今尚未反悔,难保他以后不反悔。”

“这个也先欲壑难填,必然会无限制地要价,看起来给钱给物都不是办法。”孙太后已是倾向了众人的观点。

“万万不可呀!”钱皇后从后殿冲出,她已顾不得皇室的尊严了,“太后、殿下,为了万岁能够还朝,千万再让李实大人送去四十车金银。”

“皇后娘娘,”于谦诚恳地说,“臣是真心实意要救万岁,为了万岁能早日还朝,只能是废了万岁的名号。”

“你,好你个于谦!”钱皇后气得全身发抖,“万岁待你不薄,当初王振几次三番想要坏你性命,都是万岁将你保全。如今万岁蒙难,你不思报恩,反倒趁机加害!万岁没了名号,瓦剌认为他无用,还不杀他后快?”

“娘娘,这是步险棋,也是唯一一步好棋。我们另立了新君,万岁在也先手中就不再是一张王牌。瓦剌觉得没有利用价值,便有两种可能:一是送还我朝,这样瓦剌还送个人情。再者就可能气急败坏而夺去万岁的性命。但前一种可能性大,后一种可能性很小。”于谦详细阐明他的分析。

“你敢保证万岁没有生命危险?”

“臣不敢百分之百担保。”

“那就痛快送去四十车金银。”钱皇后几乎是下达命令。

孙太后此刻是左右为难,从内心里她承认于谦所说有理,但英宗毕竟是她的亲儿子,废了英宗的皇位,作为亲生母亲,她实在是难以开口。犹豫再三,她还是倾向了儿子:“众卿,此番瓦剌是当着我朝国使之面,提出要四十车金银,当不会再生事端,我们权且再信其一回。”

成王反问:“如若也先再度反悔,我朝这四十车金银可就又白送了。”

“为了万岁回朝,便豁出四十车金银一试。”孙太后不说她思子心切,而把钱皇后抬出,“看皇后哭得泪人一般,也怪可怜的,就是平常百姓,也当使人家夫妻早日团圆。”

成王不好再反对:“儿臣遵旨。”

李实押着四十车金银,再次来到瓦剌驻地。也先逐一验看之后,连连称赞:“贵国还是兑现了承诺,这四十车金银本太师收下了。”

李实接着话茬:“相信此番太师也会言而有信,让本国使完成使命,接万岁爷还朝。”

袁彬也接话道:“万岁早已做好一切准备,今日即可起程。”

也先只是发笑,并不表明态度。

英宗感到有些不妙:“太师不是言而无信之人,两国今后还要交往,朕回朝后定当力主双方友好。”

“本太师也是此意,”也先终于亮明了底牌,“为保两国永无战事,和睦友好,贵国的边关大同与宣府地位关键,贵军发兵征剿我方,俱是从这两城出发。为防以后贵军入侵,请皇帝陛下同意将大同、宣府划归我方。”

“什么?你想要我朝割让大同、宣府?”英宗已是义愤填膺,“这话你怎能说得出口?”

“这是为了双方的和平。”也先又加了一句威胁的话,“而且也是为皇帝陛下早日还朝嘛。”

“你,你,想不到你是个毫无信誉的人,不配做瓦剌的太师。”英宗气极,“这是无赖所为。”

“怎么说呢?”也先还真就是摆出一副无赖相,“你自己也不想想,大明国的皇帝,怎么只值这区区四十车金银呢。放明白些少遭罪,还是书写圣旨交国使带回,让朝中把大同、宣府早日交割。”

“休想!”英宗哪肯再作让步,“你是白日做梦!”

也先又想从李实身上打开缺口:“国使李大人,回去告诉皇后娘娘,只有割让大同、宣府,皇帝才有回归可能,否则就让他如当年的徽钦二帝一样,在这大漠里坐井观天。”

“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这就是你的如意算盘。给了大同、宣府,你还会再要怀来、居庸关,甚至要我大明的半壁江山。”李实也不顾国使的身份了,“也先,你已彻底暴露了豺狼嘴脸,我朝不会再相信你的谎言。”

“如若不割让大同和宣府,你们就等着给皇帝陛下收尸吧。”也先放出了一句狠话。

李实两手空空返回到北京,此番孙太后没有到奉先殿上议事,而是把李实宣入宫中。只有成王和钱皇后在场,因为事情已经摆明,皇上没接回来。李实如实奏报之后,孙太后先就动怒了:“无耻至极的也先,简直是发疯了!大同、宣府乃边关重镇,岂能拱手予人?”

