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688章:上任开封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宋开封府,也称东京开封府和南衙开封府,号称“天府”或“京府”。

嗯!就审账交割这道流程,连前带后足足用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待将全部账目交割清楚到盛章离任,已经是临近二月下旬,而这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盛章己经将案子审的七七八八了。

之所以用了这么长的时间,除了开封是为大府外,也是乐天故意做了吩咐的结果。只气的盛章七窍生烟,口中大骂不止又毫无办法可言。

在拖延了近一个月后,面对开封府知府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还是要去的。

前岁赴钱塘做知县的情景,乐天还历历在目,新任知县于黄道吉日的前一天宿于城外的驿站,到了上任当天,仪仗队伍带着指定数目的轿子出城去迎接,在县城正门口有本地名流为第二波迎接队伍,到了县衙门口又有第三波迎接队伍。

而如今是在汴都,自己定然是不成搞这么大的排场,论威风、排场,恐怕自己还不如当初在钱塘做知县的时候。

二月十九之日,是黄历上的黄道吉日,天色才蒙蒙亮,已经有一支五、六十人的队伍,簇拥着大官轿等候在潘楼乐家宅子外等候了。

这支队伍自然就是由开封高尔夫的收束杂伇组成的,手中持着各种牌子,冰火铜棍等各种仪仗物件,是为显眼的就是那几位高脚牌,第一对上面是“肃静”、“肃静”,第二对是“赐进士出身”与“开封府知府”,第三对是“平舆侯”与“龙图阁学士”。

这三对高脚牌是乐天刻意新做的,因为这高脚牌是代表一任知府的名片,为了官员的威风,要尽可能将自家最光荣的历史写进去。

第一对高脚牌不必多说,第二对那个赐进士出身,实在令乐天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自己这个进士身份有些含金量不足,开封府知府这个官职自是不必多说,惟有平舆侯与龙图阁学士这两个称谓才是令人称道的。

试想当年包拯当开封府尹时是以从三品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而乐天是正经的三品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事,龙图阁学士与龙图阁直学士二者之间只是差了一个直字,就是半品的官职。

而且包拯的权知开封府事,在意义上来讲是低职高配,而乐天来知开封府则是在官职上理所当然。

实际上开封府尹,在五代、宋朝时,位于尚书下、侍郎之上,一般是从一品或二品官衔,若为“储君”担任,则为一品官衔。下设官吏有判官、推官、府院、六曹等。五代、宋初,任开封府尹者,多为事实上的储君。周世宗、宋真宗于即位前都曾担任此职。

但要记住开封府尹与开封知府事,还有权知开封府事,甚至还有权发遣,在称谓上是有着巨大差别的,开封府尹大都是亲王或是储君来担任的,为正一品的官衔,开封知府事则是由二到三品官员来当的,至于权知开封府事或是权发遣,则是由三品以下官员来充当的,就像在杭州低职高配差充杭州府事一般。

除了包拯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外,蔡京也曾以从四品龙图阁待制的官职权知过开封府事。

这去迎接队伍立在乐家大门外,就这么等着,这些差伇杂伇没有人敢大声喧哗,也没有人敢交头接耳,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乐天实在是太生猛了,在这些人眼中看来,一个能将西夏灭国的人,绝对是个凶猛无比的猛人,在这种人的手下当差,时刻要小心着点。

似乐天这种一声令下便是尸骨堆积如山的人物,一言不和便打手下人的板子,实在是轻松至极的事情。

没过多久,灰蒙蒙的天色,一袭紫袍的乐天从宅子里走了出来,令所有差伇为之神情一肃,当看清乐天官袍上那张头顶乌纱的年轻面容时,齐齐的吃了一惊,这位知府老大人也太过年轻了罢。

虽说乐天以前在开封府当过司理参军,这些人真还没在意过乐天,故而才有这么惊讶的一幕。

“恭请大老爷上轿!”一个在开封府曾在乐天手下当过差的老吏说道,随即一众差伇杂伇也是连忙跟着唤道。

“老孟,是你啊!”借着灯光,乐天识出了这老吏,点了点头。

知道孟老头在乐天手下呆过,所以孟老头被府衙里推出来。

见乐天认出了自己,孟老吏心情激动万分险些说不出话来:“侯爷你还记的小老儿,小老儿……。”

乐天所住的潘楼街,官府正式的称呼应是道利坊,开封府在汴都内城西边汴河北岸,从道利坊走内御街再沿汴河北岸行走到开封府,总共不到五里的路程,然而在这一路上,乐天却足足走了近一个时辰。

仪仗队伍招摇过市,正走着仪仗突然停了下来,让到路边。

“因何停下,为何不走了?”乐天不解的问道。

随即阵老吏言道:“回大老爷的话,对面过来的是尚书左丞白老大人的轿子,按理大老爷您要避让一边,请尚书左丞白老大人先行通过,老爷才能再行通过!”

