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尔典和莫理循的对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求推荐,求收藏,给希望,希望大家能支持下,您的每一张推荐票都是我写作的动力,新人不容易啊。保证每天至少更新一章,5000+字,不断更。)

新年刚到,整个山东半岛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富足的生活让山东半岛的百姓对军zhèng fǔ可谓是死心拥护。.

与之相对的是一线之外的其他地方,则还是如同以前一样死水一潭,即使年关也看不到多少生气,甚至一年比一年难熬。

山东半岛富裕的样子,没有人清楚,强有力的共和国各大机构是绝对的严密封锁消息外泄。

别分界线之外的清zhèng fǔ统治下的百姓,就连在威海卫的英国人也必须要承认自己对于山东半岛的了解也是皮毛而已。

即使是在威海卫的英国人想要进入山东腹地,也被在威海卫周围驻防的德**队所阻止,态度很强硬,仅仅一句话就逼迫的英国不得不三思自己的行动。

“你们是否想撕毁英德山东合约?我们德意志帝国会把你们英国人肆意进入我们德德意志帝国的领地看成侵略,这样会逼迫我们不得不采取一些你们不希望看到的措施。”

同样,在山东半岛,有着德国十多艘数百吨的型炮舰rì夜巡逻着山东半岛海岸线,而陆地海边也同样有着大量的军队巡逻,以防有任何他国势力的登陆行动。

英国实在是担心德国会在胶州湾建造战列舰,如果真要建造的话,那对于英国方面来完全是一场灾难。

之前英国因为布尔战争而不得不在远东对德国妥协,现在的后果出来了。

德国已经在山东建立了一个完全封闭式的相对完善的工业基础,这个基础有多大,除了德国高层,谁也不知道,即便是在德国的情报人员也无法得知详情,只知道很大,很多,很全。然后呢。。。。

但是,即使再蠢蛋的英国人也知道,德国人在胶州湾已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海防工程。胶州湾极其有利的地形使得它可以充分的利用所需要的一切地理优势。

并且,百万吨级的钢铁厂以及完整的枪炮工厂,也使得没有一个英国人会怀疑德国不会在青岛钢铁厂生产大口径重炮,并安装在海防炮台上。

德国人的大炮是出了名的强大,克虏伯大炮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大炮代名词。英国人没有理由相信德国不会大肆修建防御工事。

甚至在英国海军专家的评估里还写了这么一段话。

“我有理由相信德国人在胶州湾的炮台上至少安放了超过30门的大口径舰炮,甚至我私下里认为这些重炮至少都是12英寸的口径。而其他口径舰炮更是不用怀疑。否则我无法想象德国在青岛年产百万吨钢铁需要用来做什么,他们造船只能用几十万吨,造铁路?山东半岛也不需要那么多,唯一的可能就是制造武器,制造海量的武器,把山东半岛彻底的变成一个刺猬。”

“在这样的情况下,山东半岛基本上是无法攻陷的堡垒,即便是帝国也不一定有那些要塞能和胶州湾媲美,因为帝国没有哪一个要塞背后依靠着百万吨的钢铁厂。同时我也不会怀疑这些炮台的弹药补给问题,那绝对是一个无知的问题。”

而另外一份记者报告里则写下了以下的文字:

“依照德国人的谨慎,他们会在山东半岛召集大量的人员,并加以训练。我们必须要知道,即便是这些人员只有帝国海军官兵的一半素质,如果在某一天胶州湾里一下子冲出了数十艘战列舰把我们的远东舰队打败,我也不会怀疑。”

“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得出,山东半岛的x势力和德国的联系是那么的密切,我不知道为什么德国人为什么能在华夏找得到这么一股能够决心和德国人联合到一起的人,也不知道为什么德国人和这个x势力的结合是那么的完美。至少我们的情报中,在山东半岛的德**队不过4000余人,以这么一数量的人员要保证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已经很勉强了,但是德国人却是做的那么游刃有余。我很奇怪这里面的x势力到底是什么样的势力。”

“或许这股x势力是和德国联合,而不是德国和x势力联合?可那样也无法解释的清楚德国为什么放弃在胶州湾的重大利益,对于这个山东半岛的局势,我们很迷茫,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去证明一切,以前我们有机会去发现德国人在山东到底做些什么,但是现在,我们没有了这个机会,除非我们下定决定和德国开战,并把整个远东舰队从山东半岛的其他地方登陆进攻陆地,那样的话,我们怎么知道这不是第三次布尔战争再现?我们有那么强大的能力在那么远的地方投放数十万的兵力吗?我不这么觉得。”

“目前我们对于山东半岛的了解都是从连云港这个对外开放的港口了解的,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在连云港的x势力从来不跟外界接触,即使是美国的商船运输沥青或石油过去,也仅仅是在码头上而已。”

“但是从rì照的那些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华夏人身上可以发现,那里的人远比其他地方的人更有自信,更有朝气,更充满希望,身体上也更强壮,最重要的是,那里的人都没有了脑袋后面的那根辫子,我相信这股x势力也许用不了多久就会统治整个华夏,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和对方接触。”

“另外,我提出一个设想,加入这占据山东半岛的x势力和德国的合作关系并不是像外界传中的扶植代理人关系,那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无论是从连云港的发现,还是山东半岛这几年来的表现都能证明这一,可是我实在无法想象这个x势力是用什么方式让德国人同意花费这样大的代价和他们合作,资金?他们有这样强大的资金吗?也许一个容克财团把全部资产投入进入都不够,那么,到底这是什么呢?”

