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十九回文章经国之大业而声名自传于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丕的《典论》其中《论文》篇是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这篇论文分为四个部分:一、批评自古以来文人相轻的不良习气;二、评论建安作家的创作、风格和得失;三、说明气质(指格性)决定风格、不同气质(个性)的作家形成不同的作品风格和语言特点;四、说明文章的历史价值。

我对这篇《论文》介绍,对其顺序做个颠倒,并不是说其它部分不重要或逊色,而是重视文学在当时是一般看法,而从曹丕的地位(被曹操立为世子)、来发表这样的议论,又如此强调文学,鼓励著述,当然起到一般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论文》第四部分原文如下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讬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壁而重寸阴,俱乎时之过也。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摄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经国”是治理国家。意思是文章是治理国家一种事业,是人生不朽的大事。人的生命到一定的时候就会终结。荣誉和享受也会随一定时间结束,比不上文章的生命力无穷无尽。因此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不依靠达官贵人的势力,而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文章来表现出来,把名声传诵后世。接下来曹丕举了两个古人的例子,一个是西伯姬昌,推演《周易》;一个是周公旦执政时而制《礼》。

西伯候即周文王,姓姬名昌,商纣时为西伯候,后被纣王囚于狱里。被拘禁期间,他不因身处逆境而痛苦。相反创作《周易》亦称《易经》是推测自然变化的书。他认为是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万物根源,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的朴素辩证法观念。《礼》乃是周公创作的,亦姬姓,周成王的叔父因其年幼,他为成王摄政。击败了武庚和东方夷族的反抗是周公旦制“礼”作乐、建立了典章制度,他的论述见《尚书》多篇之中。难怪一些作家看轻一尺长的玉壁,指现在的金钱,而重视一寸长的光阴。今天的人许多不愿努力,因贫贱饥寒而担心,富贵的又沉湎于快乐、贪腐,都只为眼前的事务而操劳,忘记了千载不朽的事业。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生命随在其后死亡,转眼便与万物一起消失。而只有真正的志士,才会留下独特不朽的论著,成为一家言。此乃汉司马迁在《报任安书》曰:“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五代梦 浪潮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超能农民工 极品上门女婿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砸锅卖铁去上学 巅峰游戏制作人 赘婿归来 他身上有条龙
相关推荐:
乾坤九环珠绝口不提,我爱你亿万宠婚缠绕一路繁花相送江山不若三千弦半路夫妻奈何缘浅绝世邪少最强近身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