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二十一回评建安“七子”创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论风格各具千秋

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二篇,是评论建安“七子”的创作,他们的风格和得失,是较为全面公允的。对建安“七子”的论述,虽各具千秋,但作品均反映了**现实,抒发了建功立业精神,具有建安文学的共同的特征。

《论文》第二部分原文如下: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

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之也。

曹操统一北方,进驻邺城之后,许多文士投奔曹操,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曹操的地位不免高高在上,曹植年轻,这个集团的真正中心和主要领导人物乃是曹丕。他和那些文士的“行则同舆,止则同席……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熟,仰面赋诗”,结成很亲密的文友,他在这篇《论文》中,盛道每个人的长处也指出他们的短处,以曹丕立足较高的地位,而措词婉和谦逊,见出他的爱才真情和发自内心的感言。首先他介绍了“七子”的姓氏、籍贯。孔融(公元15—08年)、字文举,汉末鲁国人,即今山东曲阜,孔子0世孙。七子中年辈较高,汉献帝时任北海相。

陈琳(?—公元17年)字孔璋、汉末广陵人,今江苏江都县。曾先后在袁绍、曹操手下任职,其诗篇《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乐府诗中的代表是反映现实艺术较高的一篇。

王粲(公元177—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今山东邹县西南。献帝西迁、粲至长安、年既幼弱,容状短小,蔡邕见而奇之,闻粲在门,倒履迎之。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后归曹操,迁军谋祭酒、任侍中。“七子”中成就最高,《文心雕龙·才略》称他为七子之冠冕。诗以《七哀诗》为最有名。《登楼赋》是他赋中的名篇。

徐干(公元170—17年)字伟长,北海人,今山东寿光县东南。曾任曹操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用书檄,多出自瑀、琳之手。建安1年,从曹征吴病卒,时年41岁。

应玚(?—17年)字德琏,汝南南顿人,今河南项城县西南。曾任曹操丞相橡属,后为五官将(曹丕)文学。今存诗七首辞赋十余篇。

刘桢(?—公元17年)字公干,东平宁阳人。曾任曹操丞相橡属,其后曹丕立世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甄女幼时喜欢读书,视字辄识,常用诸兄笔现,貌美亦能诗。坐中众人咸伏,而刘桢独平视,可见桢之傲气。刘桢的诗流传下来的不多,其中写得最好的是《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表现了诗人的真骨凌霜,高风脱俗的品格。

介绍完“七子”的身世后,曹丕接着评价七子“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说他们七个人学习都很全面,写作时不借助已有的文辞,都以为自己能驰骋良马,日行千里,且“齐足并驰”。像他们这样相互佩服、文人相敬,是很难得的。而后述说“七子”各自的长处和短处。王粲长于辞赋,徐干的作品舒缓,足以和王粲相匹。曹丕例举两人的作品,则后说:虽然张衡、蔡邕那样的高手,也不过如此。可谓对粲、干评价之高。对陈琳、阮瑀,说二人的章、表和书信,公文,堪称是第一流的,算得上是杰作。应玚的文章平和不雄壮刘桢的文章雄壮但不严密。最后谈到孔融。孔融因触犯曹操被杀,而曹丕并未埋没孔融的才气,说“孔融体气高妙”,文章的气韵。风格有过人的地方,但是他不善于立论,以至于有时出现嘲笑戏谑的东西。此处曹丕不宜点明孔融“嘲笑戏谑东西”指的什么,为使读者明白曹操为何杀孔融做以下简述。

曹操杀死孔融后,颁布了一道《宣示孔融罪状令》:“太中大夫孔融即伏其罪矣。然世人多采其虚名,少于核实,见融浮艳,好作变异,眩其诳诈,不复察其乱俗也。此州人说平原弥衡受传融论,以为父母与人无亲,譬若缻器,寄盛其中。又言若遇饥馑,而父不肖,宁赡活余人。孔融违天反道,败**理,虽肆市朝,犹恨其晚!”

曹操杀孔融可以说用尽心机,无论是罪状,还是曹操下达的宣令,只字未提两人不同政见和书信辩论,而紧紧抓住孔融诽谤朝廷“违天反道,败**理”的言行,告知天下,吾杀孔融不是私人之争,这就使圣人后代,公然在父子的伦理上大反儒家学说的罪恶公之于世,使孔融威信扫地。(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五代梦 浪潮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超能农民工 极品上门女婿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砸锅卖铁去上学 巅峰游戏制作人 赘婿归来 他身上有条龙
相关推荐:
乾坤九环珠绝口不提,我爱你亿万宠婚缠绕一路繁花相送江山不若三千弦半路夫妻奈何缘浅绝世邪少最强近身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