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929章:太上皇南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帝即位,改元靖康。

这一年的元旦,整个汴都城人心惶惶,春节更是过得冷冷清清,若至连同贴春联炸爆竹的人家也比往年少了许多。

一众家眷被安排去了南方避乱,家中没了大人的喧哗、小孩的吵闹哭叫,立时清静了起来。这几日朝中放年假,家中越发的显的冷清,除了乐天、武松、杨志与屠四、尺八几人外,只留老门房与两个厨子,来打理日常。

“公爷,金兵开始渡黄河了!”屠四回到府中。

“这么快?”乐天惊道,又问:“守卫在滑州南岸的梁方平、何灌部未曾率军击其半渡么?”

屠四回道:“公爷,据从滑州传来的飞鸽传书,金人到达黄河北岸,以牛皮鼓擂了一天一夜,只一夜梁方平一部便被吓的四散逃却,何灌何大人只能望着四散溃退的宋军只能长长叹息……”

乐天无奈叹息:“若乐某没记错,当初统安城一战刘法刘帅坠崖,何灌何大人于数万夏人兵马中几进几出,被誉为熙河第一猛将,却没想到会在滑州溃的这般狼狈!”

屠四忙道:“公爷,依小的计算,五六日之内金人便可兵临汴都城下,以宋军一触即溃的操行,公爷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五、六日?”乐天眯起了眼睛,思虑半响后吩咐道:“朝廷于牟驼岗设有天驷监,有马匹两万,草料更是堆积如山,你想办法将这两万马弄走。”

屠四面露难色:“公爷,这马匹是朝廷的,再者说转移两万匹马不止目标巨大,而且养起来也是麻烦非常……”

“我不管!”乐天摆手,眯起眼睛冷声道:“朝廷己经顾及不了天驷监,牟驼岗这两万匹马便是死的一匹不剩,也不能落到金人的手里!”

寻思片刻,屠四拜道“小的明白!”

……

“乐公爷在宅中么,陛下召公爷进宫中议事!”

就在屠四刚刚出了府,那边府中传来宫中内侍不男不女的腔调。

闻言,乐天奔到前厅,与进府中的内侍问道:“发生何事,陛下这么急召乐某入宫中议事?”

“公爷,出大事了……”看到乐天,那内侍惊慌的叫道,接着说道:“金人于昨日渡过了黄河,正向汴都杀来,马步军都虞侯何灌何大人回到汴都,请求入宫见皇上,皇上没有允许,而是命令他控制防守汴都城西线!”

说完,那内侍又与乐天说道:“公爷,快随咱家入宫罢,皇上正等着公爷议事呢。”

一边随着那内侍出门,乐天一边问道:“得到金人渡河的消息,宫中现下情况如何?”

那内侍急急的说道:“陛下今日下诏亲征,没想至那边何灌何大人便回到汴都,禀报金人渡过黄河,太上皇他老家听说后,便下诏要去亳州太清宫烧香,现下宫中乱成了一团,据咱家所知,太上皇正着太后与一众亲王帝姬准备南幸。”

出了府宅走在汴都大街上,乐天只见汴都街上吵嚷声哭叫声连成一片,街面上人流车流与各色人等混杂在一起,整从此街道上被拥堵成了乱糟糟的一锅粥,看模样皆是拖家带口出城逃难的。

……

“乐卿,金人毫无阻挡,兵不血刃的渡过黄河,现下正向汴都行来,你可知道……”看到乐天入了宫,哲宗赵桓急急的说道。

“臣刚刚知道。”乐天回道,作礼的同时目光四下扫视一番,童贯、蔡攸、李邦彦、张邦昌、宇文粹中、白时中、李纲、吴敏、徐处仁等一干执宰大臣皆立于殿中。

此时每位大臣的面色都凝重无比。

望着在场的所有大臣,哲宗赵桓问道:“太上皇欲南幸淮浙,诸位爱卿可有何见解?”

赵桓话音落下,童贯开口道:“陛下,百善教为先,太上皇欲南幸淮浙,陛下就当应从!”

“陛下,臣以为广阳郡王所言甚是!”这时蔡攸出列言道:“太上欲南幸淮浙,陛下就应顺从太上皇,若不然必为书史者所诟!”

一众官中心中都清楚的很,太上皇赵佶所谓的南幸淮浙,摆明了就是逃跑避敌,但经过童贯、莜这么一说,就上升到孝道的层次。大宋讲究仁孝,做为天子的赵桓更是要顾及仁孝之名,无论如何也要遵从的。

“也罢,朕这便草诏,太上南幸淮浙!”哲宗赵桓无奈,只好说道。

“朕恭奉道君皇帝,比以尤勤感疾,祷于太清,诞日康复,方燕处琳馆,靡有万机之繁,可以躬伸报谢。今来就正元节前择日诣亳州太清宫烧香。朕只奉睿训,汴都不钦承……”

旁边有中书舍人按赵桓的旨意拟好了诏书,又与一座大臣们斟酌方才议定。

“蔡攸、宇文粹中!”拟好了诏书,乐天唤道。

“臣在!”二人忙道。

赵桓命道:“朕任你二人为恭谢行宫命名,以范讷统胜捷军护从太上皇巡幸!”

