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四十三章 送子当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仲信上前一步,双手一拱,答谢道:“承蒙师座厚爱,雄师在此誓师,朱门深感荣幸,感激之至。今日,红日高悬,苍天作证,马师奉天命托民意,出川抗日,乃我涪州六十万黎民之荣耀,乡梓之洪福,更是国泰民安之伟业。为此,我等民众热忱欢送,为天兵壮行,为雄师助威,出师大捷,马到成功,立功树勋,名垂青史。”

又一阵激烈掌声。

马师座回罢军礼,再一个“向左转”,面朝队伍,双手伸直,贴于裤缝,掷地有声:“本师诸位弟兄,遥想当年,为保川汉铁路,朱前驱和我堂叔他们手无寸铁,为救保路同志会长,朝着荷枪实弹之鞑子兵,面对枪林弹雨,他们不顾生死,舍命冲进制台衙门,吹响辛亥革命号角。当年,本人是小学生,亲眼看到制台门前,尸躯成堆,血流成渠,本人为朱先烈他们之壮烈,欲哭无泪,深受激励,立志长大参加革命军,赶走满清鞑子兵,推翻异族朝廷,而今志向实现,中华民国矗立世界之林。但是,异族日本占我东三省,进攻华北,欲占全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面对强敌兽寇,举国上下,义愤填膺,一致抗敌,赶走倭寇。值此出川抗战之际,我辈雄师在‘辛亥前驱’英灵之前庄严誓师,”说到此,马师长下达口令:“向左转”,瞬间,队伍整齐面朝朱门,如同铁铸。师座举起右手,一句一停,朗朗宣誓——

“继承朱前驱遗志,精诚团结,磨励斗志,不畏艰难,不怕流血,前仆后继,马革裹尸,打败日本,赶走异族,不败倭寇死不还。”

马师长说一句,垂手挺胸的全体官兵大声重复一句,末尾一句,全体官兵齐喊两遍。字字如铁,句句若雷,响彻长空,声遏行云。人们再次报以掌声和热泪,经久不息。

这时,李会长站立师座面前,将一碗酒捧至额头,修英则将空碗分送师长身后七个军官

仲信提酒坛逐一斟满。一切停当,李会长大声说:“值此雄师出征,朱门给师座壮行。”

“马某受命!”马师长接过酒碗,双手举平。李会长再接过仲信递上的一碗酒,端至胸前,清清嗓子,说:“师座,老夫不能请缨杀敌,仅作抗战后援,今日本该贤婿敬酒,可他身体不适,老夫谨以本县父老和朱门身份,舍命敬酒。”说到此,会长略停,接着提高声音,“诸位兄弟,端起碗来!向英雄之师,向正义之师,以酒壮行!干!”

“多谢父老乡亲,干!”马师座一声吼,头一仰,一饮而尽,“啪”,酒碗掷地,接着,马师座再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七位军官纷纷响应,瓷碗砸地,瓷渣飞溅,吼声如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李会长热泪直涌,一仰头,整碗酒全进肚里,不留一滴,瓷碗狠狠砸向地面。

场面壮烈豪迈,撼人血性,乡亲热血奔涌。

仲信突然从外公手里接过一布袋,走到师座面前,一阵“哗哗”脆响。原来,布袋中全是民国二十三年的五十个“中山大圆”,说:“师座,刚才众弟兄没喝到酒,这里谨送五十块大洋,给弟兄们买酒喝,狠杀倭寇。”

可能朱家先没通气,罗玉兰突然大喊,举起布袋:“再加三十!我朱家世代信佛,讲究行善,恪守人性,现今,光讲良心不行,小日本没人性,专门欺侮好人,无恶不作,你们就要以牙还牙,莫怕日本人,喝了酒力气大,打不赢也要咬他几口,莫要小日本不可一世。”

“舍身存仁,报效父老!”马师长领头喊道,官兵立即响应。师座再喊,“向朱前驱和前辈致敬。”刷地一下,持枪军人立正肃目,报以神圣军礼。

师座接过两个布袋,递给副官,又一个庄严军礼。随即,他从衣袋抽出一支钢笔,拱手送给仲信,说:“我为军人,本喜舞文弄墨,现今,我全身除枪弹外,仅有派克钢笔一支,上了战场,只用刀枪,不用钢笔,为作回报,谨做留念,马某愿将派克钢笔送给仲信兄弟,望日后用此笔来函,倾诉乡梓祝愿,述及涪州变化。倘我已去黄泉,以此笔写祭言涂灵幡,我亦死而瞑目。”

仲信热泪夺眶而出,双膝跪下,双手颤抖,接过钢笔:“兄弟拜受,不负重望!”