成王有几分感慨:“看起来还是于谦料事如神,也先果然是以万岁为要挟,他会无休止地要下去。”

钱皇后已经哭不出声了:“太后,万岁他难道就回不来了?要不然就把大同、宣府割给瓦剌……”

“胡说,国土岂可轻让。”孙太后缓和一下口气,“再者说,给了大同、宣府,他再要北京你也给?”

“那可怎么办哪?”钱皇后痛哭流涕。

成王试探着说:“太后,把于谦召来问问他有何主张?”

孙太后明白,于谦的主意定是废了皇上,可孙太后实在不忍心作这样的决断,如今也无更好的办法。她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暂且不予理睬瓦剌,密切关注其动向,只能是以拖待变了。”

孙太后而今是一言九鼎,事情也就这样无果而终。

北国飘下了深秋的第一场雪,真个是“燕山雪花大如席”。不过落地后很快便融化了,地下并无积雪,但还是寒意逼人。也先驱马在风雪中驰骋,一只出来觅食的白兔,从枯草窠里蹿出,也先催马猛追上去。看准野兔的背部,一箭射出,白兔戛然倒地。

喜宁上前拾起递上:“太师真神箭也,有如此武艺,又深谋远虑,何愁瓦剌不兴,大明不灭!”

也先没有接过死兔,而是问道:“明国国使走了该一月有余了,为何还不见任何动静?”

“小人想太师是个明白人,大明的监国成王,是不会将大同、宣府两座边关送予太师的。”

“成王与皇帝是兄弟,不念手足之情还说得过去。那孙太后就听任亲生儿子,滞留北地不归了?”

“对于皇帝他们不会抛弃,但边关关乎国家安危,决不会轻易割让,太师就别打这个算盘了。”

“那怎么办,就这样傻等下去?”

“太师,小人倒有一个主意。”

“说说看。”

“不要死等明国答复,手中现有的大明皇帝,何不押着他前往大同、宣府,这样,两座边城还不是囊中之物。”

“这样……”

“皇帝到了城下,守将岂敢无动于衷?定会开关迎接。”喜宁奸笑几声,“那边关还不是对太师敞开大门,任你自由出入。”

“好,是个好主意。”也先已然兴奋,“如果成功得到大同、宣府,本太师定会重重奖赏你。”

“小人谢太师。”

也先点齐两万马军,押着英宗皇帝,直奔大同而去。

到了大同城下,也先对英宗言道:“皇帝陛下,现在我亲自来送你还朝,你让大同守将开门吧。”

英宗也不糊涂:“送朕还朝,只需使者足矣,即便带些护卫将士,至多亦不过百余人,太师却率领两万雄兵,怎不令人生疑。”

“你这是多虑了,”也先信誓旦旦,“千真万确,此行就是为送你还朝,带来两万人马,为的是给明军威慑,让他们明白,我瓦剌军是有能力与明军大战的。”

“让朕还朝,就没有条件了?”

“当然,本太师希望,大同城中能送些金银出来,我这一趟也不算白跑。”也先是想让英宗以为他就是想捞些钱财。

“好吧,待朕叫关。”英宗策马上前,吩咐身旁的袁彬,“你叫大同都督郭登接驾。”

“关上听了,万岁在此,命郭登接驾。”袁彬高声呼叫。

其实郭登就在城楼之上,因为英宗突出向前,他已看得真切,确是英宗无疑,便在城头搭话:“万岁,臣郭登见驾,吾皇万岁万万岁!”

英宗也就接话:“郭登,快开城门,接朕进城。”

“万岁,非是臣抗旨。瓦剌两万马军虎视眈眈,城门一开,敌人蜂拥而入,这大同就不保了。”

英宗想想也是:“郭登,你就眼睁睁看着朕不能入城吗?”

