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203、特大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转眼忙活第二茬秋收,为了动员社员们好好干活收庄稼, 周诚志让食堂改善一下伙食, 吃顿好的。

今年没有那么多猪,还要交公社任务, 所以没有杀猪,四个生产队各杀了一只不下蛋的老母鸡和一只公鸡。

熬两大锅鸡汤, 每家都能分两勺,喝完鸡汤再加蘑菇和菜进去煮煮, 又能吃菜吃肉, 全大队的人都吃得幸福感蹭蹭攀升。

虽然比不上去年杀猪炖肉,可今年歉收行情不好啊,外面其他大队好些连饭都吃不起!

听说有的大队就算秋收吃的都是粮食和豆荚、玉米芯、地瓜蔓、花生秧等混合粉做的窝窝头, 别说吃好,吃个五成饱就不错, 吃了这种混合粮食, 不但便秘还慢慢地虚胖起来,胖成球儿却没有劲儿, 据说是浮肿病。

比起浮肿病, 自己队简直太良心,至今还是吃粮食,红薯当家, 也比吃粮食杆儿强啊!

现在还能喝鸡汤吃鸡肉,社员们吃得热泪盈眶,一个劲地说还是大食堂好。

周诚志忘不了给三队四队那些懒汉们洗脑, “都记着劳模的好,要不是劳模办养鸡场、拿虫子、拾棉花,你们还吃鸡,吃鸡屎也没的!”

“队长,俺们都记得呢,一定好好干活,再也不敢偷懒。”

众人纷纷表决心,周诚志的黑脸才晴朗点。

吃了鸡,社员们继续忙秋收,现在割豆子、收玉米,等中秋以后再刨地瓜晒地瓜干。

莫茹每天拿虫子、拾棉花,还要去养鸡场、蘑菇大棚、养猪场巡视,虽然做的事情很多,可她对空间的控制力也越来越熟练,一天到晚的忙活也不觉得累。

不过最近近她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已经八月蝗虫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大幅度增长的趋势!

她觉得很奇怪,俗话说“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这说明天气一凉它们就会慢慢死掉的,按说秋天应该比夏天少才对,可现在居然越来越多。

这不得不引起她的重视。

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她立刻去附近的大队转悠,发现离先锋大队越远的庄稼地,虫子和蝗虫越厉害。

考察了两年,她有一个大胆的猜想:怕是要闹蝗灾?

意识到这个问题,她赶紧去玉米地找到周诚志,男人们正在东边收玉米呢。

周诚廉看到她过来,就跟周明愈喊:“明愈,咱媳妇儿来了!”

周明愈正帮忙用钐刀砍棒子秸,麦钐的兜子卸下去,只留着大钐刀,砍秫秸和玉米秸也非常方便,听周诚廉的声音,他就把钐刀递给四哥让周明林继续,他则去找莫茹。

莫茹和他说了一下,两人一起找周诚志。

周诚志看她气喘吁吁,脸蛋都红彤彤的,估计累得不轻,“七七娘,啥事?”

“队长,这几天我发现蚂蚱越来越多,草泊儿河沟边上那片草都被啃光了,我瞅着好像蚂蚱要成灾呢。”说完她喝了一口水,哎,这没个自行车来来回回都靠腿,真是不行,看着几步路,走起来就格外累腿儿。

周明愈看周诚志还有些迷茫,似乎觉得蝗灾离自己很遥远,他道:“队长,咱们不得不防啊,都说大旱之年容易闹蝗灾,要是今年闹灾的话,咱们庄稼都还没收回来呢。”

来年闹灾更可怕,夏天正是庄稼生长期,蝗虫过境寸草不留,被啃光的话一年都要完蛋。

莫茹又摆事实讲道理,告诉他哪里哪里的草、菜园、庄稼地都被啃光了,开始以为是虫子,后来发现其实就是蚂蚱!

蚂蚱作乱,比有些害虫更重,因为它们能转移战场!

