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六章 佳人曲(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句话,让周遭瞬间安静了下来。

尹红萸咬着唇别过脸,觉得自己刚才似乎有些莽撞。

等吕芳素沉吟了一刻,慢慢地道:“这样吧,你们先都着手去办。三处合一,各有不同,然要都互相照应着。有什么事,时时来哀家这儿禀告。”

三人敛身,同声领旨。

“也不用太有压力,毕竟,死的只是一个伺候的奴婢,所以若是因此惊扰到各殿的主子,恐怕多有不合时宜。记着一切按照规矩去办就是了,”太后言及此,视线从面前几个人的脸上扫过去,又道,“这事毕竟出于东宫,哀家希望,最终也能够止于东宫。你们明白么……”

——“谨遵太后懿旨。”

——“谨遵太后懿旨。”

——“谨遵太后懿旨。”

三位掌首敛身罢,互相对视了一下,都从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深重的狐疑和揣度。

“你们先退下吧,文锦留一下。”

太后抚着额角,朝着她们摆了摆手,然后就阖上眼,似是有些倦了。

赵福全闻言,即刻再次躬身行礼,倒着退出明光宫的侧殿。而尹红萸则是望了身侧的谢文锦一眼,多有不甘,却也不敢逗留,挽手告退。

等偌大的殿堂里面再无旁人,吕芳素睁开眼睛,未开口,先是叹了口气。

垂首立在宝椅前的女官,一贯保持着老练和沉稳,此刻听到那一声轻叹,脸上不禁浮起不忍的神色,轻声道:“太后要多保重身体。”

吕芳素闻言,又是一叹,“这段日子,苦了你了。”

谢文锦微微一怔,随即就觉得鼻翼发酸,垂眸道:“都是奴婢自己不争气,有愧于太后的重托。”

“怎么能怪你呢。是哀家料想不周,太过轻敌……”

年迈的妇人眯起眼,手搭在一侧的玉石手搭上,涂抹着丹蔻的水晶指甲,一圈圈地勾勒着上面錾刻的莲花纹饰,“精心的布置,悉心的筹谋——万万没料到,在福应禅院里的全盘谋划,到头来竟是棋差一招。还是让广儿戏弄得无还手之力。先机已经错失了……现在不能再出纰漏,死的那个宫婢,根本不值一提,但若是哀家不查,保不齐就会有什么人去捅破。事关东宫,绝不能让这件事不明不白就揭过去。”

谢文锦拱起手,深以为意地道:“太后圣明。”

于情于理,此事都应该给出一个交代。

吕芳素“嗯”了一声,看着她道:“那么你便去办吧,该动的,不该动的,你心里都有数。哀家不希望有人趁乱做出什么手脚。”

“那二殿下那里……”

“事分轻重缓急,眼下最关键的是要稳重东宫的地位。只有东宫稳当了,其他的人才不会敢在这时候生出忤逆之心。否则勇儿在这宫里面的地位,才真是堪忧了。”

殿里的熏香越来越浓,充斥在鼻息中,挥之不散的细芬幽然;

太后又嘱咐了两句,就摆手让她下去了,这时有伺候的宫婢过来,将玉石手搭撤了,并抱来香枕和锦褥,侍奉年迈的老妇安寝小憩一会儿。

退出正殿时,外面的风凉飕飕的。被迎面一吹,谢文锦顿时觉得后背有些凉透的感觉,站得有些久的膝盖僵直而疼痛,而攥在手心里的指甲都有些弯了。可见这位高权重的女官,也并非像表面看上去那般镇定从容。

这个时候,还在殿前等着的赵福全和尹红萸已经同时看到了她,赵福全只是肃静地站着,并没有要对话的意思;尹红萸的脸上仍是含着不屑,在她出后之后,还嘲弄地哼了一声,“可算出来了,真是让人好等。”

跟着她的脚步一同走出的,还有两名明光宫的近侍宫婢。

“给三位掌首见礼。”

两女双双来到三人的近前,恭顺的态度,不卑不亢,垂首道:“奴婢等,是特奉了太后之命,跟随三位掌首调查东宫近侍宫婢红箩丧命一案。”

三个掌首,指派了两名宫婢,本就是心照不宣的事。尹红萸左看看赵福全,右看看谢文锦,正想着怎样先将自己脱出去,就见那两个宫婢又朝着谢文锦行了个礼,谢文锦很自然地颔首,然后道:“你们两个,好好跟着两位掌首,一切都要以两位掌首的意思去办,不得擅自做主。”

那两个宫婢听罢,依言敛身:“奴婢谨遵谢宫正吩咐。”

这下子,尹红萸彻底傻了眼。

()

