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四十六章 外公苦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外公苦心

李会长前脚一走,外公喝淡茶水,步出东厢,转往后院。没出后门,织布响声传来,“呱哒、呱哒,呱哒、呱哒”,一声似赶一声,多声汇合,如同雷鸣。

布厂建在河滩,占去大半草坪,往日幽静绿茵,全然不见。在原河堤地基上加高五尺,挖高填低,卵石砌垒,基础夯实,便成房基。不是百年一遇洪水,很难漫进,不是强级地震,很难倒塌。厂房由两排车间组成,顺河流东西走向,长约十丈。从东而西,房顶呈四个巨齿形,屋脊左边房顶右边垂直窗户,尘灰从开启的窗户扑出。自然,造型独特之厂房建筑,上海技术之生产工艺,归功阿拉汪老板了,织布操作之功,阿拉刘嘉自然有份了。

此刻,气浪扑出窗格,尘埃絮吊,随浪飘飞,浅色棉灰徐徐飘向涪江上空,慢慢散去。

外公喜静,很少再来河滩。今日乃他第二次来到布厂,其变恍若隔世。他之如此急切,一则,看看河滩之变和工厂近况,二则,若外孙媳有闲,给她说说会长建议。他亦觉得,如此能干聪慧之外孙媳困在小小布厂,当个织布师傅,实在可惜,应该任她高飞,发挥才智,或为救护出力,不失为合适之选择。若果她不愿去重庆,即使先给玉兰讲妥,也是白费功夫。

先路过的是仲信办公室。这里原是缫丝厂房,在布厂西头,现今大部份改作布厂仓库,堆放棉纱棉布等物,小部份经过整修改作仲信办公室,与布厂西头连接,出办公室即可进入织布车间。外公朝窗口看去,仲信正在伏案写着。他知道,仲信终日守在厂里,把关工序,严管质量,确保布匹密实,经用耐磨,减少疵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满足军需,废寝忘食,据说,得到了重庆军需处的几次奖励。外公没去打扰总经理外孙,捂住双耳继续沿车间墙壁朝东走去。到得东头,便是布厂大门,亦称东门。因为布厂呈东西条型走向,占了邻居后面河滩,布厂不得不出了一笔钱,李会长还动用了本县军政关系。

东门宽大,两扇巨门张开。门卫乃有拳脚功夫之原丝厂工头胡大银,见外公突然驾临,略微一怔,双手打拱:“外公,你无事不登三宝殿,大驾光临,有何要事?”

“你不持刀不荷枪,还像门岗,好有气派。”外公笑道,上前一步,“我找下刘嘉。”

“她在那里,我给外公喊。”胡大银指下门里,说罢走进厂门。

外公站在大门外,往里看去。刘嘉罩白布围腰,头戴白帽,卷袖露腕,正给女徒指点哪样。如此白帽白围腰,涪州首次见到,听说乃她功劳。刘嘉听罢胡大银耳语,转身向外公招手,撇下女工,笑着走到门口。她浑身沾满花毛,几成白眉霜鬓,凑近外公耳朵,大声问道:“外公,有事?”

“耽搁你一阵。”外公点头笑笑,退到门外吵声较小处,说,“刘嘉,我问一下,你做过护士,护士喜欢清静,你不怕织布吵?”

“习惯了。上海工厂都这样。”说着,刘嘉拍拍围腰,顿时花毛扑飞,飘落四周。

“你不喜欢护士职业?”

“当然喜欢。我和仲智一样,喜欢有人性的职业。仲智外科手术很好,朋友极多。上海人普遍尊敬医生,达官贵人,平民‘小开’,常常出入我家,请仲智治疗的,拜师求学的,都有。我们都喜欢医护职业。”

“既然如此,”外公觉得劝导时机已到,说,“现今抗战军兴,伤残者多,需要大批医护人员,你没想过再操旧业?”

“想过。涪州医院若需护士,我可继续从事。”

“涪州小地方,委曲你才智了,到大地方去嘛,比如重庆。如今国民政府各界迁来,举城扩大,一国之都。听说,前线运回不少伤残,本城屡遭轰炸,死伤甚重,急需医护。余以为,重庆才是你为国为民效力之时之地啊。至于织布,乡人可做,勿须劳你。况且,你已教会众多徒弟,可以放手了。倘能如此,于国于己于黎民大众,利多弊少。”

刘嘉笑笑,一时无言。从心里讲,她喜爱护士职业,可以从事终生。何况,若去重庆,既可为抗战将士服务,又有利儿子日后到重庆读大学,上海的母亲哥哥若来重庆,也有个立足处,理想之地。不过,刘嘉也有担心,说:“重庆那里,我不大熟。”

“有你三公。听说你们‘下江人’也不少嘛。当然,重庆炸得凶,不及涪州平安。”

“我倒不怕,人家能过我能过。只是妈妈在涪州,我……,”

“只要你愿意去重庆,我给她说。至于朱川,你可带去,也可留在涪州,都不远嘛,往来方便,完全可以放心。还有,仲信的泰山说,共产党首领周恩来,进国民政府当大官了,他说你该去重庆找下他,也许能够得到一点帮助。”

“外公,仲智没给我说他是共产党,他死了,才有人说他是共产党。虽然周先生在上海领导过工人起义,也不定认得仲智,我哪么好意思找他。”

“不管认不认得?给他讲清情况,依我之见,周先生会管,共产党还是讲良心的。”

“算了,还是不去找他麻烦。若有人说我冒充,多丢人?若果重庆需要医护人员,我又何必找他麻烦?”

