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二章 顽皮儿怒气陈学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弘殷一进房门,红光绕室经九不散,心中便有几分诧异,便见一个丫鬟把婴儿抱来,赵弘殷伸手接过。这时,一般香气扑面。赵弘殷大叫:“好香,好香!真乃香孩儿也!”赵弘殷这时闻到的香味,实际上是从应天禅院飘过来的牡丹花香。不过,“香孩儿”从此就成了宋太祖赵匡胤的ru名了。

赵匡胤的父亲名弘殷,涿郡人氏,五代初在王镕麾下效力,曾率五百骑兵援助后唐庄宗于河上,把后梁朱温的军队杀了个落花流水,为建立后唐五朝立下赫赫战功。庄宗爱其英勇,留典禁军。三年之后,庄宗的哥哥明宗李嗣源,又在一次兵变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元天成。赵弘殷这时当上了驻京都骑兵飞捷指挥使。

夹马营后面有一座大寺院,名叫应天禅院。院里种植着素有“国sè天香”之称的牡丹上千株,三百多个品种,什么魏紫、姚黄、赵粉、卢丹、酒醉西施、雪拥工嫱等等。不过,以前这里交没有这些牡丹。据传说是唐朝则天女皇,在长安城初chun游上苑时,看到奇花异草甚多,但是都正含苞,尚未开放。武则天非常生气,立即下了一道御旨催花。上写道:“明早游上苑,火速报chun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命宫人悬圣旨于花梢之上。第二天早上,武则天带着一批近臣,又来到了御花园。一看,果然百花都绽开了,可只有牡丹不肯遵旨。武则天勃然大怒,立刻下旨,把牡丹贬到洛阳。于是园艺官奉谕,把长安城的牡丹.全部移往洛阳栽种,从此牡丹就在洛阳安家落户了。大概应天禅院里的牡丹,就是那时从长安贬出来的。不过事又凑巧,往年谷雨前后才开花的牡丹,这一年却提前了二十来天。就在二月十六ri夜里,突然开放,香飘数里。禅院众僧认为这是丰年吉兆,于是红烛高烧,香烟缭绕,敲钟击磬,大做法事。满院香火烛光,把夹马营的夜空都映红了。

香孩儿降生之后,全身肌肤呈现金sè,三天之后才慢慢退去。如果是真的话,按医理推断,应该是婴儿急xing黄疸。如此症状,没有经过医治,竟能活下来,这确实是个奇迹。

香孩儿是世代官宦人家。他的祖籍涿州,曾祖父、祖父都做过官,父亲赵弘殷,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爱将。

香孩儿降生时,赵弘殷正在明宗驾下任从军指挥使之职,是军队的一个小头目,奉了圣命,要随天雄军节度使石敬瑭出兵打仗,出征之前,得此娇儿,夫妻二人自然是非常高兴。

赵弘殷给香孩儿取了个名字,叫匡胤。

自古以来,非常人,自小就要做非常之事,赵匡胤似乎也不例外。

将门无虎子,赵匡胤自小出入于军营之中,耳闻目睹,潜移默化,也爱上了军营的生活,骑马、shè箭、舞刀、弄棒,这些事儿,他都喜欢,练起来,常常是乐而忘返。军营里的将士们,都很喜欢这个聪明的小孩,闲来无事,总要点拨一二。赵匡胤天资聪颖,一学就会,久而久之,习得一身好本事。有时候父亲出征,他同母亲呆在家中,无所事事,便跑出门去,与一群小伙伴以骑马shè箭为乐,很快,他成了洛阳城里的孩子王。

转眼之间,“香孩儿”已经九岁。夹马营的孩子不论年龄比他大或比他小,都喊他“香哥”。香哥是夹马营的“孩王”。因为夹马营大都是骑兵的家属,孩子们耳濡目染,很自然地经常骑着柳枝、跨着竹竿,东冲西杀,排兵布阵。香哥被大家推举为“大元帅”。他怎么说,大家就怎么做,真是一呼百诺,俨然一军之长。

赵弘殷长年征战在外,没有时间管教儿子,教育儿子的责任落在了夫人身上。杜夫人见赵匡胤成天舞刀弄枪,担心他在外面惹是生非,经常劝他多读点书。

赵匡胤认为,治世要用文才,乱世要用武略,如今中原纷扰,兵戈四起,正是乱世,他要修练武略,驰骋疆场,他ri成就一番大事业。至于文事,只求略知一二就可以了。因此,对母亲的话,他是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并没有放在心上。