宫正司隶属于宫闱局,却与太子内坊局一样,也是独立于宫局六部的存在。却远远高于太子内坊局。主要掌管纠察宫闱、戒令谪罪之事,大事则奏闻,小事则自理,直接且仅针对明光宫负责,在宫里面绝对是个举足轻重的地方——

因为无论是哪个局、哪个房,有何等事犯了什么样的忌讳,都要由宫正司来查;宫婢是否能升迁,女官是否能调职,也都是宫正司来出册子,以证功过清白。可谓是一言定生、一言定死。

就连其所在的殿宇,外面也是用一堵朱红的高墙挡得严严实实,宫人们每每路过,都想探头往里面瞧一眼——一来试试大院深浅,二来能混个脸熟也好。如果能跻身进去,前程和品阶就都有了,更何况此处同时受到六局的巴结,绝对是个肥差。

尤其是现在,太后觉得在福应禅院一役里,对谢文锦有所亏欠,宫正司的地位在宫里面明着是降了,实则在太后的心里,反而是升了。这是宫里面的多数人都不曾想到、也不会知道的。那些离权力中心最近的掌首和女官,也都只是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心存揣度,又不敢多问。

宫正司就坐落在直城门的最南侧,紧挨着桂宫的侧殿。

相比于宫局六部中其他几处堂皇的建造,宫正司却是摒弃了一贯奢华精致的布置,只保存着前朝殿阁最初的风貌。既不比临着明湖岛的尚仪局,一榭花树,一弯湖色,占尽了旖旎风光;也不像西畔的奚官局,璃瓦重檐,鎏金坊柱,端的是荣光盛盛,金碧辉煌。

同样是二进院的格局,只有在宫正司的正殿殿前堆砌着假山,假山前是三道朱红的高墙,殿门深锁,每一处都遮挡着屏门影壁,上面錾刻莲花纹饰,雕工精细而古意盎然。殿后则是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梅海,每到花开时节,浓郁的芬芳,萦绕在殿阁的上空,整座宫殿就像是笼罩在一片淡淡的花色里,宛若仙境。

两个人前脚踏进门槛,后脚就有宫婢将外面披着的大氅除了,随后,奉上暖炉和热敷过的巾绢,一举一动,没有一句多余的言辞,规矩训练之有素、动作神态之一致,颇有明光宫近侍宫婢的架势。不禁让人感到咂舌。

赵福全落了座,也没多话,只拿起宫婢端来的新茶,一边喝一边等着谢文锦出来。

尹红萸坐在他的对面,都是正座下垂手的位置。花梨木的官帽椅,周围错落有致地摆着方凳、长凳和月牙凳……上面都没有过多装饰,只錾刻着圆润的楷书,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显出很厚重的气势来。这让习惯了绮丽奢华的女官很不习惯,堪堪是等了片刻,就开始坐立不安。

“谢宫正。”

“谢宫正。”

等谢文锦出来,赵福全和尹红萸便双双起身与她见礼。

“这次我跟尹尚宫过来,就是想谢宫正讨个计量。不知道几日以来,谢宫正这边查的如何?”

再次落座,赵福全也没兜圈子,开门见山地道。

死的是一个随侍的宫婢,身份卑微,然而里面却牵着一个太子,一个侧妃,同时还有东宫的第一个皇嗣。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其他人。草草了事是一种查法,深究也是一种查法。当时的宫宴中,六局掌事都出席了,那么多双眼睛看着,敷衍显然不足以平谣言。

“尹尚宫是怎么认为的?”

谢文锦忽然不答反问道。

尹红萸正在抿茶,闻言不禁哽了一下。她认为?要是她知道,就不在这儿问她了。

“赵总管呢?已经过了五日,不知道内侍监那边可有什么结果?”

尹红萸语调一转,又将话茬推给了赵福全。

原本她已经有一肚子的想法,按照以往的套路去办,如何去搜查,如何威逼利诱,如何去震慑,哪怕是错杀,也不会放过一人——这对平息过很多事端的尚宫局来说,简直是轻车熟路。但瞧着太后的意思,是想查,又不想查。

不禁让人没了主意。

赵福全握着茶盏,也没做声。尹红萸见状,不由忍不住地道:“其实这根本就是东宫的事,可大可小。说穿了,太后究竟是想要追究,还是不想追究?”

可能是觉得尹红萸问得太过直白,赵福全轻咳了一声,补充道:

“其实宫里头的大事小情,事关罪责,一向都是由宫正司做主。尤其这次又是在太后的眼皮底下发生了人命案。所以在调查上,内侍监和尚宫局都以宫正司为先。谢宫正最是清楚太后的意思,还望不吝赐教才是。”

“可不是么。当时太后可是让我跟赵总管两个先出来,唯独留了谢宫正一人。想来,定是耳提面命了此事的处理方法。谢宫正,就别卖关子了吧……”

两人一人接着一句,都将话茬引到了谢文锦身上;

沉稳的女官敛着神色,过了须臾,静静地道:“其实,那宫婢的死很简单,她就是淹死的。”

一句话,让赵福全和尹红萸双双抬起头。

“怎么淹死的?”