“万岁,也先若是真心,让他的人马后退二十里,臣即开门接万岁入城。”郭登提出了条件。

英宗回过头对也先说:“太师,退军吧。”

“这是万万做不到的。”也先反过来也提条件,“皇帝陛下,你让郭登送出一万两白银,还有一百件礼物,我即退军离去。”

袁彬把这条件说与郭登:“郭将军,怎么样?”

郭登有他的打算:“让万岁紧贴城门,我即送银出来。”

也先反对:“不可,城门一开,你将皇帝接入,本太师不就竹篮打水一场空。我收到银物,绝不食言。”

郭登在城头犹豫不决:“将银物送出,你一反悔,我这岂不是肉包子打狗。”

英宗眼看着大同就在眼前,却不能回到自己的城池,心中就别提多么急迫了。他动情地对郭登喊道:“郭都督,莫说君臣,论起来朕与你还有姻亲,就这区区财物你还舍不得?”

郭登一想也是,便令人取库银一万两,自己与部将文官,还有城中商贾凑了一百件礼物,由知府霍宣送出城。

也先收了银两和礼物,笑得满脸开花:“很好。”

霍宣将一件龙袍呈上:“万岁入城,臣民定要欢呼迎驾,换上这件龙袍,方不失皇家体面。”

英宗高兴地接过:“难得爱卿想得周到。”

霍宣不免催促也先:“太师,我方已兑现,请你方履行承诺,退军之后,我方还会再送一百车军粮,以为贵军路上之需。”

也先嘿嘿冷笑两声:“知府,皇帝就在眼前,要想还朝进城,就再送十万两白银。”

“你,太师,你不能言而无信哪。”

“少废话,你大同府库银多得是,再出十万两也没多大损失。快些决策,否则过这村就没这个店了。”也先态度蛮横。

霍宣回到城中,郭登丝毫不觉意外:“我早就料到也先不讲信用,我们严加防守,使敌人不得入城。”

袁彬眼看着近在咫尺的大同,皇上却不能进入,心中恰似火烧,他跑到城的大门前,用头狠狠撞击:“郭都督,你不能置万岁于城外不顾啊。”

郭登在城上无奈地回答:“万岁,请恕为臣不忠,为了大同的安全,臣实在不敢开门迎接圣驾。”

英宗心中明白,瓦剌不退军,城门一开,也先必定率军抢入,此刻他也只有叹气而已。

也先见在大同再也捞不到便宜,便移师到了宣府城下。也先令乃公上前喊城:“城上听着,你家皇上就在身后,他有圣旨,令尔等速速开门迎接。”

守将总兵杨洪在城上回应:“我等身为臣子,只知为皇上守城,绝不会让你们这些贼寇乘虚而入。”

也先把英宗推到前面:“杨将军,这就是你们的皇帝,难道你就敢不闻不问,不让他回朝吗?”

“万岁,敌人两万之众,臣实实不敢擅自开启城门。”杨洪在城头施礼,“万岁恕臣之罪。”

英宗也就开言:“杨将军,宣府边关重镇,是我大明北疆门户,万万不能失守,切不可轻易开城。”

“哼!”也先气得大骂,“朱祁镇小儿,我让你此生永远不得还朝,就死在荒漠之中。”

瓦剌兵簇拥着英宗退走了,大同和宣府的信使同时到达了北京,将也先以英宗为要挟,逼迫开城接驾的情景向朝廷报告。成王接到边报,便将于谦、王直、召入宫中,也请孙太后前来,一同说明了情况。

“太后,也先定然还会用类似手法骗城。所幸大同、宣府未失,但贼心不死,他还会去往别处,总得想个对策才是。”成王明白一切都得孙太后定夺。

其实孙太后已明白了,没有更好的办法,她不愿实行的方案还得要实行:“于爱卿,依你之见,当如何对待?”

“臣已多次申明己见,若想让也先死了这条心,就必当废去万岁的皇位,另择皇室成员继立。”

王直与于谦观点相同,不等问到头上,便忍不住开言:“眼下这是非走的一步棋,虽说委屈了万岁,但却有利于大明江山。”

孙太后慢声慢语地商量着问:“王大人、于大人,如果另立新君,这人选何人为宜?”