马师座忍住泪,抬手一挥:“出征!”

“嗒!嗒!嗒!”军号响起。队伍迈开健步,浩荡东去,送行群众尾随队后。

涪江正涨洪水,河宽水湍,浪翻渣涌。队伍走完街口,立即登上六艘大船。送行群众的经久掌声和喊声中,大船顺流东下,不久,消失天际。

罗玉兰满眼泪花,返回油店路上,似乎方才发现,油坊街大变了。三十几年前,刚来油

坊街,街长不到一里,《斋香轩》在东头街口。如今,街长两里有余,《斋香轩》已在油坊街西段,东段快至码头。早年的油菜地变成而今的平直街道,行人若流,吆喝不断,力车替代滑杆,汽车开往北岸。虽不及上海重庆繁荣,涪州之变,也是很大,没人性的倭寇,不让我们安宁一天啊!

回到家,外公忿然道:“中国人把日本当老师,常常去人留学,然则,老师反转来欺负学生,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理难容啊。”

仲信说:“吴妈,快把那些瓷碗渣子扫起来,装在箱子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留作纪念。”李会长说:“上午那碗酒,我差点呛倒,舍命壮行啊,酒坛也留下。”

仲信夸道:“爹,今天你方显英雄豪气。”

这时,朱立琴摇着小旗回家,老远就嚷:“外公,你喝了几碗壮行酒?”

“不多,一碗,一口喝光。你爸爸逼我上阵嘛。”会长说。

“不逼你也想喝。”罗玉兰说笑。

修英不快,瞥妈一眼,把气泼向女儿:“小先人,你说话哪么沙哑了?”

“上午,欢送川军抗战,老师要我领头喊口号,喊得我口干。”

仲信笑了:“我还说立琴莫得用,原来能干嘛。”

“我们朱家老小都成抗战之躯了。”外公笑道。全家“哈哈”大笑。

第四十三章送子当兵

霜降一过,农闲到来。然而,丝厂工头胡大银,极少空闲。亲手缫丝,亲带学徒,督查丝质,修理丝车,跑内跑外,事务商务,卖力如同自己工厂。而且,这位身怀拳艺的庄稼能手一跃而为缫丝技工,响当当工人阶级了,朱家离他不得啦。可罗玉兰如何劝他,也不上朱家饭桌,在“大窝”里自煮自吃,主仆界线,非常清楚。

这日午后,小学老师胡安贵没让后院的工人阶级爸爸晓得,悄悄溜进巷道边的仲信办公室,随手关上门。正巧罗玉兰路过门外,听见安贵与儿子低声谈话,一时兴趣,驻足静听。原来,安贵的幺弟安民被抽壮丁,昨天送到县城兵营,他说:“妈哭得很伤心,非要我和爸爸想法,把幺弟弄回去。我天天都宣传抗日,喊别个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我们三弟兄,本该去一个,都不去,谁抗日?我有脸把幺弟弄回去?我不来,妈又大哭,不吃不喝。”

罗玉兰听罢,不由笑了:不愧干儿子!

“你们弄得回去?”仲信接着问。

“我没想弄回去。我是想,幺弟才十七岁,不大懂事,我想看下他,给他鼓鼓气,喊他放心去,狠狠打日本,也好给妈回话。我怕见不到他,请二哥帮个忙。”

“那就先去找老丈人,他跟军方往来多。”

“要得要得。莫告诉爸爸和干妈,他们若晓得了,怕要去军营闹。”

“砰!砰!砰!”罗玉兰忍不住,猛烈敲门,响声未息,喊道:“干儿子!干儿子!”

安贵赶忙拉开门,笑嘻嘻地:“干妈!”

“干妈个屁!我和你爸爸非要去军营闹吗?”

安贵只得陪笑:“干妈,不是,不是。”

“还笑!快去告诉你爸爸。儿子去当兵,不要爸爸晓得,你当哪样儿子?”

安贵走往后院丝厂。罗玉兰则埋怨儿子:“你就这么当二哥?打打伙伙哄他爸爸,还哄

我,我们当真要去闹?”仲信只笑。

没多久,安贵低着头跟父亲走进仲信办公室。胡大银一双手掌泡白,浑身散发蚕茧气味。

罗玉兰劈头就问:“干儿子给你讲了?胡老表。”

“啥子事?”胡大银反问。原来安贵还没告诉他爸。罗玉兰瞪他一眼,说:“你幺儿抽丁了,关在军营,干儿子不要我们晓得,怕我们去军营闹。你要去闹吗?”