“当然当然,”

刘嘉用围腰揩揩手,说:“多谢外公操心,我再考虑考虑。”

“是你的事,应该多作考虑,由你作主,外公转达罢了。”

过了两天,刘嘉对外公说:“外公,我给妈妈讲了,她不同意。我想,就不去重庆了。”

“她为何不同意?”外公了解玉兰,早有预料,不过,依然要问明白。

“妈妈说,重庆到处遭炸,天天死人,我和川川要是再出事,她活不下去。还有,朱川在重庆,躲飞机钻岩洞,怎么读书?外公,妈妈说得也对。”

“哎——,依我看,是你妈喜欢你和川川,舍不得你们离开,才把事情看得这般严重。其实,重庆哪里都要出事嘛,堂堂陪都,国府所在,会设法保卫的。”

“妈是好心,害怕万一。”

“当然当然,”外公点头,“但是,一朝遇蛇咬,十年怕井绳,也要不得。”

“朱川喜欢参加社会活动,爱到处跑,我也担心他,真要出了事,我对不起仲智。”

外公微笑:“朱川,可以不去重庆,就在涪州中学读书,那学校会教好他的。你一个人去,没有拖累,做事安心。孙子在玉兰身边,她放心你放心,两全其美。其实,去不去全在你,脚长在你身上。”

“还是等妈妈答应了,才好。”刘嘉说道。看得出,她想去重庆。

“我给你妈再讲讲。”

哪知当晚,北睡屋发生吵闹,外公听到的第一句,却是仲信之吼:“你胡说!”

“我胡说?嘿!”修英声音不小,后天井皆听见,“街上传满了,说亲眼看见她……”

“少听那些,大嫂不是那种人!”仲信压低声。

幸好,大嫂还在车间。南睡屋的罗玉兰却听得一清二楚,先没在意,稍后一想,不对,莫非说刘嘉和哪个男人?男人是哪个?男人如何?若果真有,她罗玉兰懂理,早就希望刘嘉再嫁。只是,涪州城有和她匹配的么?罗玉兰半夜未眠,也没想出那人姓李姓王。

一大早,她揉着眼睛,喊儿子去巷口,低声:“昨夜,修英说你大嫂跟哪个?”

“妈,那是街头闲言,少理它。”

罗玉兰固执道:“不!我要问个明白,你说!”

仲信无奈,只好把嘴挨进妈的耳朵,说:“说她跟汪经理,我一点不信。”

“哦,他呀?”罗玉兰吐口长气。汪老板快五十,婆娘带两儿一女住重庆,有时来涪州住上十天半月就急忙赶回,他大多单身居厂,刘嘉会跟他?然而,仲信一走,罗玉兰疑惑了。刘嘉三十有五,守寡十二年了,为织布之事,两个上海同乡常在一起,说说笑笑,进进出出,她罗玉兰不是没见,那种情投意合之事,并非不可能啊。当然,若果汪老板没有家室,单身一个,还算匹配,她可以促成亲事。若果真有其事又不能成功,岂不败坏刘嘉名声,败坏朱家门风啊。若果刘嘉真想去重庆,莫非是她想躲开此事,担心弄假成真,保住朱家名声,保住自己贞节?也许,刘嘉去了重庆,还能够选到相配之夫,她当妈的也无须再作操心。可是,她实在舍不得儿媳离开,去哪个人地两生日本天天轰炸之地,有刘嘉在身边,心里踏实,天天高兴啊。不过,罗玉兰没想到,所谓街谈巷议却是先出自修英之嘴,背后主谋乃李会长。

反复思索左右为难之中,罗玉兰终于病倒,头痛无力,胸闷不食,卧床不起。刘嘉以为因她去重庆,吓得不轻,赶忙说:“妈,我不去重庆了,守在老人家身边。”

罗玉兰闭着眼,只好说:“不是为这个,我当真有病。不准去请医生哟。”

此后,刘嘉成天守候身边,送水送饭,无微不至,倒是不见修英。外公常去南睡屋探望女儿,没好再提刘嘉下重庆。

三天后下午,东睡屋里,午睡后的外公奋笔疾书。他手执足有尺长的湖州二号精制斗笔,正往一张四尺宣纸上,楷书唐代边塞诗人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一诗最后两句: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李会长在旁,赞不绝口。此时,病后的罗玉兰与刘嘉前后走进。刘嘉没有打扰外公,抬眼四顾。左右两面墙上,挂满精裱四尺条幅,一张挨着一张,或颜或柳,楷行棣篆,纸旧色淡,尘封久矣。自然外公墨宝。外公书完,放下斗笔,轻舒口气,抬起头来,还未开口,罗玉兰突然问道:“外公,你是说刘嘉该去重庆?”