这片报告名字叫做《迷雾中的迷雾》,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所写,原本是准备投给泰晤士报的,莫理循是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接过被朱尔典看见之后,非常的欣赏这位有着敏锐眼光的苏格兰人,把这边文章直接以报告的形式交给大英帝国驻华公使萨道义以及伦敦。

朱尔典亲自把莫理循引进了自己的书房。

面对大英帝国驻华办理公使,莫理循很是敬仰,朱尔典在华夏的影响力估计是所有外国人中最大的一位了。从某种程度上,眼前这位白发老人朱尔典比萨道义这名正牌公使的一言一行更加的能够影响一大部分华夏的zhèng fǔ高层人员,甚至能改变他们的决定。

“尊敬的公使先生,向您致敬。我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和您一起交流。”

“呵呵,不用把这次见面看的那么重视,我们就像华夏人那样见面拉拉家常聊聊天,在华夏呆了这么久,相比你也对这些习俗习惯了不少。”朱尔典微微一笑。

“是的,先生,我从1894年来到华夏,已经有8年的时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甚至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了解华夏人的思维,并能够很好的适应他们的风俗习惯。”

朱尔典头,笑笑:“我是从1876年来到华夏的,都26年没有回到不列颠了,有时我甚至以为我这后半生都会一直在华夏常住下去。”

“公使先生,您为大英帝国在华夏的利益所做出的贡献,每一名英国人都不会忘记的,同样,您的付出也不会有任何一名英国人会忽视的。”

不以为意地挥挥手,朱尔典微微摇摇头笑道:“请不要客气,今天我请你来是为了你写的这篇迷雾中的迷雾,对于山东半岛我们的了解并不多,所以我希望通过你所了解的一些内容帮助我们更加清晰明确我们所将要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x势力。”

一谈到正事,莫理循神情很是慎重,仔细回想着脑海中的资料,道:“公使先生,这个x势力,我有一不成熟的想法,希望您不要介意。”

“莫理循先生,你直接,我只需要你最真实的想法,越是这样才有可能越贴近这股x势力的真实面目。”

“是的,先生。我认为这个x势力很像德意志帝国诞生前北德意志联邦的情况,只不过他们比起北德意志联邦更加的喜欢把自己隐藏起来,即便这种隐藏实际上还是那么的耀眼。”

朱尔典心里一惊,这莫理循的法跟自己心中那隐约的想法非常的接近:“你觉得这x势力很可能会统一中国是吧?”

“是的,公使先生。虽然国际上都非常贬低华夏人的能力,但是那只是不明白实际情况而言。实际上在华夏时间越久,我就越发感觉到这个民族的忍耐力是如何的惊人,否则他们也不会有这种漫长到人感觉到恐怖的历史了。只有最强大的忍耐力才能延续一个文明的进程。即使在我们所有西方人看来这个文明已经没落了,但是我觉得这些人的看法是错误的,荒谬的。这个国家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称雄整个亚洲不是没有道理的事情。而他们的没落仅仅是从这最近的一百年才开始。”

“相比世界上的所有帝国,如果在衰落之后基本上就没有再次统一的机会,古罗马帝国如此,东西两大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如此,萨珊王朝如此,阿拉伯帝国如此,安息帝国如此,甚至蒙元帝国如此,这些帝国强大时能够达到极限的疆域,震慑整个世界,但是一旦没落了,那就再也没有机会再次登临到世界的巅峰。而华夏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个国家好像有一个怪圈,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这个国家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延续的是主体的华夏文明,而其中汉人在这个国家的人口是95%以上,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文字,同一个种族,使得他们即使在国家没落后,也会很快的统一起来并再次站在世界的巅峰之上,而这是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字历史所记载的,周,秦,汉,晋,隋,唐,宋,明,这些历史上的王朝,或百年,或几十年,这些王朝的出现即意味着东亚霸主的到来。即使现在的清朝,在继承了明朝的疆土和人口后,在这几百年里也都是亚洲的霸主,知道1840年才真正的没落下来。”

“从1840年没落到现在已经有62年的时间了,按照这个国家的历史怪圈,在这几十年中也同样会有一个强势的国家出现。站在前任王朝的废墟上,重新建立起他们的荣耀与辉煌。”

“所以我在研究了华夏人的历史后,我就开始在华夏寻找这个新的未来的领导人。以前我认为是袁世凯,毕竟站练兵,他掌握有华夏这个庞大国家最强大的军队,北洋新军。但是在山东半岛出现神秘x势力后,再进入连云港码头观察后,我发觉我可能错了,错的很严重。”

莫理循的话引起了朱尔典心中微微一惊:“什么问题?”