周诚志当下急了:“那怎么办?”

自己这才高兴几天,怎么又要来麻烦啊,老天爷爷啊,快给俺们点活路吧!

周诚志背着手拧着眉,围着一棵玉米秸转了两圈就让人把老头子智囊团喊来,大家一起听听小夫妻说说咋回事。

几个人在空地里坐下喝水,老头子们就开始抽烟歇息。

周诚义吧嗒两口,“不能吧,我看和往年差不多啊,刚才砍棒子秸也没看到更多蚂蚱啊。”

再说,这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不怕的。

周诚仁点完烟袋,瞅了他一眼,“大哥,怕是咱们大队的都让劳模拿了,要去别的大队地里看看,可还不少呢。”

他一有空就喜欢四处溜达,比较一下自己队和别的生产队庄稼的差距,之前看着人家的庄稼那么差,自己队的这么好,他还偷着乐呢。

周诚义诧异道:“还真能拿的那么干净?”

他一直觉得周诚志让莫茹拿虫子,多半是偏心周诚仁家给点福利呢,现在一听居然是莫茹把虫子都拿了所以自己才没觉得虫子多,顿时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人拿虫子怎么可能那么厉害?

他当然不知道莫茹不但拿棉花地,连其他庄稼地、草地、菜园都去拿,先锋大队几乎形成了一个害虫隔离带,所以他们感觉不出来。

先锋大队因为有泉水浇地,庄稼地里一直保持湿润,虫子也被莫茹拿得差不多,所以社员们没有那种感觉。

外村的早就发现今年害虫特别多,夏天的时候虫子多还不觉得,秋天虫子死了大半,现在就感觉蝗虫特别多,而且成群结队的飞,一小片菜园不几天就被啃光。

莫茹把自己的见闻告诉他们,“后头将军庙子有几块地都被啃差不多了,越干旱的地蚂蚱越多,要是成了气候蚊子一样乌泱乌泱地,更麻烦呢。”

周功德一听脸色就变了,他小时候经历过一场蝗灾的,那时候他年纪还小,却记忆深刻。

乌泱泱的蝗虫,铺天盖地,就和大雷暴雨之前浓云压顶似的,遮天蔽日,能吓死个人。

铺天盖地的蝗虫们飞过,也不过是一阵,一顿饭甚至更短的功夫,所有能吃的都被吃光。不但庄稼、叶子、杆子都啃光,要是有活物在外面能啃得只剩下骨头架子!

甚至家里窗户上的封窗纸、墙头屋顶的茅草,都被啃光!

地里乱窜的老鼠没来得及跑掉都被啃光!

这是他亲身经历。

小时候经历了一场蝗灾,当时他小弟弟贪玩,蝗灾来的时候还在外面野呢,往家跑的路上被过境的蝗虫们给裹住,还是他爹领着他们顶着瓦盆、篓子、筐子的出去把小弟抢回来。

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小弟的胳膊都被啃得露出骨头!

幸亏他们抢救及时小弟才没被咬死,不过却听说有外村的孩子被蚂蚱糟蹋的。

“要……要……要是真……真蚂蚱灾……可、可了不得!”周功德说话都开始不利索,手也直哆嗦,想抽袋烟都装不上。

大家看他脸色蜡黄的样子也被吓着,纷纷问怎么办。

周诚志一拍巴掌,“我日他个猴儿的,赶紧加班掰棒子杀棒子秸,再把地瓜蔓都割回去,一根也不能便宜那些虫子。”

这时候地里的豆子、花生已经收完,就还有玉米、地瓜。

玉米也收了大半,但是整个大队还有过半没收回家呢,毕竟三队四队那些笨蛋动作要慢一些。

所以还是得加快速度。

莫茹道:“不但要加快速度收庄稼,最好还能发动社员们拿蚂蚱。”

