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八十七 不叫胡马度阴山(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蒙恬在秦朝如日中天,秦朝已经久无战事,所以对匈奴志在必得,始皇帝派他出战,可见对他取胜抱有强烈的信心。另外,三十万秦军将士也不是随便能交给任何人的,除非始皇帝对他有绝对的信任。

蒙家圣眷正隆的还不只蒙恬自己,他的弟弟蒙毅也是秦朝炙手可热的人物。受皇命官至上卿,出入皆与始皇同驾,风光一时无两。蒙恬和蒙毅兄弟俩,一文一武,相辅相成,一个参处国家政事,一个负责对外用兵,还特别被始皇帝授予忠信荣誉勋章,满朝无有敢与之争长短者。

蒙家这种情况,别人羡慕不来。从蒙骜开始,已经三代遗朝,为始皇帝的统一大业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能得宠若此。

说实话,秦朝上下并没有人羡慕蒙家,对他们只有妒忌和仇恨。秦朝的水太深,而蒙家又太特殊。

皇朝成立以来,本土派和客卿派就展开了明争暗斗,两方泾渭分明,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就在他们权利角逐,不死不休的时候,蒙家却悄无声息的超然于两派之上。

蒙骜本来是齐国人,按理说应该属于客卿派。但是从秦昭襄王开始,他就已经在秦国工作,蒙家为四代秦王效忠,渊源极深,似乎又可以称之为本土派。这种不左不右的状态,让蒙家不招两派待见,都视其为异类。也正是因为被排挤,蒙家得以被始皇帝收编,成为皇权集团的核心成员。

受皇帝重用,其实并非什么好事。别人求之不得的东西,你却轻而易举的拥有,不知不觉间已经树敌太多,蒙家终究要为此付出代价,尽管选择的权利从未在他们手中。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蒙恬没有心思预知他的未来,此时正在为抗击匈奴做总体的战术谋划。边关的破落和萧条让蒙恬感慨万千,长城经久失修,断断续续,到处是缺口。这样的防御工事,怎能阻止胡族的入侵?

军人世家的出身,让蒙恬具备很高的军事素养,他很清楚匈奴的生存和进攻模式,击溃匈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游牧民族向来逐水草而居,在马背上讨生活,民风狂放而彪悍,每个匈奴男子都从小练就骑马射箭、近身格斗的好本领。草原上生产资料很匮乏,要保证优质的生活,就必须对别人进行掠夺。匈奴人平时放牧牛羊,战时则全民动员,组成凶悍的军队,大肆侵略。

由于匈奴人善于骑马,所以来去如风。他们从不跟敌人打遭遇战,而是利用部队机动能力强的优点,避敌锋芒,出没于广阔的非军事辐射区进行烧杀抢掠。他们也没有战争荣誉这样的概念,完全以抢夺财物为第一目标,形势如果对他们不利,马上做鸟兽散,让围剿的部队无从下手。

秦军同匈奴的战争,也可以被认为是步兵跟骑兵的较量。两种战术没有孰优孰劣,关键是要引导战争走向,用自己的优点去进攻对方的缺点。

对匈奴的战争不可能速取,蒙恬也就不着急进攻,而是命令大军开始维修长城,他心里在盘算什么主意?

其实蒙恬的想法并没有什么新意,他准备照搬当年李牧破匈奴的模式。

对付匈奴这种游击队,唯一的方法就是围而歼之,难就难在怎么才能将其围在一处。李牧给蒙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方式,首先在北疆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把农户都迁回境内,不给匈奴抢夺粮食和牲畜的机会。

匈奴因为长时间得不到生产必须品的补给,只能打攻坚战,到时候秦军再伏击而出,就可以对匈奴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为了战术的实施,长城的重建工作就格外重要,它的作用主要突出在两个方面。

一,长城的防守作用。蒙恬需要把长城打造成一道牢不可破的防守阵线,才有可能令匈奴不得以来攻,否则,匈奴部队大可以选择其他地方进行突破,掠夺后安全返回。

二,长城的进攻作用。不要以为静止不动的城防就没有杀伤力,长城对秦军战斗力有不能忽略的战斗加成效果。长城的烽火是最好的战争预警系统,可以随时把敌人的软肋暴露在秦军的利刃之下。

