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684章:乐龙图要坐开封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中无论是乐天的政敌还是乐天的盟友,还是羡慕乐天的或是讨厌乐天的,都不可否认一个事实,乐天在平灭西夏一连串战伇中谋略的应用,无论是在战术上还是技巧上,都是无人能企及的。

那通政官接着奏道:“陛下,夏国立国根的基灵夏之地己被我朝占领,眼下急需大批官员治理,所以童太尉奏请朝廷派大批官员前往灵夏!”

闻言,百官心中皆是一惊,灵夏之地刚刚被朝廷收复,眼下正是各种乱相层出不穷的时候,那里不止有夏国溃兵化成的盗匪,还有各种企图复国的夏国余孽,时时刻刻都在为非做歹,被派到西夏任职实在不是什么好差事。

事实上不止是眼下动荡的西夏,便是以前被派到西北边路州县任职都被看成是危险之事,自宋夏开战以来,边路州县官员死亡率不比军中将领要低,似震武军知军不到一年,便战死了两任就是明显的例子。

听到童贯的这个奏报,垂拱殿内的一众官员们不由的头皮一阵阵发麻,要知道夏国的面积相当于大宋的一成多,按照大宋一路大小这种算法来算,西夏全境最少也要三五个三品大员充任边镇安抚大吏。

眼下西夏动荡不堪,到那里不仅是安抚百姓还要时时提防有可能发生叛乱,半点大意不得,可以说是提着脑袋在当差,这显然不如在大宋或是在朝中为官逍遥自在。

听得通政官读过童贯的奏请,令朝中的一众紫袍的三品大员们心中不仅仅是一惊,更是有不少人将头一缩。

因为年纪太过于年轻了,以场官论资排辈的站法,乐天是立在这群正三品官中的最后一名,身后就是从三品的队列,看到这一幕不由的好笑起来,这些正三品的官老爷们将头一缩,如一群乌龟在那里缩头的模样别无二致。

以品阶来对应官职,正三品的文武官职恰对应一路经略,一品二品官职太高不必多说,从三品与正四品又不够格,去西夏任职这样的差事自然落在朝中一众正三品官员的身上,再者说灵夏暂时有童贯坐镇,而童贯更是曾官拜开府仪同三司的从一品大员,麾下指挥一群三品官实在是再为合适不过了。

这时白时中出班奏道:“陛下,解铃还需系铃人,乐学士在平夏之伇中于国立有大功,更是威震夷狄,眼下官居三品,臣以为乐学士前往灵夏任职最为合适不过了!”

“臣附议!”就在白时中话音落下之后,与白时中沆瀣一气,素来是孟不离焦、焦不离孟的胡师文也是出列奏道。

致仕在即,素来与白时中、胡师文共进退的枢密使邓洵武这一次倒没有出声,毕竟马上就要致仕了,朝中的事情随他们折腾罢。事实上邓洵武早便要致仕了,只是去岁西夏战事再起,才在任上又拖延了几个月,只要内定下一任枢密使的童贯回来,邓洵武就可以回家颐养天年了。

不止在二人眼中看来,便是在一众蔡党眼中看来,看不惯乐天又干不掉乐天,与其放在汴都恶心自己,倒不如将乐天扔到灵夏,不止是眼不见心不烦,而且西北那里兵荒马乱的,如果哪一日乐天在那边归了天,自己这些人免不得会弹冠相庆一番。

白时中、胡师文二人的用心乐天如何不清楚,出列奏道:“陛下,臣还未曾成婚,而且便是成婚之后恐怕在身份上也不合适……”

别人不想去西北吃沙子,乐天又如何想去,西北那地方哪有汴都安逸繁华。

听闻乐天奏言,徽宗赵佶不禁点了点头,乐天说的话自然在理,第一乐天的婚事己经因为灭夏耽搁了,眼下刚刚回来若让乐天再去西北,显然有自己不尽情面之嫌,再者说乐天的身份也特殊的死,虽然西夏亡国了便也是西夏的驸马,虽说对大宋忠心耿耿,但始终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乐学士这是说的哪里话!灭夏之伇中,乐学士可是于我大宋有大功的,便是娶了夏人公主为妻,官家与百官们又岂看不出乐学士对我大宋的一颗赤胆忠心。”胡师文显然不能放弃这个机会,说到此处向赵佶拜道:“陛下,正因如此,所以臣才觉着乐学士去灵夏任一路经略安抚使最为合适不过了。”

乐天随即言道:“陛下,治境安民不同于打仗卫国,臣虽可以运筹帷幄,然而治境安民却经历与阅历,臣虽居三品高位然却年纪尚轻,凡事还需多加历练,实不适合经略灵夏。”

略做深思,徽宗赵佶点了点头:“乐卿所言极是,安抚灵夏还需官场阅历丰富之人才好。”

计划显然失败了,然而白时中并不甘心,将目光投向乐天,言道:“那乐大人觉得朝中哪位大人去灵夏之地合适?”