于谦不假思索:“自然非成王莫属。”

王直紧跟着表明态度:“成王殿下是万岁钦点的监国,又是万岁的手足,遍观朝中诸王,成王再合适不过。”

“成王殿下,你意如何?”孙太后的意图已明白无误。

成王也不能不推拒一下:“太后,儿臣监国尚且吃力,治国更难胜任,还请另选贤能。”

孙太后无奈地作出决定:“成王,事发突然,谁也想不到万岁竟然身陷胡邦。国不可一日无君,大明朝也不能叫瓦剌牵着鼻子走,这皇位只能由你来坐。哀家做主,今日你便即位。”

“儿臣不敢,这没有万岁的旨意,这种忤逆之举,儿臣断然不敢。”成王再三推辞。

“哀家已经说过,有我做主,万岁回来若有微词,由我对他讲清原委。”孙太后果决地说,“这也是没奈何的办法。上朝。”

不是例行的早朝,百官接到通知,不知发生了什么紧急大事,都纷纷匆忙赶到奉先殿。

孙太后站在皇位一侧郑重地宣布:“自即日起,成王殿下即皇帝位,文武百官即行跪倒朝拜。”

殿上的百官齐刷刷下跪,行三跪九拜的大礼:“吾皇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朱祁钰自此成为新帝,后世称明代宗,后定国号“景泰”。此时,他遥向北方一拜,“朕身登大宝,不能置万岁于平民。万岁虽北狩未归,朕遥尊他为太上皇。”

“这,合适吗?”孙太后提出质疑,“以往历朝历代,都是晚辈尊长辈为太上皇,而你与前皇只是兄弟。”

“母后,这也算是对前皇的尊敬。”景泰帝信誓旦旦,“太上皇返国后,朕一定让他安享荣华富贵。”

“如此哀家便放心了。”孙太后对景泰帝的做法感到满意。

“母后,”景泰帝显得格外尊重孙太后,“兵部尚书邝大人已在战场上殉职,而当前兵部攸关国家的生死存亡。儿臣意欲升任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对瓦剌的战事,不知当否?”

“甚合哀家之意。”孙太后对景泰帝的态度,以及恰当的人事安排,都感到无可挑剔。

“于谦听封,即日起到兵部衙门,任尚书一职。”

“谢万岁!”

“于大人,你可是重任在肩。上任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快救太上皇回朝,这是你的第一要务。”景泰帝再三强调,其实是做给太后和百官看的。

“臣会做好安排,努力争取太上皇早日归国。”于谦表明了决心。

“李实大人,”景泰帝又传圣旨,“朕仍委你为国使前往瓦剌。”

“臣遵旨。”

“带去国书,告知朕已登基,万岁已受封为太上皇。”

“万岁,臣出使瓦剌,太上皇暂时不见得回朝。他在瓦剌处境艰苦,此番出使,臣可否多带些生活用品,改善一下太上皇的饮食起居条件?”

“不可,”景泰帝断然反对,“一个大子也不带,显出朝中对太上皇已是漠不关心,显得他是真的没有价值了,也先才会不感兴趣,才会放还太上皇。”

于谦表示赞同:“李大人,这是让太上皇回归的有效途径,今日太上皇的受苦,为的是早日回归。”

李实还能说什么:“为臣遵旨。”

孙太后眼眶潮湿了:“咳,我的儿可要受苦了。”

“母后,儿臣相信,太上皇很快就会脱离苦海。”

孙太后在心中默默祷念但愿上天保佑,自己苦命的儿能平安无事地返回,不做皇帝做太上皇亦可安度此生。

呼啸的北风从帐顶掠过,近处传来一阵阵狼群的哀嚎,皮帐的一角已是挂上了冰霜,深秋的塞外已是寒意逼人。牛油灯被钻进帐内的阵风吹得忽明忽暗,英宗蜷缩在羊皮被下,浑身止不住地发抖。羊皮被的毛早已掉光,一张光板羊皮哪里能遮挡风寒,而且是四外漏风。以往在皇宫中锦衣玉食美女为屏,何曾受过这种折磨,他没奈何只有长吁短叹而已。

袁彬从睡梦中醒来,关切地来到英宗身边:“万岁,你还没有入睡?”