无奈地笑了一下,莫理循整理了下思路道:“后来我在整理有关华夏历史时发现,我在连云港的码头看到的除了一部分工人穿着我们西式的牛仔服等有利于工作的衣服。还有另外一些没有干重活的人穿着的是非常别具一格的服装,这是汉服。”

“汉服?”朱尔典有疑虑,虽然他在华夏这么久了,但毕竟接触到的人都是满清官员之类,穿着的都是长袍马褂和旗袍,在他的意识中,这衣服就是华夏人的传统服装了。

“是的,公使先生,是纯正的汉服,汉族人自己的服装,而不是满族人的服装。”莫理循最后一句话着重加了语气。

朱尔典猛的一惊,顿时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你是,在山东半岛的x势力是由纯正的汉族人统领的,而不是满族人?”

“没有一名满族人会穿着汉族人的服装,而且还是灭绝了250多年的服装。现在,x势力把这种服装从历史书籍中翻出来,公使先生一定明白这x势力为什么一定要强行封闭山东半岛了吧?他们和满清zhèng fǔ有着绝对不可调和的仇恨。”道这里,莫理循从自己的文件袋里拿出了一些照片。

“公使先生,请你看一下,我在去年对南洋华人移民考察时,在加里曼丹岛上发现的一些资料。”

朱尔典忙接了过来,顿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数十张照片都是秘密拍摄的,从拍摄的角度可以看得出,没有引起被拍摄人的注意。

照片上的人穿着的全都是不同与现在华夏大陆样式的服装,没有辫子,走路也不是低着头,昂首挺胸,一眼就能感觉的到这照片上的人和现在的华夏人完全的不像是一个民族了。

这些人带着纱帽,衣服也是纱织的。不过式样完全另一种样式,交领、右衽、束

用绳带系

也兼用带钩

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

衣领相交,且左侧的衣襟压在右侧的衣襟上,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包裹的效果,衣衫阔大,以带轻缚。给人一种衣带飘飘制造出飘逸灵动的动感美。

男子戴冠、巾、帽等。女子发髻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

而且这些人的装饰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几乎人人饰玉佩玉。玉文化在华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华夏人好玉,这朱尔典很清楚,但是他更清楚玉的价值,即使普通的玉也不是现在华夏国内的普通百姓能佩戴的起的。

照片距离较远,看的不太清楚,总的来,他完全不相信这照片上的人和平时见到的华夏人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

这些照片里的人穿着的服装可以用几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庄重、大气、飘逸、灵动。

即使见多了各国的服装,朱尔典也不得不承认这些照片中的人完全的有着一个大国公民的风范,仅仅凭借这照片就能看得出,这上面的人是充满了自信,骄傲,与自豪。

朱尔典问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些照片具体是在哪里拍摄的?”

“在坤甸,那里的移民不再穿戴满人的服饰,这两年已经完全的变回了他们的民族风俗。我在坤甸看到的城市非常的卫生、整齐,也非常的繁华。我不知道以前是什么样的情况,但是我能肯定肯定是在这两年才发生的事情。荷兰人治理殖民地,除了屠杀就是使劲的收税,恨不能收走对方最后一个铜板为止。”

“而在三年前,荷兰人军队退出加里曼丹岛后,这里只有极少数的荷兰人存在。同样,这个山东的神秘x势力,也是在这几年才冒出来的,我相信他们之间必然有联系。”

“你在连云港看到的人和上面的人是一样的吗?”朱尔典有无力。

莫理循头,语气非常的清晰明朗:“是的,公使先生。当我在华夏历史文献中看到了这个服装所代表的意义之后,我就明白了,这个神秘的势力很可能就是下一代的华夏领导阶层。而他们穿上了这个衣装也代表了他们的意愿,那就是恢复他们汉文化的统治地位,而不是满族文化。”

“在华夏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从来只有一种文化能占据统治地位,即使满清zhèng fǔ不想去对这个势力发起攻击,也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拼死战争了。同样,这x势力也是如此作想。”

“所以我在想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就猜想着,是不是德国在几年前就发觉了对方的势力,并深刻的了解了他们。德国人对于任何未知事务的追究能力是我们公认的,所以我怀疑是他们看到了这股势力穿着的服装后,就采取了另一个方法在华夏获得利益。”

朱尔典这时皱了下眉头,心中不详的感觉油然而生:“你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五代梦 极品上门女婿 巅峰游戏制作人 赘婿归来 浪潮 超能农民工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他身上有条龙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砸锅卖铁去上学
相关推荐:
无限世界里的网游玩家极品点子王三国好孩子红蛇天香超级弼马温重生之科技战神重生之超级太子爷两汉往事重生工程师的淡定生涯猎杀鬼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