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一八三章 四圣试禅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僧师徒四个人凑齐了,一路向西前进,几个菩萨们吃饱了撑的慌,变成大美女跑来试他们一试,要把他们师徒四个招来做女婿,结果把猪八戒给吊在树上了,这一回就叫《四圣试禅心》。

傍晚时分,唐僧师徒来到一处人家,行者正望里偷看,忽走出一个半老不老的妇人来,娇声问道:是什么人,擅入我寡妇之门?

八戒饧眼偷看,你道她怎生打扮——脂粉不施犹自美,风流还似少年才。

进来后,妇人道:小妇人有家资万贯,良田千顷,只生了三个女孩,前年丧了丈夫,小妇娘女四人,意欲坐山招夫,四位恰好,不知尊意肯否。

菩萨究竟要试他们什么?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试他们是否真心实意的去西天取经,二是试他们是否还有凡心——主要指*。

唐僧在听闻这桩美事之后“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菩萨又问之后,“那三藏也只是如痴如蠢,默默无言。”

唐僧究竟在想什么呢?这只存在以下两种可能:

1,想留下来结婚。

2,想继续去西天。

因为唐僧根本就没有表态,推聋妆哑,寂然不答,就说明他心里还在考虑,那我们就只能认定他留与走这两种想法各占一半,谁也不能打保票说唐僧没有留下来结婚的意思。

甚至,从理论上讲,“不回答”应该是最接近“默认”的。

那妇人又说:我今年四十五岁。大女儿真真,二十岁;次女爱爱,十八岁;小女怜怜,十六岁,俱有几分颜色,料想也配得过列位。若肯放开怀抱,长发留头,与舍下做个家长,穿绫着锦,胜强如那瓦钵缁衣,雪鞋云笠!

唐僧闻言,“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

唐僧听到这番话后,为什么会受惊?

我可以肯定地说,唐僧是想留下来结婚的!

老妇人先说有家资万贯,娘女四人,唐僧只是推聋妆哑,反正他没有说,四位菩萨也不会接触感应或是心灵感应之术,是不可能知道唐僧到底想不想的。后来说了三个女儿的具体情况,唐僧要是不想的话,那他是不会一惊的,最多和先前一样,继续装聋做哑。

唐僧要是想留下来结婚的话,那后面就是怎样配的问题了,老妇人要唐僧“与舍下做个家长”,就是用他这个童男帅哥配四十五岁半老不老的寡妇,而三个丑八怪徒弟配三个美貌的黄花闺女,他唐僧能不吃惊么?

而猪八戒闻得这般富贵,又配十八岁的小妹妹,他就心痒难挠,坐在椅子上似针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走上前,扯了师父一把道: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

师父猛抬头,咄的一声,喝了一顿。

唐僧心里肯定是很烦的,要是他没有留下来结婚的意思,那他可以很干脆、很直接、很明白的说清楚,并不需要发火,很简单就能处理的很妥当的一件事,可他就是不作声。这不作声算什么?是想还是不想?谁知道呢?

唐僧自己不表态,却偏偏又说出这样一句话来:悟空,你在这里罢。

这还是师父说的话吗?师父完全有权利禁止徒弟在这里结婚,一切行动听指挥,都给我去西天,谁也不许妄想!这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吗?

可唐僧就是不说,他叫悟空留在这里结婚,这是一种“反试探”,人家不是要招四个吗?他先派出一个打头阵看看,这第一个能成,他肯定也能成!

行者道: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罢。

八戒道:哥啊,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

三藏道:你两个不肯,便教悟净在这里罢。

那妇人见他们推辞,就把门关了,把师徒四人撇在外面,八戒埋怨道:师父忒不会干事,把话通说杀了。

悟净道:二哥,你在他家做个女婿罢。

八戒道:兄弟,不要栽人,从长计较。

行者道:计较甚的?你与这家子做了女婿罢,我不检举你。

那呆子道:胡说,胡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都这们扭扭捏捏的拿班儿,把好事都弄得裂了……你们坐着,等老猪去放放马来。

猪八戒说“大家都有此心”,应该是句实话,否则,他不敢这样当面顶撞师父。

老猪去放马,猴子就跟踪,三藏交代道:悟空,你看便去看他,但只不可只管嘲他了。

行者道:我晓得。

为什么“不要嘲他”?唐僧还想多打探点情况,然后再做决断。

唐僧在这一场戏中的表现,自始致终,都是最棒的,因为他自始致终都没有漏出什么太大的马脚,反正他就是不表态,他不表态,你就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想的,无论你有多少怀疑,都只能是怀疑,他唐僧可没有说出来啊!

反过来说,菩萨们精心策划的这场对唐僧的考验,就是完全失败的!

菩萨并没有试探出唐僧的真实想法,仅仅只是戏弄了一下猪八戒而已,那猪八戒本身就是个大流氓,不需要试就知道的,还试他干什么啊!