闻言,二人忙接了任命。

与此同时,童贯却是面色一变,胜捷军是自己的亲军,身边的亲军被调走,心中有些不安起来。

这边拟好了诏书,蔡攸与宇文粹中二人忙持诏书向太上皇赵佶所居的龙德宫行去。

……

知太上皇南幸,一向主和的执宰张邦昌奏道:“陛下,现下汴都危急,且汴都位于中原一马平川之地无险可守,而金人锋芒正胜,陛下应迁者南渡长江或西奔关中,以长江之险或是潼关之险来保存实力,同时与金人议和,蓄精养锐静待时机,以谋东山再起一雪前耻。”

闻言,哲宗赵桓眼中立时现出几分意动之色,目光扫向左右,意在征询意见。

张邦昌话说的突然,一众官员彼此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没有人适应过来。

此议与逃走不同,事干迁都,不同儿戏,当年大宋立国之初太祖皇帝也有迁都之议,却被还是晋王的太宗皇帝否决了,毕竟太宗皇帝代表的是汴都本地人的利益,太祖皇帝只好做罢。

“臣对张相所言不敢苟同!”见赵桓有意动之色,李纲上前一步奏道:“天下城池,岂有如都城者,且宗庙社稷、百官万民所在,舍此欲何之?”

听闻李纲之言,张邦昌无言以对。毕竟迁都是大事,在没有万全的准备之前,是不能仓促决定的,特别是大战之前,连天子都狼狈逃走,上效下尤军民又如何抵挡金人。

这个道理,哲宗赵桓心里也是清楚的。

李纲又奏道:“陛下,如今之计,当整饬军马,固结民心,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

“好,朕这便似诏下令亲征!”被李纲灌输了一通道理,赵桓不得己应道,随即将目光投向童贯,言道:“童贯,朕任你为东京留守。”

“臣领旨!”童贯忙道。

就在此时,有小宦官匆忙来报:“陛下,太上皇带人出了通津门……”

闻言,赵桓心中大惊,太上皇赵佶原本计划正月初四南幸的,没想到自己刚刚颁出诏书,今日晚间自己的这个太上皇父亲便急不奈的逃走。

听到太上皇赵佶仓惶出逃,童贯转了转眼珠,奏道:“陛下,胜捷军是老奴的亲军,太上皇他老人家出宫出的匆忙,老奴快些将亲军派去护卫太上皇,显得有意外发生!”

听童贯上奏,哲宗赵桓忙道:“朕准了,快些派人去护卫太上皇的周全!”

说完,童贯出了大殿。

这时,有小宦官一路跑进殿中,气喘吁吁的禀道:“陛下,汴都西北城外起了大火!”

听是城外起火,赵桓不以为意,只是问道:“可看清了是何处起火?”

小宦官禀道:“陛下,据城中防火铺兵断定,是天驷监所在的牟驼岗!”

得了禀报,赵桓言道:“罢了,烧便烧罢,京师都处于危急之中,一个位于郊远的驷马监实是顾及不得了!”

待赵桓话音落下,李纲向乐天拜了拜,说道:“乐公爷是打过恶仗的人,如今金人渡过黄河,我军当如何与之应战?”

听李纲发问,赵桓与一众朝臣也将目光投向了乐天。

“金人分兵东、西两路,每路不过六万人,西路军被纠缠在太原城下,以金人东路军六万人实不足为惧也!”乐天言道。

“辽人尝言,‘金兵不满万,满万不能敌。’怎到了乐公爷的口中,怎似不堪一击!”听乐天这般说,执宰张邦昌说道。

听张邦昌这般说,乐天笑道:“乐某与张相公打个赌如何?”

“打什么赌?”张邦昌问道。

乐天笑道:“若我大宋输了头阵,乐某将项上的这颗头颅送与张相公;若是我大宋羸了头阵,张相公将项上的这颗头颅送与乐某如何?”

闻言,张邦昌先是一怔,随即勃然变色拂袖道:“简直是荒唐!”

听乐天所说,心中犹豫不止的赵桓不禁喜道:“乐卿对胜算这般有把握?”

乐天回道:“启禀陛下,虽我朝军卒久疏于操演不熟阵列,但只需加强城防守备,完善城防设施,并将防御阵线向城外扩展,增强都城防御能力,以城池之固固守,六万金人实不为惧,要不了一月就会铩羽而还!”

这时一直未发一言的徐处仁也奏道:“陛下,乐公爷擅于征战,有乐公爷于城中坐镇,我朝定可以逸待劳,击退金人!”

……

金兵兵临城下在即,官员们的元旦假期自然而然的取消,百官们从早到晚忙着商议退敌之计。

就在赵桓与百官商议朝政时,只听得有登登登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只见有小宦官进殿,禀道:“陛下,自太上皇于前日晚间带着几个内侍出宫南幸,今日太上皇后与宫中的一众皇子、帝姬,还有居于城中的诸王也陆续以随太上皇的名义向南方出行……”

听得奏报,赵桓面色变的难看起来,尚未说话,却见又有小宦官过殿,上气不接下气的禀道:“启禀殿下,童贯从汴都调走三千胜捷军,高俅带着三千禁军,向东南而去……”

闻言,赵桓大怒:“没有朕的御批,他们何敢调动兵卒?”

殿中一众大臣面色也是不由一变,汴都现下止有十万人马,守方圆近七十里的城墙,尚有些捉襟见肘,眼下被童贯、高俅不告而调带去六千,令人惊怒非。

那小宦官看着赵桓的脸工,小声的说道:“广阳郡王与高太尉在临行之前,曾留言说太上皇身边无人护卫周全……”

“莫要再说了!”赵桓愤然。

殿中百官心中清楚的很,童贯二人再次扯起孝道做幌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五代梦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赘婿归来 极品上门女婿 巅峰游戏制作人 砸锅卖铁去上学 超能农民工 他身上有条龙 浪潮
相关推荐:
以死换生陈长生传守望之锋美漫之心念之力【征文】花落流年错美漫里的变形金刚荒火战争往后余生机战王朝六零军妻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