外公一怔,一时听不出女儿问话何意:质问还是商讨?只好说:“玉兰呐,刘嘉是医护高手,不光织布能手啊。”

“我喊她放心耍,她非要织布嘛。朱家就是饿饭,也要养她母子,她不听。”罗玉兰解释。

“要说养人,就是再养十个,朱家也养得起。”外公边放笔边说。

“妈,我年纪轻轻,哪里须要你们养哟。”

“现今国家艰难之际,重庆需要大量医生护士,还是答应她去重庆做大事吧,留在小地方织布,把她埋没了。”外公说。

李会长立即道:“退后一步讲,就是重庆不需要护士,刘嘉也该去找共党头领周恩来。别个仲智为他们掉了脑壳,未必不给遗孀找点差事!未必只晓得他们当大官,不给人家一顶帽子,要讲良心啊!”

“我不稀奇那些帽子!”罗玉兰说。

“亲家,不要总说不稀奇。你不稀奇官帽,总该稀奇儿子性命嘛,未必冤枉丢了?拿命换个官帽,该。”会长说。

罗玉兰一停,说:“我朱家死了一个又一个,未必男人死了,现今还要女人去顶?我命就那么苦?”说罢,她竟然抽泣起来。沉默。惟有罗玉兰低声抽泣。

李会长慢慢抬头,说:“其实,重庆也没说得那么凶,前些天我去过,别个照样上班上课,公园照样成双成对,穿得花花绿绿,比我们活得安逸。”

罗玉兰不给亲家留面子:“重庆那么好,你哪么不准大儿跑重庆,只喊伙计去跑?”

李会长笑笑:“嘿嘿!我才由重庆回来,脑壳还在肩膀上,嘴巴还在吃饭嘛。”

外公说:“玉兰呐,你不是常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性命只有一条,丢了找不回来。若果你受了伤,没人救没人医,你不伤心?你也看见了,好多川军还是十七八岁的娃娃,死了伤了,莫得人管,莫得人救,你痛不痛心?你本是有良心的人啊。”

“那是前方,不是重庆。”

“重庆遭炸死炸伤的,有小娃儿,有老太婆,还有大肚子,惨得很。你若看见,要哭晕倒。”李会长说。

“重庆有那么多医院嘛。”

外公说:“不够啊。刘嘉大地方来的,懂得医疗救护。她是仲智教出的高徒。”

“妈,仲智不但教会我救护,还教会我恪守人性啊。”刘嘉动情地说,“我若见死不救,辜负了仲智遗愿。妈,川川就留在你身边。”

“你不让她去,她心里不舒服,要生病哩。再说重庆不远,川川留在你身边,她会经常回来看你。”外公说。

李会长插话:“刘嘉很守贞节妇道,还是朱家的人,你莫担心。”

“你胡说!我没那个意思,刘嘉是啥子人,我清楚得很,哪些流言碎语,我根本不信。她要走,还用等到今天?还跑到涪州来?”

“妈!”

外公说:“安贵去重庆,胡老表夸他有出息。刘嘉还年轻,你留在身边,误了她前程,你也不忍心嘛。让她去闯一闯,或许前程似锦啊。”

罗玉兰默思一阵,终于松口:“那,先给她三公去封信,问了再说。”。

三公回信,非常及时,而且亲笔。刘嘉先给妈妈,罗玉兰转手递给外公,大概晓得内容,懒得再看。恰如李会长所讲,三公说,如今国民政府和慈善机构及一些社会名流,比如总裁之美龄夫人,带头办起了体现人道精神的救护机构,保育院、孤儿院、伤残军人休养院和救护所等,收留了大批孤儿、幼婴、伤残军人,急需招募一批有经验讲仁爱的医护人员。你若来渝,实乃雪中送炭。我等更望你来渝重操旧业,况且,国都之地于你最为合适。倘若玉兰不同意,你可晓以利弊,告之于她,养育院休养院皆在市郊,日本飞机炸不到之山林中,不必多忧。若来,先到三公处,再由明理陪去应募。

外公说:“倭寇人性没有,兽性不乏,造成多少孤儿寡母残废军人。哎,玉兰,让她去嘛。与其烧香拜佛,不如救人一命。”

罗玉兰沉思一阵,突然站起,骂道:“日本人,没人性的畜生!”骂毕,走出东厢,把外公和刘嘉甩在屋里。刘嘉以为妈妈生气,急忙喊:“妈妈,我不去了。”

“你去!”罗玉兰头也没回,再补充一句,“你妈还有良心!”

外公欣喜地说:“你妈答应了。”

“外公!”刘嘉热泪滚出。(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超能农民工 他身上有条龙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浪潮 极品上门女婿 五代梦 赘婿归来 巅峰游戏制作人 砸锅卖铁去上学
相关推荐:
近身兵王逆天狂妃门徒亲爱的,我们离婚吧午夜直播死对头嫡女湮灭余生有你,兵荒马乱帝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