在《四圣试禅心》这一回中,唐僧对几个美女已经是动了心的,但他不表态。尽管他没有表态,我们还是可以从他的行为看得出来,他派出一个徒弟打头阵,试探女方是否真心嫁给他们,这几个徒弟各自说了一番话——

孙悟空说: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

猪八戒说:大家从长计较。

沙和尚道:你看师父说的话,弟子蒙菩萨劝化,受了戒行,等候师父,自蒙师父收了我,又承教诲,跟着师父还不上两月,更不曾进得半分功果,怎敢图此富贵!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

沙和尚搬出菩萨压唐僧,宁死也要往西天去,这是很有分量的,唐僧从此不敢再小看了沙僧,他肯定会怀疑沙僧是不是菩萨特意安排来监督他的,所以一路上对这个沙僧总是不冷不热。

而孙悟空是花果山的猴王,一座山上只有猴王一个人有权,所有的母猴都是他的,小猴都是他的种,否则,他怎么会叫小猴们为“孩儿们”?

第42回孙悟空去请菩萨时,菩萨还怕孙悟空骗她貌美的善财龙女,说他不是好心,专一只会骗人,孙悟空说“菩萨这等多心,我自从入了沙门,一向不干那样事了”,这就说明他以前还是干的。

而现在,孙悟空居然说“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就绝对是假话,又说“叫八戒留在这儿”,这是坑队友啊!

唐僧从此事之后,对孙悟空就百般刁难,老是要赶他滚蛋,领导安排给你打头阵试探的任务,你居然敢不完成?还推脱给别人?领导要你这样的人干什么?

猪八戒说“大家从长计较”,这是合唐僧的心意的,而且他主动充当了探路者的角色,替领导分忧解难,所以,尽管他出了丑,唐僧也没有批评他,只是说他“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蠙直”。

事后,唐僧肯定会想,这次多亏了猪八戒,否则出丑的就是我唐三藏了!后来,无论猪八戒怎样使坏,唐僧也总是护着他,偏袒他,同气相求嘛,唐僧是喜欢猪八戒这个人的。

人人都在说假话,只有猪八戒说的“大家都有此心,……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是真话是真话。

当然,猪八戒情商也不高,他不能准确揣摩领导的意思,否则他也不会向菩萨们说出“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丑自丑,但是器大活好”……

不避虚实,无所顾忌地展示自我,这就是猪八戒。

在这次短暂的、仓促的考核中,菩萨要考验唐僧的两个方面,一是是否真心实意去西天取经,二是是否还有*。

唐僧的相貌是没有话说的,唐僧血气方刚,说他没有凡心这是不可能的。不需要试,绝对有。

就连我们神仙们都是有生理需求的,更何况唐僧还是个凡人!

唐僧这个取经人是观音菩萨一手安排的,如来并没有指定一定要唐僧来,也没有规定说只有处男才能成得了佛。

如来的要求很简单、很明确,要的是来一个“善信”。

唐僧这一路走过来确实不容易,来自两个方面的因素可能导致取经失败——

1,唐僧被妖精吃了,这是外因。

2,唐僧自己不走了,这是内因。

外因好解决,内因就难办了,唐僧要是真在路上找了个女人结了个婚,不往西天去了,咋办?

所以,菩萨们觉得有必要试他,不能叫试,应该叫警告!

唐僧那副德行是被菩萨看出来了,尽管他不表态,也说明是有些非分之想的,菩萨们不敢再试下去了,再试下去,唐师傅可能就真的把持不住了,这样不好收场,所以就把好色的猪八戒吊到树上,以警告唐僧。

不许唐僧对女人动心,这是观音菩萨强加给他的,主要是因为怕他不往西走了,除此之外,并没有其它的什么不利。

因此,《四圣试禅心》这一回,并不是菩萨在试探唐僧有没有凡心,只能认定为:是菩萨在警告唐僧,不许动凡心!

唐僧对领导的这一苛刻要求只能被动接受,这一路上只能被动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克制压抑自己。

第二天一大早,师徒四人醒来的时候,菩萨们已经走了,房子都没了,考核就这样草草收场了,孙悟空说:昨日是菩萨在此显化我等。

三藏闻言,合掌顶礼,见树上挂着一张简帖,简帖的第一句话写着:黎山老母不思凡。

“黎山老母不思凡”,意思就是,黎山老母思凡了,否则的话,完全可以不写这句话,既然写了,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黎山老母思凡了,和观音菩萨一起约了普贤、文殊这两个菩萨出来玩一玩,两个大帅哥,两个大美女,四个人一起出差,神仙们都是喜欢“出差”的。

神仙们要“出差”,总得找个合适的理由,找什么理由好呢?那就是试探唐僧师徒是否真心去西天取经。

只有这个理由,才可以到这没有人的荒山野岭中来“出差”。

《四圣试禅心》这一回,我看唐僧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菩萨们也没试出个什么来,倒是把菩萨们自己给试出来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巅峰游戏制作人 超能农民工 他身上有条龙 赘婿归来 极品上门女婿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砸锅卖铁去上学 浪潮 五代梦
相关推荐:
时空少年前夫请你靠边站总裁的贴身保镖近战高手我曾说谎爱上你轮回少将的学霸娇妻独家专宠恋一世的爱网游之混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