“失足掉进湖里,又不识水性,理所应当就是当场溺毙。”

谢文锦掀开杯盖,撇沫。

好一个理所应当!

尹红萸有些好笑地看着她,感到荒谬,“即便是谢宫正说得都在理。可也别忘了,那画舫是怎么沉的,红箩好端端又怎么会掉进了湖里?还有那个撑船的人呢,为什么在事情发生之后,连着那撑船的人也不见了?”

撑船的人,应该早已经变成水鬼了。

还有就是,当时宫中那么多人济济一堂,看到的,没看到的,似乎也都忘了一件事:那镶嵌着夜明珠的屏风,在红箩落水之前,就已经一点点地变暗了,直至最后失去光亮。否则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不可能直到画舫在湖心沉没、献舞之人落水,才有人反应上来。

“尹尚宫到底想说什么?”

谢文锦转过头,脸上的表情淡淡的;

视线之中,对方的眼眸却很亮很亮,咄咄逼视,带着不可一世之色:

“我是怀疑,发生这样的事,恐怕不仅是那个献舞的宫婢,更是冲着整个东宫。成妃娘娘刚刚怀有子嗣,不论是成妃娘娘自身,还是太子殿下,此事往深了讲,很有可能就是想要借机贻害皇室贵胄,荼毒天家血脉,其心可诛。倘若让这件事得多且过,就是放过那居心叵测之人,以后保不齐类似的事,会再次发生。”

“按照尹尚宫所言,这件事可就大了……”

赵福全对顶着双手,背后拱起来,陷入了凝重的沉思里。

“这些都是尹尚宫自己的想法?”

谢文锦严肃地看着她。

尹红萸哽了好半天都没说话,过了半晌,悻悻地道:“是我局内的一个女官。”

“尹尚宫手下的那个女官,是将一切都调查清楚,才有此推断的?”

谢文锦这样问,尹红萸却没有立刻接茬。

但是不用说也知道,尚宫局、宫正司和内侍监,三处合一,又彼此独立调查,已经事过五日,明里暗里不可能一点东西都没查到,只是区别于动作大小和查出内容的多少。尹红萸过来之前,就一副胸有成竹的架势,尚宫局自认为稳操胜券——

那个女官,一定是查出了什么。

“尹尚宫,我不得不说一句。大家都是在为太后办事,尽管出处不同,却都是只对明光宫一处负责。现在而言,将这件事捅大,没有任何的好结果。”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这么多天,内侍监和宫正司都迟迟没有给出一个结论来的原因。虽然尹红萸做事急功近利、莽撞又不顾后果,可她未必就想不到这点。

果然,谢文锦说罢,尹红萸沉默不语。

“可是,这件事总得有个结果吧!”

半晌,她不甘地道。

“不是已经有结论了么,”谢文锦看着她,始终保持着静穆的脸上仍是一片沉稳,只不过眼角微弯,似在微笑,“既然有一个好管闲事的女官,何不就让她继续查下去呢。正像刚刚尹尚宫所说过的,像这种事,可大可小,但倘若威胁到皇室,其心可诛,就是绝对不可饶恕的了。”

尹红萸忽然有些不明白,“谢宫正的意思是……”

“谢宫正可没什么意思,只不过看着尹尚宫手底下的女官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缜密的心思,连我们都没看出来的事,居然能一语道破。将来的前途,定是不可限量。”

赵福全摸了摸下巴,如是道。

而在此时闻言的谢文锦抬起头,正对上老太监的目光。两人交换了个眼色,彼此一笑,具是心照不宣。

——可不是么,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正好缺一个背黑锅的人呢。

此时此刻,尚服局和尚仪局两处却被戒严了。

这是太后诏命三局合力调查之后,从宫正司直接搬出的旨意,也是唯一一道旨意。以至于三处查了几日,尚服局和尚仪局就封了几日,不长不短的五天里,根本没有人能够接触到两局八房里面的任何女官或是宫人。

——毕竟自从浣春殿在明光宫处请旨、摆下明湖酒宴以来,始终跟着筹备和操持的,主要就是宫闱局中的司乐房、司衣房、司宝房和司饰房,其余的奚官局、掖庭局、内侍监和太子内坊局都是作为外围的辅佐,并不算是直接介入。