“寒夜难熬,如何睡得着啊。”

“万岁,看来陛下是耐不住这寒冷。”袁彬坐上木榻,将袍服解开,将英宗的一双脚,直抵在他温暖的胸膛。

“这如何使得,万万使不得。”英宗意欲把双脚挣扎出来。

袁彬按住英宗的身子,又用手掩住羊皮被的被角:“万岁,你安心地睡吧,为臣给你暖足打更。”

英宗着实感叹:“患难见真情,袁彬,你是朕的贴心人。不只是给了朕身体上的温暖,重要的是让朕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万岁莫要如此说,让臣惭愧得无地自容。”袁彬流下泪来,“皇上这般受苦,为臣子者却无能为力,还有何颜面活于人世。”

“袁彬,朕而今是与你相依为命,你千万不能有弃世之念。”英宗诚恳地说,“朕不能没有你啊。”

“万岁放心,臣宁可做狗做马,也要让万岁熬到回国那一天。”袁彬满怀憧憬,“孙太后,钱皇后,成王殿下,他们不会丢下万岁于不顾的,用不了多久,就会派位置更高的大臣为使,来接圣上还朝。”

君臣相谈甚欢,直到次日天明,二人一夜未眠。上午方觉困倦,便都迷蒙睡去。正在酣睡之际,乃公进帐来连声呼唤:“皇帝陛下,快醒醒,太师有急事,请您急速过帐。”

英宗和袁彬匆忙起床,稍事盥洗,便跟随乃公出帐。路上,英宗探听消息:“将军,太师这样急,究竟所为何事?”

“小人亦不知。”乃公透露一句,“在下只知太师在大发雷霆,把帐中的护兵都给打了。”

英宗也猜不透所以,但料到绝非好事。他步进也先的大帐,只见也先怒气冲冲,脸子拉得老长。没等英宗打招呼,也先就硬邦邦地抛过来一句:“朱祁镇,你如今简直狗屁也不是!”

英宗有些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猛然间,他看见帐中还站立着李实,顿时充满了希望:“李大人,你又来了,是来接朕还朝的?朕就可以离开这受苦受罪的鬼地方了。”

“你当面告诉朱祁镇,他已经不是皇上了。”也先歇斯底里地叫嚷着。

“什么,他说什么?”英宗实在是糊涂了,“朕就是大明国的皇帝,难道这还会有假?李大人你告知也先太师,你能证明朕是大明天子。”

李实真的难以出口,但又不能不说:“太师说得对,您已经被改封为太上皇。”

英宗呆了半晌,之后喃喃问道:“那么,而今谁是皇上?”

“太上皇应该明白,就是监国的成王。”

“太后可知此事?”

“成王即位,本是太后一手操持。”

英宗猜不透亲生母亲,为何对他如此绝情,又问:“李大人此来,可给朕带来生活用品?”

“臣惭愧得很,两手空空。”

一旁的袁彬可是耐不住性子了:“李实,你怎能如此心狠,即便太上皇也是皇室宗亲,总该带些吃穿用度之物。”

李实只能无奈地回答:“作为臣子,是要奉旨行事的。”

“看起来新皇帝是要抛弃万岁爷了。”袁彬气得咬牙。

“太上皇多保重吧,臣要告辞归国了。”李实跪拜后起身欲走。

“站住。”也先断喝一声,“你们把这个废皇帝撂到我这不管了,总得把他接回去吧?”

“本国使无此使命,对不住了。”李实出了帐门。

也先气得脸色发白,恶狠狠地盯住英宗,放出了狠话:“姓朱的,你留在瓦剌,不会再有好果子吃,等着瞧吧。”

英宗全身猛地一抖,他仿佛看到了凄惨的明天。(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他身上有条龙 极品上门女婿 五代梦 巅峰游戏制作人 赘婿归来 浪潮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超能农民工 砸锅卖铁去上学
王占君其他书: 司马天下 大漠恩仇 白衣侠女 明太祖 北魏孝文帝 烈女抗暴传 武则天 明成祖 汉武帝 隋炀帝
相关推荐:
近身战兵纵横天下特种兵王最后的公国船撞桥头自然沉一世宠溺桃运村医傲天神帝妇贵甜园逆天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