如果在蝗虫成群结队之前就破坏它们的联系,起码也能控制一下不至于那么快成灾。

周明愈道:“咱们去公社走一趟跟林主任汇报一下,看看能不能发动全县捕蝗虫,争取在成灾的时候先控制一下。”

莫茹和周明愈一路去了公社,因为牲口都在地里收庄稼呢,他们只能走着去。

为避免林纾不相信秋天蚂蚱反而有可能成灾,两人提前做了准备,周明愈找了一个大筐子,里面铺上玉米皮,直接装了一筐子蚂蚱带过去。

因为着急走得就有些快,莫茹感觉有点累,“小五哥,要是有辆自行车就好了。”

她现在不缺钱,卖鸡蛋和蘑菇攒了不少钱,但是没有券啊。

这种大件县城百货商店也不卖,所以邱磊弄不到券。一般都是一年进那么几辆,然后各单位等指标,有指标才能去百货商店提货。都是单位公用,都爱惜得很,根本不会卖。

所以莫茹到现在也没从黑市倒腾到一辆自行车,出门依然11路。

周明愈笑道:“要不回头我们去买零件,我自己给你做一辆?轮胎可以去买那种胶轮车的轱辘,就是有点大,看起来像个小摩托,至于齿轮……”

莫茹被他笑得不行,“算了,现在又不是没那个技术咱们还自己搞发明,自己做得又费劲又不好用,还是想办法去黑市倒腾吧。实在不行,咱们来年去市里瞅瞅呗。”

两人说说笑笑的莫茹也不觉得累了,一路到了公社。

有这样一筐样品,没用费任何唇舌就把林纾给吓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两位,你们、这是哪里抓这么多蚂蚱?”

两人就把乡下的情况说了一下。

周明愈道:“林主任,咱们要发动社员抓蚂蚱掘蚂蚱卵,要不来年肯定成大灾!”

听完以后林纾眼睛都直了,“我的天呐!不是都说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怎么还更多了?”

“林主任,咱们这里干旱的时候多,蚂蚱产卵又密,温度合适这蚂蚱自然就越来越多。”周明愈还拿出自己做的功课,递给林纾,“林主任,你看这是我们在河边掘地记录的。”

林纾接过去看了看,之间纸上记录着,一平米掘到蝗虫卵上百块,而一块里有虫卵五十到八十粒。

这么一算,一平方的地方就可能有蝗虫卵五千粒左右!

就算孵化一半,那也有两千多只蝗虫!

入秋以后除了早晚凉快点,白天还是很热,这样的温度足够一些秋蝗孵化作乱的。

天哪!

林纾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莫茹看他已经开始相信,就加了把劲,“林主任,今年虫子蚂蚱都很多,夏天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虫子厉害,现在虫子死了很多蚂蚱就明显起来。”

林纾可不敢大意,毕竟随便就能拎这么一大筐子大蚂蚱出来,这可不是小事啊。

比起往年来,感觉多了几十倍不止呢!

他立刻去找几个书记汇报,当下引起相玉亭的重视。

相玉亭亲自见了莫茹和周明愈,听取汇报,又亲自带着他们去地里河边勘察。

他们去那些干旱的地方,发现被啃光的蔬菜、草皮、庄稼上,果然是蚂蚱最多,有些蚂蚱居然人的指头长!而小蚂蚱也雨后春笋似的,密密麻麻地蹦?!

看完庄稼,他们又在草丛里就地挖掘,最后统计一下虽然没有一平米五六千虫卵那么夸张,但是几铁锨下去,十公分左右就能掘出好几块蝗虫卵来,足有上百个,已经非常惊人!

就算往年没有这样勘察过,也知道现在数量十分惊人!

相玉亭经验丰富,看到这个脸色都变了,“立刻向县委汇报!”