妇人都有一个通病,唠叨,杜夫人也不脱俗,也爱唠叨,见赵匡胤像一匹没有鞍的野马一样到处乱串,也唠叨个没完,说多了,赵匡胤有些不服气,顶撞她说:“唐太宗李世民,不过是一将门之子,他不是化家为国,成就了帝王业吗?孩儿虽然不才,也想学那李世民,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伟男子、流芳后世的大英雄。”

其实,这不过是小孩子一句负气话而已,后来有人就拿这句话说事,说赵匡胤人小志大,从小就有做皇帝的志向。

杜氏听儿子口出狂言,当时就惊呆了,继而怒斥道:“小小年纪,不得信口开河,说话上不沾天,下不着地,漫无边际。为娘不想看到你瞎胡闹,还是读书去吧!”

很明显,由于老爹长年在外砍人,缺乏对他的管束,加上母亲的溺爱,小赵匡胤正向着纨绔子弟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眼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母亲杜氏思前想后决定让儿子去读书。

因为在她心中埋藏着一个梦想。

这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换皇帝就跟换衣服一样容易,打仗就跟打麻将一样频繁。丈夫平常待在军营中,接到命令就出去砍人。每次丈夫出征,杜氏都会提心吊胆,半夜从睡梦中惊醒,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收到噩耗。

为了不再让自己的儿子重蹈丈夫的覆辙,不再打打杀杀,能够平平安安,杜氏希望儿子读书,长大后考个功名,如果运气好,当个县令,熬到个州刺史什么的,也算是不辱门楣了。

于是,她请了夹马营最有名、最有学问的陈学究做儿子的老师。陈学究是一位熟读诗书、要求严格、不苟言笑的老学究,在他的教育下,孩子们个个很小就熟读《中庸》《论语》,背诵《chun秋》。

这样的老师是不好找的,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教师,能请到这样的老师,杜氏觉得十分幸运。

然而,噩梦才刚刚开始。

自打小赵匡胤走进私塾的第一天起,往ri宁静的私塾就再也无法恢复宁静,这个“惹事包”不但自己上课不听讲、逃学,而且鼓动其他学子和他一起逃学。

收拾这种不守规矩的学生,陈学究是很有心得的,他有一项非常厉害的武器——手中的戒尺。对付小孩子,这个东西历来管用,非常好使。

当每个“犯错”的小孩红肿着小手向他认错,并保证以后好好听话,永不再犯的时候,陈学究总会从心底涌出一阵快感,一种成功感。

对于这个不听话的学子,陈学究没有丝毫犹豫,他象以往一样,举起了他的戒尺。

然而,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面前的这个小孩子在承受了陈学究的初次打击后,并没有出现意料中痛哭流涕的场面,竟然伸手夺下了他的戒尺,使劲地踩在地上,然后扬长而去。

太伤面子,太伤自尊了。

陈学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短暂的大脑空白后,严重的羞辱感涌上心头,看着小赵匡胤的背影,他发出了声嘶力竭的吼叫:“滚,再也不要回来。”

赵匡胤一口气跑到了那匹马的近旁。几个军士恰巧是赵弘殷的手下,其中有认识赵匡胤的,便迎上来打招呼。赵匡胤问是怎么回事,一军士回答:这是一匹北方来的马,未曾驯服过,我们正在试图驯服它。

一军士爬上马背,另一军士紧紧地拽住缰绳。刚开始,那马还挺老实,动也不动,可突地,那马长嘶一声,两只前蹄刨起多高,马背上的军士“咕咚”一声便摔倒在地,摔得满嘴都是泥。若不是拽缰绳的军士卖力气,马早已不知跑到哪里了。

另一位军士不服气,身子一纵就跃上了马背,姿态十分潇洒。可惜的是,他刚一跃上马背,那马就四蹄乱蹶,一会儿甩头,一会儿耸臀,甩得他“嗷嗷”直叫,耸得他魂飞魄散,最终,他惊呼一声,十分不情愿又无可奈何地一头栽在马下。好半天,在同伴的帮助下,他才“哼哧哼哧”地爬起身,爬起身之后,他呲牙咧嘴地言道:“胡马野xing太重,诚不可驯也!”赵匡胤看得心痒,不觉前趋一步道:“我来骑它试试。”

一军士忙道:“公子切莫拿此开玩笑,这种玩笑是开不得的!”