宫里面的很多人都因此认为,宫正司这么做,就是想要在这两局八房里面出一个结果。

甚至是尹红萸,也一度这么猜测,直到后来赵福全点破了她:

那两处固然是酒宴的直接参与者,然也正因如此,她们是最了解整件事情来龙去脉的人——真有什么也好,无辜也罢,一旦保持戒严,知情者就被彻底封了口,谣言也会就此止息;同时更是断绝了有心人的接触,一应人证、物证,都会被最大限度地保存下来。

尹红萸原本一直都不服气,直到此,都不禁感叹:毕竟是身经百战的掌首啊。像在这种事情的处理上,驾轻就熟,在第一时间就能做出最有效的判断。

而在这期间,不断有宫婢被带去宫正司里面问话。

崔佩和姚芷馨是两处的最高掌首,宫正司的宫婢自然对其恭敬三分,轮到其他女官和宫人时,就没那么客气了。饶是余西子、言锦心、傅绮罗和白璧这样的司级女官,亦是没有丝毫优待,更何况是往下更低等的女官。

余西子是亲眼看着白璧被带走的,临走时,连随侍的宫婢都不能带,甚至是过多的配饰。那传召的宫人更是面无表情,强悍的作风委实让人心生畏惧。

平素里养尊处优的掌首,哪里经历过这样的事,不由有些惴惴。

“都说宫正司的地位非比寻常,更凌驾于宫局六部之上,现在算是见识了。”余西子站在绡纱垂帘一侧,望着白璧被带走的方向,久久地掉不开视线。

“宫正司只是例行询问,掌首不必太过担心。”

韶光道。

“例行询问?”

余西子转眸,脸上露出嘲讽和不屑来,“照我看,是要抓出个什么人来背黑锅吧。”

“掌首何出此言。”

“难道说得不对?死的是一个宫婢而已,却兴师动众地戒严了宫闱局里面的两处地方。那谢文锦不是疯了,就是想着借机从里面捞什么好处。出了这样的事,谁不想尽快将自己摘出去呢?想要脱身,就得巴结宫正司;等脱了身,还得感恩戴德。”

然后等到想要的好处都捞够了,随便揪出一个人来交差,既不伤和气,又能对太后有所交代。简直就是一举三得的事情。都说宫正司是一块不可多得的肥缺,现在来看,真真是一点都不假。

“即便是如此,掌首也需慎言。”

韶光看着她,一双黑嗔嗔的眸子,眼底若有幽意。

现在的宫局六部俨然已经人心惶惶,又尤其是尚仪局和尚服局都被戒严了,更加草木皆兵,人人自危。在这样的情况下,为求自保,往往是会互相指摘,什么有的、没的,都可能被说出来;然而更多的,便是有仇报仇、有冤报冤了……

韶光这样与她讲罢,余西子神色一滞,这才露出害怕的神情——

“是的,就是这样……现在宫局之中,风头正盛的就是我了——之前的海棠,后来的东宫龙嗣,再后来就是献舞的红箩。正所谓一株花根,三朵奇葩,多少人羡慕着、眼红着呢。自从红箩出了事,我就感觉到司宝房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成了众矢之的……”

若是有人想借机会推她一把,或是,虚构出几项欲加之罪,可真就讲不清楚了。

能不害怕么。

余西子越想心里越慌,张着嘴,有些无措地原地踱步,表情是惶恐的不安。刚想再说些什么,韶光伸手抚住她的肩膀,轻声道:“掌首说得都对。但是别忘了,只要成妃这棵大树不倒,又有她腹中的龙嗣保驾护航,司宝房便会一直屹立在宫闱局中。仅是一个宫正司,奈何不了您的。”

“是这样么?”

余西子仍有些心慌。

韶光唇瓣微弯,露出一抹安心的笑靥,“相信奴婢。”

尽管局里面被戒严,绣堂里面的活计仍在进行。只是不用再往返住所和堂里之间,有事务在身的宫婢暂时住在绣堂,活计少的人则在住所里面完成,来往有宫正司的婢子代为传递。以至于,在五更天天不亮的时候,广巷里面行走的宫婢少了很多,而那些仍保持自由的宫人却也不能随意交谈,甚至是不能擅自走动。

这样的戒严,暂时局限在了小范围内,并没有影响到宫局六部日常的运作。却事出突然,又雷厉风行,俨然有年前在福应禅院里面的架势,心有余悸的宫人们很难不感到害怕。(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砸锅卖铁去上学 浪潮 赘婿归来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极品上门女婿 巅峰游戏制作人 超能农民工 他身上有条龙 五代梦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相关推荐:
最强神豪系统画爱超级修仙强者做官纯禽保镖特种教父凤血江山欢薄九转阴阳诀九转神龙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