当天相玉亭就找柳红旗汇报,然后一起坐马车赶往县委。

他们到达县委已经是晚上,负责农业的刘副书记表示明天再说,谁知道高瑞阳正好从地区开会回来,听闻这个消息直接把刘书记骂了一通,顾不得休息立刻接待了柳红旗等干部。

他们也没在办公室开会,而是连夜召集技术人员和农业相关的干部一起去往城郊勘察。

城关大队的干部们听说以后立刻出动,燃起篝火,举着火把,配合技术员们的工作。

经过专业技术评估,单位面积的蚂蚱数量的确大大超过以往,地表十公分的蝗虫卵数量也的确有成灾的危险!

今年这会儿天气还热辣辣的,距离真正冷下来起码还有个把月,这段时间就够夏天的蝗虫卵孵化出来的,所以今年都不好说蝗虫会不会肆虐成灾,而且就算今年不会成灾,可来年夏天天气一暖和,夏蝗只怕就会泛滥。

所以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第二天高瑞阳又召开各公社干部紧急会议,会上出台了关于抗旱、防蝗灾的几项指示,要求各大队派出民兵时刻关注蝗虫情况。同时要求各公社、各大队组织人手捕捉蝗虫、挖掘蝗虫卵,秋收以后要求大面积翻地,半铁锨的深度翻出来,争取冬天可以冻死大部分蝗虫卵。

高瑞阳表示:“绝对不能放松除四害的力度,一定要大力打击蝗虫以免成灾!”

“抓,必须抓,大力抓!”

柳红旗回到公社以后,又紧急召开各大队干部会议,要求在秋收的同时大力捕捉蝗虫,捕捉蝗虫多的生产队,将纳入评比先进、优先购买化肥、返销粮、救济粮的考核。

一时间壮劳力们忙秋收,老人孩子想办法抓蝗虫,全县掀起了秋收加除四害的热潮。

抓的蚂蚱数量和粮食挂钩,各生产队自然要绞尽脑汁的抓蚂蚱。

不过也有一些大队不当回事,觉得又是和前两年除四害那样瞎折腾,

“要不是那时候打老奸儿打得太狠了,现在也不至于有那么多蚂蚱。”

“本来就吃不饱,这么瞎折腾浪费力气,一动弹更饿,还不如在家里呆着节省力气呢。”

“瞎折腾,秋收还忙不完,还抓蚂蚱!蚂蚱当饭吃?”

这蚂蚱还真是能当救荒的粮食。

莫茹和周明愈商量之后,又去跟林纾建议,各大队交上来的蚂蚱放在公社前面的水泥地上晒干,到时候可以磨粉或者直接干锅炒了吃。蚂蚱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掺着野菜、粗粮,到时候也是救荒的粮食!

林纾代表公社书记办公室可没少忙活着事儿,跟着东跑西跑的,人都瘦了一圈黑了一层,不过却非常负责,盯着人去收拾那些蝗虫。

而且他还非常负责地将各生产队送来的都记录在册,然后会根据晒干后的比例,等各生产队交公粮以后当做福利发还他们。

高瑞阳非常重视蝗灾的事情,每天坐着他那辆破旧的吉普车轰轰地四处检查,生怕高进县在自己任职期间遭遇蝗灾。

干旱没有办法,实在是不下雨,又没有足够的水源抗旱,到时候不得不申请救济粮、返销粮。

蚂蚱成灾还是可以想办法预防的,毕竟现在还没成灾,只要预防得好,来年就可以躲过一劫!

来年秋天,高瑞阳就要调任,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可以升职,如果中规中矩,那就只能平调。

当官的,谁不想升职啊!

所以高瑞阳绝不允许境内被蚂蚱给啃光!

邻县高成县、高下县听到消息以后都纷纷给高瑞阳打电话询问怎么回事,怎么突然这么大张旗鼓的除四害,不是已经消停了吗?