老个老狐狸!乐天在心中暗骂了一声。

白时中这话说的,明显就是给自己挖坑呐,现在去被大宋占领的西夏任职,哪个三品官心里会愿意啊,大宋的官员们安逸惯了,谁想去那兵燹尚未平息的夷蛮之地提心吊胆的生活,自己奏请推荐谁去,还不是往死了得罪对方。

就在下一刻,乐天忽的笑了起来,白时中这坑挖的好呐,虽然是在坑自己,自己也不妨坑下别人,随即奏道:“陛下,臣心中还真有去灵夏经略的人选!”

徽宗赵佶也知道去西夏任职是个苦差事,许多大臣都不愿意前往,听乐天这么说也来了兴致,“乐卿尽可直言。”

听乐天这么说,殿中群臣皆将目光投向了乐天,便是前面的一二品大员们也都是回过了头来。

乐天奏道:“陛下,臣举荐观文殿学士胡师文胡大人,还有前任杭州府知府王汉之!”

“你……”听到乐天竟然奏请自己去灵夏,王汉之险些没有背过气去,没想到乐天会使出这么一记阴招。

乐天话音出口后,白时中立时后悔不迭,没想到自己的庆成了乐天的利器;殿中一众官员们在心中更是齐齐的为乐天喝了一声彩,这话柄利用的那叫一个好。

乐天接着奏道:“陛下,臣之所以举荐二位老大人,自然是有一番道理的,蔡相曾设四辅以拱卫汴都,胡大人曾掌一辅之帅印,正因为有治军之经历,此去灵夏任职再为合适不过。

前任杭州知府王汉之王大人,虽为歹人蒙蔽有污官节,然其能幡然悔悟自劾去职,足可见其高风亮节,为官之清正,此等大德大才之人不为朝廷所用才实为可惜,虽说王大人官居从三品,依居来看以王大人之才能,为一路经略自然是绰绰有余的!”

够狠!

待乐天话音落下之后,百官齐齐在心中惊叹了一声,谁不知道当初蔡京为相时,将王汉之调到杭州做知府除了是为谋求两浙路安抚使一职外,也是为了压制、报复乐天,一解儿子蔡鋆之死心中之愤恨,只是蔡京与王汉之小瞧了乐天,被乐天生生的坑了一把。

而眼下乐天更是反坑了一大把,名义上是让王汉之起复,而且自己还落得一个举贤不避仇的好名声。

因为蔡京设立四辅之事,赵佶对蔡京所掌兵权感到忌惮,对于蔡京的党羽兼亲家的胡师文心中本就不大欢喜,听了乐天的奏请后,问道:“胡卿,乐卿对你的举荐,你可有异议?”

“臣……”胡师文自是不想去灵夏,但当看到赵佶的眼神时立时畏惧起来,不由自主的回道:“臣愿前往!”

“嗯!”对于胡师文的话,赵佶心中满意非常,随即又吩咐道:“传朕的旨意,传旨杭州前任知府王汉之,命他前往灵夏任职。”

说到此处,赵佶又看了一眼盛章,言道:“盛卿,你也去灵夏替朕好好安抚那里的百姓,且记莫要再蹈汴都之失的覆辙!”

“臣……领旨!”闻言,盛章忙了列,有些不大情愿的回道。

得,连盛章也被打发到西夏去了。盛章显然也是不想去灵夏的,但这由得了他么。

待盛章退回班中后,徽宗赵佶目光扫过群臣,问道:“开封府尹一职尚缺,诸位以为何人继任才好?”

眼下的开封府也不是任职的好所在,若不是汴都乱像丛生,官家会发兵围剿无赖地痞,而且京官们对汴都乱相的根源也是一清二楚,却是没人敢说。

汴都乱相的根源在于杨戬所创立的西城所,西城所强占了京畿四周的路府州县百姓的田地,使大批百姓沦为无地可耕种的游民,不得己才来到汴都讨生活,其间更是充斥流氓无赖,汴都怎么能不乱相丛生。

正所谓治标治本,西城所不除,失地土地的游民就不会减少,哪怕在汴都对流氓无赖实行高压强制,但也只能管的了一时,却管不了一世,只要西城所存在,乱相就不会停止。

所以谁来当这个开封府尹,都无法根除汴都的乱相,而且主管西城所的那位,可是赵佶眼中与童贯、梁师成并列的三大宦官之一的杨戬,这西城所说到底就是皇帝赵佶的西城所,是赵佶修建艮岳的钱袋子,有谁敢建议赵佶将西城所罢了去。

直到此时,恐怕赵佶还不知道汴都乱相真正根源的制造者正是自己!

所以说开封府尹是个烫手货,在谁的手里都不会治理好,而且开封这些无赖流氓早己形成势力,甚至与皇族、朝中官员有所牵连,正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开封尹实在是不好当。

就在这时,只见白时中出列奏道:“臣举荐龙图阁学士乐天接任开封尹一职!”

闻言,百官们在心中不由一笑,今天这场热闹看的可是越发的有意思了,乐天一脚将胡师文踢到了西夏,这边白时中以牙还牙把乐天抬到了火炉上烤。

通过从罗元、许松涛二人口中对汴都的了解,乐天也知道这开封尹不是好当的,接着拿出前面用过的借口:“陛下,臣年纪尚经,阅历不足……”

就在乐天的话音刚刚出口之际,只听后面有个年轻的声音奏道:“陛下,臣也认为白老大人所荐甚是得当,由乐学士担任开封尹最为合适不过了!”