公元前215年,冬。草原上的冬天是很难熬,不仅气温骤降、寒风刺骨,没有食物来源才是游牧民族最大的痛苦。匈奴部队再次集结,他们为了维持生活,只能对长城发起进攻。

蒙恬对匈奴的偷袭早有预料,他利用长城的掩护,组织起对敌人的包围圈。当匈奴部队呼啸而至的时候,秦军迎头痛击,并且八方出动,一直把匈奴赶到黄河以北。

要说匈奴人还真是记打不记痛,当年被李牧敲一闷棍,如今又在同一个地方摔跟头,实在活该。还有更倒霉的事情在等着匈奴大军,蒙恬可不像李牧那样脾气和善,他跟始皇帝混的久了,也是个心狠手辣,斩尽杀绝的主,不把匈奴打回老家,他不肯罢休。

公元前214年,春。蒙恬把秦国大军拉到辽阔的关外草原上,他要和匈奴大军激情对决。

去年的大胜,是秦军借助长城之利,取巧得胜,并不能真正展示出蒙恬的军事水准。只有在匈奴最熟悉的草原上,用步兵战胜骑兵,才是他想要的结果。

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这不符合任何兵法的要义,是蒙恬向传统兵法或者自己命运的挑衅。非常人行非常事,历史也有无厘头的时候,他要成就某人,是不会给我们讲出道理的。奉劝后世所有的军事家,没有蒙恬的水平,千万不要这么做,那会死的很惨。

面对秦军三十万大军的围剿,匈奴部队没有马上撤退。开玩笑,草原是雄鹰翱翔的地方,在这里战斗,他们不惧怕任何人。至少有三个优势,都预示着他们将取得胜利。

一,秦军远离关内,三十万大军的粮草是个大问题,这就要求蒙恬必须速战速决,而这正是秦军不擅长的。反观匈奴大军,因为是春天的缘故,水草繁茂,给他们带来丰厚的补给,为战争胜利提供了保证。

二,匈奴大军对草原地形很熟悉,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战争的主动权。比如计算道路远近,考察地形的险厄,他们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三,匈奴部队的作战方式以冲锋和游战为主,最适于草原平坦宽广的环境,可以充分发挥机动能力强的优点,给秦军行动迟缓的军阵以打击。

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蒙恬到底有何所持?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蒙恬依靠的是秦朝领先于匈奴的机械化发展水平,他手里有秘密武器,弓弩。

提高军队装备的高科技技术含量,并不是现代才有的感念,从人类出现争斗开始,就已经学会利用工具增强自身的战斗能力。武器的先进性,有时候能够超越一切战争因素,成为克敌制胜的关键。

我们先来看看秦军手中的弩究竟有多厉害,是否足以帮助他们赢得战争。

弩的发明,是对弓箭性能的改善。相对于弓箭来说,他具有射速快,射程远,穿透力强,并且省时省力的优点。弩的这些特性,在冷兵器时代是相当恐怖的。如果秦军大规模的装配了这种武器,蒙恬确实有自信胜利的资格。

还是让事实说话,用战场检阅一切。

匈奴大军展开了对秦军的打击,他们采取包围游击战术,并不确定主攻方向。秦军的两个侧翼,包括后方,都成为匈奴冲锋的目标。他们充分发挥速度的优势,想给秦军惨痛的教训。

秦军在蒙恬的指挥下,不慌不忙的推出大型弩车,对进入射程匈奴骑兵进行着疯狂的猎杀。弩兵部队也在前后左右四个方位结成方阵,用手持弓弩配合弩车射击。更有秦军培养的超级弩手,用特制的强弩阻击匈奴的高级将领。

在强大的作战武器面前,匈奴的速度优势荡然无存,反而成为制约他们的因素。由于马速太快,在前方士兵跌倒后,后继者无法收缰,摔死者、踏死者无数。他们被杀的人仰马翻,溃散于草原。

蒙恬率领秦军精锐追击七百余里,把匈奴游勇赶至草原深处。从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赶走匈奴后,秦朝顺利收复河套以北的疆土,重新在那里设立九原郡,下属四十四个县,扩充了对北疆的控制权。

因为看到长城对抵御匈奴所产生的作用,始皇帝决定在北疆采取以险制塞的防御措施。他从国内调动70万民工修筑城防,把秦、燕、赵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在秦朝北方树立起一座不可逾越的屏障。

辉煌之后,就是落寞,永恒不变的规律,蒙恬也未能逃脱。纵横无敌的大将军,从此驻留在北国边疆,成为长城建设工程的监工。不久的将来,他还要迎来一个特殊的工作,给始皇帝当家庭保姆,伺候那个导致他家族覆灭的男人。(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砸锅卖铁去上学 赘婿归来 五代梦 超能农民工 极品上门女婿 巅峰游戏制作人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浪潮 他身上有条龙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相关推荐:
剑圣风清扬辣手小毒妃宅中歌最强特工系统我是雍正的小情人超痞兵王吞天主宰极品贴身侍卫齐天道圣萌猫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