高瑞阳:“我县发现有超出往年数十倍的蝗虫,已经展开捕杀行动,贵县也要行动起来才好,免得来年措手不及。”

两位县长全都表示高兄杞人忧天,他们县都很正常,没有什么蝗虫大批活动,不用担心。

高瑞阳也就不管他们,管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就是。

在县委的明令下,各公社、大队纷纷展开了除蝗虫行动,红旗公社为了鼓励社员们抓蝗虫、挖掘蝗虫卵,甚至还发布悬赏。

两斤蝗虫或者两百粒蝗虫卵换一尺布票……而长到这个季节的蝗虫,个头都不小,一般个头的蝗虫五十只左右就有一斤,大的不用四十只便有一斤。

各生产队也纷纷配合,尤其周诚志和去年抓老奸儿的态度完全不同,去年夏季抵抗,今年却积极配合。

毕竟老奸儿吃不了多少粮食,可这蚂蚱要是成灾,一大片庄稼不够它们啃的呢。

所以他也提出了奖励措施,一斤蝗虫四工分,鼓励老人孩子们去拿蝗虫掘蝗虫卵,甚至只留男人们去砍玉米秸让已经掰完玉米的妇女也去掘蝗虫卵。不过先锋大队的社员们在自己队抓不到什么蝗虫,只能掘地找蝗虫卵,要么就去外面大队抓,因为他们大队的虫子早就被莫茹抓了喂鸡。

在布票和工分的刺激下,社员们于秋收间隙纷纷张网捕捉,或者掘地挖蝗虫卵,一时间公社门前的广场上摆满了各生产队送来的蚂蚱。

在这其中最突出的自然还是莫茹,干部们都说这一次先锋大队的棉花劳模,抓蝗虫又立奇功,每次送来的蝗虫有三十斤,一个人顶人家生产队还多!

因为这,全公社都轰动,上下大力宣传治虫劳模的事迹,让她传授治虫经验,做治虫报告。

社员们也纷纷传说棉花劳模除害拿蝗虫的事迹。

外队的社员们都以和劳模一起抓蚂蚱为荣。

“今日劳模来我们队抓蚂蚱了,哎呀,人家真能干,带着闺女、狗和公鸡呢,真不愧是劳模,有办法,那狗和公鸡也帮着刨坑挖蚂蚱籽呢!”

“真的假的,狗和公鸡还能帮忙?”

“要不说是劳模的,养的闺女不一样,那狗和公鸡也格外厉害,一刨一个准儿!”

莫茹都不好意思听。

这一次时间紧迫,她抓蝗虫没有找家人打掩护,这个和浇地不一样,反正自己收别人也不知道,她不怕白天被人看见。所以家里男人还是去秋收,丁兰英看蘑菇大棚,张够在家里坐月子,她就带着闺女出来抓蚂蚱。

周七七不肯丢下八八和九九,一并带着,好坏的也能帮点忙。

哪里知道在别人眼里简直就成了奇景儿!

当然,有人佩服就有人嫉妒眼红,说酸话,甚至有人憎恨莫茹去他们大队抓蝗虫抢了他们的布票!毕竟抓了就能换布票啊,莫茹多抓一斤他们就少抓一斤呢。所以不少人也明里暗里地挤兑她,酸溜溜地说什么,

“哎呀,劳模已经有那么多布了,怎么还来抢我们这点?”

“就是啊,劳模还缺这块布头啊?看一个孩子都穿得那么鲜亮,连个补丁都没有!”

面对这样的质疑,莫茹根本没心思理睬,她得盯着自己熊闺女,免得作乱,还得把别人拿不到的蝗虫和蝗虫卵都给收了,免得虫害作乱。

看他们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她真的没必要和他们计较,不过她要是不拿那些蝗虫,他们一大群人一天拿两斤的速度,能拿多少?等它们都□□下卵,岂不是晚了?来年得多孵化多少蚂蚱出来?

再说,空间在身也没办法嘛,真的不是故意欺负他们啊,她每天至少收两三百斤,只交三十斤,真的非常低调啊。

绝大部分都被她送到养鸡场囤着喂鸡下蛋呢,毕竟鸡屁股是银行嘛。

鉴于莫茹的重大贡献,县委高瑞阳还亲自写了一副“治虫劳模”的字送给莫茹,赞扬她主动汇报虫害,又在消灭蝗虫的运动中屡立奇功,说要大大地奖励她,因为就她自己一共上缴了三百多斤蝗虫呢!