其他军士也纷纷劝阻赵匡胤。赵匡胤却满不在乎地言道:“不就是一匹马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说着话,赵匡胤就来到马下,试图爬到马背上去。可是,他虽然比同龄的孩子要高出一截,但站在马前,却显然太过矮小。凭他一个人要想骑上马背那是不可能的。

赵匡胤叫一个军士抱他上马。那军士畏畏葸葸地不敢答应。赵匡胤眼珠子一转道:“我只是到马背上去坐一坐,然后就下来,还不行吗?”

那军士迟疑了一下,最终将赵匡胤抱上了马,但两只手却紧紧地扶着赵匡胤。赵匡胤言道:“你把手拿开,你这样扶着我不舒服。”

那军士犹犹豫豫地拿开了手,可始终站在马肚子的旁边。赵匡胤得意地叫道:“你们看,这马不是挺老实吗?”

是呀,赵匡胤在马背上一会儿顺骑、一会儿倒骑,还时不时地拍拍马屁股,那马却动也不动,像是睡着了。

几个军士面面相觑。一军士言道:“真是奇怪呀!这马好像认识赵公子似的。”

赵匡胤趁机对握缰绳的军士道:“把缰绳给我,我骑它蹓跶蹓跶。”

那军士下意识地将缰绳交给了赵匡胤。令军士们又感到惊讶的事情发生了。赵匡胤一抖缰绳,那马竟然缓步徐行起来。几个军士一边跟在马的后面走,一边咂咂称奇不已。

但很快,几个军士便大惊失sè了。那马走着走着,突地昂首一叫,接着便撒开四蹄,狂奔疾跑起来。吓得那几个军士一边大叫“赵公子”一边拼命地追赶。可人的双腿是跑不过马的四蹄的。眼看着,那马就驮着赵匡胤跑出很远了。

令人奇怪的是,那马一开始是朝着陈学究家的方向跑去的,接着便围着陈学究的家转起圈来。那几个军士前堵后追,想把马截住,可马不理会,只顾由着xing子转圈。几个军士又不敢硬拦,只能惊慌失措地大呼小叫。

正在屋里讲课的陈学究听到了呼叫声,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想出去看个究竟。巧的是,陈学究刚迈出屋,那匹马就呼啸而至。吓得陈学究“啊呀”一声怪叫,慌忙转身躲避。躲是躲过去了,但陈学究在情急之中却闪了腰,还扭了脚,他只能痛苦地坐在门槛上“哎哟哎哟”地呻吟。

几个军士顾不得什么陈学究,依然慌慌张张地试图将马阻住。大约有半个时辰光景,那匹马终于在几个军士的身边停住了。马同几个军士一样的累,都在“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不过马并不是几个军士拦住的,而是马背上的赵匡胤用缰绳勒住的。

当几个军士提心吊胆地向马围拢过去的时候,赵匡胤正在马背上同马赌气:“你跑啊?你怎么不跑了?”

见赵匡胤安然无恙,几个军士这才把心从嗓子眼儿放回到了肚里。有一个军士可能累得虚脱了,居然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赵匡胤“嗖”地从马上跳下来,几个军士张大眼睛像不认识似的瞪着赵匡胤。赵匡胤都被瞪得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你们,为何如此看我?”

一军士问道:“公子适才一直骑在马背上?”

赵匡胤回道:“那是自然。这匹马想跑,我就索xing让它跑个够!”

那军士竖起大拇指道:“公子真乃神人也!”

就在这时,陈学究看到了赵匡胤,想抓住他,可腰腿都疼得厉害,只得扯开嗓门儿叫道:“赵匡胤,我陈某即使饿死,也决不再让你踏入学堂一步!”

陈学究当然没有饿死。他一瘸一拐地找到了赵弘殷。赵弘殷满面惭sè地言道:“小儿太过调皮,真是委屈陈先生了。”

赵匡胤便失了学,不过也没有挨父亲的打。这倒不是因为杜氏从中帮衬,原因是,当时的赵弘殷已经没有多少心思来管教儿子了。国家形势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赘婿归来 砸锅卖铁去上学 巅峰游戏制作人 浪潮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极品上门女婿 超能农民工 五代梦 他身上有条龙
相关推荐:
蜡笔小新之新之助蜡笔小新之次元穿越我全家都是荒古神族!直播探险:开局扮演冷面麒麟扮演探秘:贫道真的只是个演员全系异能者[K]正义的伙伴[K]三千世界[K]潘多拉盒子【K-理事会】相关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