这是谁?闻言,乐天在心里险些骂了出来,回过头一看立时哭笑不得,那出言之人正是自己的半个启蒙老师,己被升为辟雍国子司业、只不过眼下还立在御史列中的陈凌元。

这书呆子是在坑我呐……乐天在心中狂呼。

只听陈凌元接着奏道:“陛下,乐学士曾在钱塘做过知县,又曾差充两月的杭州知府,虽说阅历不足,但以臣对乐学士的了解,以乐学士天资聪颖的好学之资与胸中韬略,平灭汴都乱相指日可待。”

闻言,乐天心中苦笑不得,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陈凌元就是猪队友啊。

白时中心中大喜,陈凌元这个刀补的是时候也补的好,接着言道:“陈御使所言极是,乐学士精熟律令刑名,这开封尹由乐学士担任最为合适不过了。”

被乐天一脚踢到西夏任职的胡师文这时候也开始补刀:“陛下,乐学士深知兵事杀伐果断,眼下治理汴都当用重典,所以臣也觉得开封尹由乐学士担任最为合适不过!”

乐天忙言道:“陛下,臣资历尚……”

“这开封尹,就由乐卿来担任了!”不由乐天将话说完,徽宗赵佶便将话压了下来。

这时只听通政官翻在一张奏本又奏道:“陛下,濮州知州来报,去岁于梁山泺起事以宋江为首的贼人,己行进到沧州境内……”

赵佶不禁挑起了眉头:“朕不是纳了知亳州侯蒙‘赦过招降’的建策,颁旨招安了么?”

那通政官言道:“陛下,濮州知州来报以宋江为首的贼人未曾接受招安……”

“一群不识抬举的贼寇!”赵佶立时大怒,言道:“歙州距离濮州不远罢,那便命知歙州的曾孝蕴率军征讨!”

这时枢密使邓洵武言道:“陛下,臣觉得不如派乐学士前往征讨!”

“乐卿……”徽宗赵佶犹豫,是将乐天派去征讨宋江还是留在汴都当开封尹,有些不决。

什么?让自己去征讨宋江?乐天在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宋江起义在历史上并不算什么大规模起义,最多也不过几千人的规模,但架不住后世那个唤做施耐庵老头写了本水浒,在上面胡写乱吹了一番,将除了宋江以外的并不知名的三十六人写成七十二人,更是将北宋末年一年有身份有地位的将领写成了书中人物,大大提升了这一百单八人的正面形象。

现下的徽宗赵佶昏庸不堪,百姓的生活更是困苦,自己去征讨宋江,那宋江一众人与西夏人不同,按性质定义宋江一伙就是流寇性质的,根本没有根据地可言,流蹿到哪里就是哪里,很难抓到对方主力进行决战。

宋江这伙人的战斗力不说,成不成功也不说,但就历史而言,若是自己去征讨宋江这回事落到了施耐庵那老家伙笔下,在《水浒》大肆一番渲染下,极有可能将自己写成与童贯、蔡京并列的奸臣,而被后世百姓们唾骂。

而且后世某位振兴华夏的太祖爷在读史时,也免不得根据意识形态,对自己一肆大肆批判,批判的内容可能如下:宋徽宗年镇

压宋江起义,是封建阶级对农民起义的残害,而领兵的龙图阁学士乐天是屠

杀被压

迫起来反抗人民的郐子手,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云云。

历史本就是个任人打扮涂脂抹粉的小姑娘,千年之后的历史早就和历史本来的面目大相径庭,但可以相信的是,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与阶

级形

态的涂抹,那时的自己可就臭了……

虽说平灭西夏是自己的一桩战功,谁知道后世那帮人会怎么看,弄不好也会因为自己征剿宋江,也会给自己扣上一个残害什么什么的罪名,到时候什么开疆拓土的功劳,也抵不住一本《不浒》对自己的抹杀。

嗯,如此算来,当开封府尹也比自己去征讨宋江好的多。

事实上《水浒》只是描写江湖义气,让年轻人闲的想打架,这倒还是好的,反倒是《三国演义》对人们的影响甚大,让许多人以为三国演义就是历史真面止的三国,误解了三国原本真正的历史。

所以为了不让自己光辉形象免受后世人的无端指责与污蔑,乐天毅然奏道:“陛下,臣觉得以招安之策为上,征讨之策为下!”

“为何?”徽宗眼中犹自还有几分怒意。

乐天言道:“陛下,灵夏之夏贼余孽未灭,又临河北巨盗,我大军实不宜两线作战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五代梦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赘婿归来 极品上门女婿 巅峰游戏制作人 砸锅卖铁去上学 超能农民工 他身上有条龙 浪潮
相关推荐:
以死换生陈长生传守望之锋美漫之心念之力【征文】花落流年错美漫里的变形金刚荒火战争往后余生机战王朝六零军妻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