按照两斤一尺布票,这就是15丈的布票啊,现在一年一个人才发2.8尺呢。

这可真够人羡慕眼红的!

忙忙碌碌很快到了八月底,天气真正转凉,若虫们没有孵化出来,大蚂蚱们陆续被抓……死亡,蚂蚱们才算是逐渐退出舞台。

社员们都有些依依不舍,毕竟努力抓蚂蚱可以换布票呢!

没有蚂蚱抓,他们就开始四处刨地挖蝗虫卵,争取冬天把这些虫卵都冻死。

高瑞阳看到各大公社汇报上来的数据,高兴地跟副书记们说“今年做好防治工作,来年夏天不至于蚂蚱成灾让人抓瞎”。

这一年因为抓蝗虫、拾棉花莫茹再一次受到县委和公社的表彰,依然被评为县棉花劳模、治虫劳模,同时二队也被评为缴纳公粮先进生产队、售棉先进生产队、养鸡先进生产队、副业先进生产队……

一次获得了十几张花花绿绿的奖状,一屋子都贴不下。

除了奖状,还有不少奖品,依然是县和公社一起发奖励。

莫茹因为除虫就得了15丈布票,所以劳模的奖励就换成棉花票、细面、煤油、油、糖等日用品奖励。

生产队也获得了一千斤的化肥票、十个大油桶、煤油、白糖、搪瓷盆子缸子水鞋等生活用品奖励。

按照柳红旗的意思,原本应该给莫茹和生产队颁发一份大奖的,只是因为今年全国上下格外困难,工业生产受挫很多产品都断货,所以只能先记着等以后一起发放大奖品。

听说县委刘副书记的夫人想托关系买一台缝纫机,托到地委都没买到,虽然拿到了缝纫机券,可没有货多少券也没用啊。

所以,今年先进生产队、先进模范们的奖品也就变得非常低调,以农产品和日用品为主,没有任何大件。

周诚志虽然做梦都想有台挂钟,可国家困难,他当然也理解,寻思好好干来年再得也是一样的。

为了支援国家顺利度过难关,他已经带领社员们把秋粮的公购粮任务交上,还把一多半玉米也都当余粮卖给粮管所。

而社员们少不得还得靠红薯当家,好在今年有一些花生、大豆、谷子,磨碎了掺着高粱、玉米面做菜窝窝头或者烀杂合面饼子当主食,撑过今年,来年总会好一些吧?

比起其他大队,周诚志觉得自己队的生活已经很好,今年地瓜又是大丰收,多晒地瓜干、磨地瓜面摊煎饼、下粉条,换着花样也足够社员们吃饱的。

就算不下雨,他们有永远不干的泉眼,还发了十个大油桶,又能焊接成五个大水罐,以后拉水浇地又方便很多。

转眼九月里,秋高气爽,凉风飒飒,莫茹带着周七七、八八、九九正在地里帮忙晒地瓜干的时候,陈刚赶着大马车来到先锋大队。

一下南路还没进村他就拍拍同行的下属,让人扯开嗓子喊:“县委特别奖励治蝗虫劳模大自行车——一辆!”

自行车……车……车……那回音久久不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极品上门女婿 浪潮 砸锅卖铁去上学 超能农民工 他身上有条龙 五代梦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巅峰游戏制作人 赘婿归来
桃花露其他书: 穿越市井田园 重生农家乐 穿越锦绣田园 七零之悍妇当家 七零之彪悍女知青
相关推荐:
全世界都不知道我多强不科学的原始人逍遥小村医我被系统坑在了六零带着空间闯六零穿到明朝考科举重生南宋求长生我和二哈共系统从一人之下开始冒险回首十年萧瑟处-琅琊榜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