胡大银猛地转过脸,朝儿子一阵吼:“放你妈的屁!老子硬是要去闹?”

“爸爸,我是怕你着急,怕妈怪你没弄回安民,没敢给你讲。”安贵低头回答。

胡大银吼道:“你把老子看贬了!外面天天喊打日本打日本,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我三个儿子抽一个,都不答应,老子也是抗日后援会的,还好意思喊川军出川抗战?”

“爸爸!我冤枉你了。妈哭得很凶,……”

胡大银不屑道:“莫管她!女人家,只晓得哭。老子晓得回去给她讲。”

“胡老表,安民要走,你还是去送下儿子,给他讲,胡家的儿子也是朱家的儿子,替我们两家狠狠打小日本,帮我们出口气。”罗玉兰道。

“要去,马上去,我就是要他学学老子,要为朱胡两家争气。”

“本来,我也该送安民打,就不去了,免得看了忍不住眼泪。”

仲信很快找到泰山。李会长听罢,满口答应。随仲信到东街西口,一见到胡大银父子,李会长炫耀道:“胡老表啊,本来是不准探视新兵的。军营马主任是马师长堂弟,他敢不买我面子?你算找对人了,哈哈,若果换个人,你们见不到哟。”

“快走快走,怕要开夜饭了。”仲信催促,不想听泰山夸海口。

四人赶到营门,太阳快要下山。军营在城西,原驻马师一团,现作征兵营房。院坝约五亩,四周营房紧围,呈四方形,坚固森严。此时,新兵约两百余,散立坝里各处,或站或蹲,或三五一堆,或独自一个,大多沉默少语,拿着碗筷等晚饭,却无人敲碗。不过,伙房那边飘来阵阵肉香,倒也提起不少喜气。

会长喊三人等在门口,独自走进营坝。安贵扫视院坝一圈,说:“爸爸,看见没有?蹲在左边墙脚,双手抱着脑壳那个,就是安民。”

胡大银骂句:“死东西,怄个卵!又没人要你脑壳,抱着做哪样。”

仲信笑道:“也难怪他,少小离家,人之常情。”

过了一阵,会长返回营门,老远就喊:“胡老表,马主任有个条件。请你给新兵讲讲你当年参加反满暴动,徒手夺刀。”

“爸爸,莫怕,给他们讲讲。”安贵劝道。

胡大银大声答:“老子怕个俅!我本来就想讲,他不请,我也要讲!”

“不是光给你儿子讲,是给全体新兵弟兄讲。”李会长补充。

“随便他好多人,我都不怕。”胡大银沉着脸答罢,随会长走进营门。

安民一见他们,猛地站起,朝他们跑来:“爸爸,爸爸,大哥,我在这里。”

安贵首先迎上,笑问:“安民,你没哭吧,我们来送你。”

如此一提,安民真的放声大哭:“爸爸,哥哥。”

胡大银大吼:“哭个俅?一个大男人家,像个婆娘,不像老子的种!”

“幺弟,男儿有泪不轻弹,好男儿有血性,志在疆场,马革裹尸,天经地义,宁肯流血,不肯流泪。”安贵以宣传抗战的口气,劝导弟弟。

“爸爸,我是怕见不到你和妈了。”果然,安民哭声变小。

“儿子,莫想那么多!上了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日本人也是一个卵脑壳,两个狗爪子,还莫得我们中国人高。只要你拼命,日本人也怕。”

安贵劝道:“就是嘛,安民。政府规定,三丁抽一,我们三弟兄,该去一个嘛。有钱出钱,有人出人,仲信哥家没有壮丁,他们出钱,捐了三佰大洋。干妈说,你也是朱家儿子,你就是替我们两家当兵。”

仲信接嘴:“我们还要捐钱,给你们买枪买炮买军备。”

“就是嘛,小日本侵略我们中国,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如果都不去抵抗,就要打到我们四川来杀人放火!你名字是安民,不去打日本,我们四川百姓安宁吗?我们也要逃难要饭,你就安心去。爸爸说,你要学他。”安贵继道。(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超能农民工 他身上有条龙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浪潮 极品上门女婿 五代梦 赘婿归来 巅峰游戏制作人 砸锅卖铁去上学
相关推荐:
近身兵王逆天狂妃门徒亲爱的,我们离婚吧午夜直播死对头嫡女湮灭余生有你,兵荒马乱帝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