这位白大老爷自然指的是白时中,白时中是正二品的大员,按官场规矩乐天自然要给白时中让路。

等避让过白时中后,又走了几步,轿子再次停了下来让在一边,这一次是避让王黼的轿子通过。

……

一路让来让去,乐天让的烦了,对着孟老吏吩咐道:“下次莫要走内御街了,走太平坊与道利坊中间那条路,到汴河北岸一路西行,直接就到了开封府,免得给这些大人们让路,也省却了许多时间。”

在前面引路的孟老吏忙回道:“大老爷莫要恼怒,您今日上任,自然要走大路!”

开封府府门前有两座亭子,东面是颁春亭、西边是奉昭亭。

顾名思义,奉昭亭应该是开封府接受朝廷命令的场所;颁春亭府衙组织民众举行“打春”活动之地。每到春耕时节,在府衙门前,用竹竿扎上五彩丝线或者纸花,做成彩鞭鞭打春牛,昭示百姓春耕开始,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进了前面的府门后面便是二厅门,再进便是正厅。

以前乐天在开封府做司理参军时,对这些地方是敬而远之的,只是没想到仅仅两年之后,自己光明正大的从正门进入到正厅里。

进了二厅门,开封府衙两块高六尺有余、宽三尺有余,宽近一尺的巨大石碑映入乐天的眼帘,这两块石碑一块名为《开封府题名记》,另一块名为《开封府尹题名记》。

这两块石碑之上皆是刻着自大宋开国以来,在开封府当过知府的历任官员,开封府题名记碑上,分别刻着自宋太祖建隆元年二月,到宋徽宗崇宁四年闰二月八日,共计一百四十六年间历任的府尹一百八十三人次的大名。

而另一块名为开封府尹题名记碑上,碑文起于崇宁四年首任开封府尹李孝寿,止于聂山。

在开封府里之所以立着两个意义上完全相事的石碑,乐天自然是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的。

崇宁三年,宋徽宗听从蔡京建议,“罢开封权知府,置牧、尹、少尹”。以往只有亲王任府之长官才能称尹,其他官员任长官只能称“权知”、“知”、“权发遣”,且“牧、尹不常置”。显然,更换开封府长官名称,象征着提高开封府地位。为表示与《开封府题名记》碑有所区别,需要另刻《开封府尹题名记》碑。

去岁九月聂山被王黼罢了开封知府外放,名字自然被刻了上,盛章的名字己经刻入一次,马上还要被刻上第二次,乐天心中明白待自己离任后,名字也会刻在这块碑上。

在开封知府这个位置上,包拯做的时间算比较长的了,做了一年零三个月,还有许多人仅当过几天的,自己在这开封知府的能够当多长的时间,真还是个未知数,总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罢。

在北宋时,各级官厅亦各立本厅历任官员题名碑,这是个简单的流水账,记的就是官员姓名官职到任和离任日期。这种“流水账”,西晋时就已经出现,到了北宋,更为盛行,便是乐天在钱塘做知县与差充杭州府事时,离任后在衙中石碑上也是刻下名字的。

绕过开封府题名记碑、开封府尹题名记碑与诫石,乐天进了正厅,做为前任开封尹盛章早己等候多时了,两人见了面,相互行礼,然后交接大印,从现在起开封尹就暂时姓乐了。

盛章在汴都有赵佶赐下的宅院,所以并不住在开封府衙署,这离了任便可以直接回家去了。

心里对乐天恨牙痒痒的,显然盛章不会有好脸色来对乐天,哪怕是挤出一丝笑容也是不可能之事,在完成相干的礼仪交接程序后,盛章冷冷的哼了一声走了出去。。

看着盛章离去时气急败坏的模样,乐天轻轻一笑似自言自语道:“盛大人似乎有些太恋权盏了,这般负气离去,实是有失君子风范!”

那引乐天进府的老吏听了心中不禁腹诽,大宋所有的官员都知道这开封知府不是好当的,常常避之不及,盛章巴不得早些都离去,哪里又不肯恋盏不去,明明是你乐大人故意拖延抖包袱不想上任。

随着盛章离去,乐天便成了这开封府的新主人,在掌了开封府的大印后,便坐大堂,用力一拍惊堂木,传令升堂。

登时乐天面前满满的都是人了,满衙的官员胥吏都上前来参见新上官,除了一干副职与其他各厅事官员外,地位高、资格老的胥吏站在堂中,地位差的就往下排,一直排到堂前院中,随即一声呼喝,前面的官员拱手见礼,后边的胥吏便哗啦啦的齐齐弯腰拜见。

知钱塘县事、差充杭州府事时,乐天自是排过过衙的,但与眼前的场景自是不同,开封府做为天下第一大府,长官与其他路府的最高长官司于同一级别,而且手下的官员,三班六房人手却比那些路府的经略大人们多的多,衙参的规模自然也是壮观的多。

虽然在开封府司理参军任上没坐多少时间,但还是有许多差伇眼熟乐天的,更是知道乐天这些年的事情,但见连盛章也被乐天胡缠乱闹了一番,心下知道乐天不是好惹的主儿,立时将精神打起到了十二分,免得被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烧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五代梦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赘婿归来 极品上门女婿 巅峰游戏制作人 砸锅卖铁去上学 超能农民工 他身上有条龙 浪潮
相关推荐:
以死换生陈长生传守望之锋美漫之心念之力【征文】花落流年错美漫里的变形金刚荒火战争往后余生机战王朝六零军妻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