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54、第 54 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如海听说黛玉出去逛的事,倒没说什么, 只是嘱咐下次多带些人, 帷帽、面纱也要戴好,免得被一些无赖之徒将容貌看去, 再传出些不好的话来。

其实不用他吩咐, 黛玉心里也有分寸。

这两天黛玉一直在考虑自家的产业问题。林家经过几代的积累,加上历代主母的嫁妆, 着实有着不菲的家产。家产越多,管理起来就越麻烦。田庄、果园等自不必说,都由专门的懂农业稼穑之事的人管着, 便是有肥沃、贫瘠之别,有往年的定例在那摆着, 也差不太多。但铺子就是另一种情况了,有的日进斗金,有的则入不敷出。

比如那天看到的聚丰绸缎铺,便是入不敷出的典型。

周航带来的消息并不全面,时候黛玉也派人打听了。

原来那间铺子以次充好、坑蒙拐骗, 甚至是强买强卖已非一天两天了, 早已臭名在外。

那天那位妇人想买一匹花布, 进去看了几样布匹, 一一的问了价钱,觉得很贵,便不想要,要出去。这也是人之常情, 并没有什么不合适的。谁知掌柜竟然拦住门不让她走,说她摸脏了布,就必须得买。你说,任谁也受不了这窝囊气不是,于是理所当然的,二人便吵了起来。

那妇人也不是好惹的,嘴皮子够利索,说的掌柜哑口无言,只好让她走。人是放走了,但是掌柜心里气不过,骂了好一会子。后来出来的小伙计,是才铺子去不久的,为人倒很是热情谦逊。他见掌柜气呼呼的进了内院,便追出来给那妇人赔礼道歉,嘴甜的跟吃了蜜蜂屎似的,倒把那妇人逗笑了。

小伙计今年才十六岁,因掌柜爱赌钱,常常便不在铺子里。往常都是小伙计守着,倒比原来生意好了些,但因其臭名已出,而且布匹都是从前存的旧货,没有人们喜欢的时鲜花样,所以也仅仅是好了些,跟别的绸缎铺比起来还是颇为令人堪忧。

空间里,周航正一边听林黛玉念念叨叨,一边用自制的炭笔在宣纸上画着什么。

“胖胖……”

黛玉刚喊出两个字,周航便打断他。

“好妹妹,不是说没人的时候就叫哥哥的嘛,叫声哥哥听可好?”

黛玉微微哼了一声,嗔道:“周航哥哥,行了吧!不过就是比我大了几岁,就天天在我面前摆哥哥的款儿。也不过是你的一面之辞,谁知道你究竟是多大呢。我见你的时候你可才是刚出生不久的小猫,满打满算此刻也不过才半岁。”

意思是我这声哥哥叫的可不是心甘情愿,算起来你还得叫我姐姐呢。

见林黛玉突然露出娇嗔的模样,周航不由放下笔。从小寄人篱下的生活,养成了黛玉孤高冷淡的性子,经常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很少有这种小女儿娇俏任性的模样。见状,周航的心微微荡漾了一下,笑道:“林妹妹,我是怎么个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不如咱们比比身量,你可只到我这里。”说着并拢手掌,比了比自己的肩膀的位置。

言外之意黛玉也听出来了:

别忘了,你才只到我肩膀的位置呢,难道还想做我姐姐不成?

见不得他这得意模样,黛玉随手将编了一半的花篮子往他身上一扔,哼了一声扭过头。周航被篮子砸在胸口,倒不怎么疼,只觉得心头痒痒的,一股暖流在胸臆间荡漾,随时要喷薄而出的感觉。正要再说什么,一看黛玉的表情便知道自己方才不防造次,又将林妹妹得罪了,这是生气呢。黛玉属于那种平日里通情达理什么都不关心,但遇到自己在乎的人便变了一个样子,任性还喜欢闹小脾气,但是很好哄。

当然,哄不好的话,也有可能炸毛。

不过,炸毛的林妹妹也很可爱就是了。

至于怎么哄呢,直接劝或是道歉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想了想,周航突然“嗷”的一声捂住胸口,装作疼痛的样子滚在地上。

黛玉明知他装模作样,却还是忍不住上前查看,问他怎么样。

周航回一个大笑,一打挺,站了起来。黛玉哼了一声,上前一把将花篮组抢回来道:“你想在地上滚随你,别压坏了我的花篮子。”

周航抬起头,转移话题道:“聚丰绸缎庄的事你打算怎么处理?”

黛玉道:“自然是将这掌柜撵了,再找好的来。”

“为何不让小伙计当掌柜呢?”

黛玉道:“他虽是个好的,终究太年轻了些,怕他不够稳重,遇到事会冲动。”

“你可是迂腐了。”坐起身,掸干净身上沾的草叶,周航道:“才能高低不在年高年小,甘罗十二岁可为上卿,骆宾王七岁能做出千古传唱的诗文。那小伙计已经十六岁了,据我考察,十分擅长经营之道,如何就做不得掌柜了?何况那绸缎铺本身就是入不敷出,再找一个掌柜也未必就能做好,何不让小伙计试试?”

黛玉想了半天,道:“你说的有理,是我迂腐了。”

周航笑道:“我说你迂腐只不过是想刺激你一下,其实你比许多人都开明。”说着将自己方才画的一张图找来,指给黛玉看,“我看了,聚丰绸缎庄如今卖的都是往年积存的旧货,料子已经过时好几年了。若是不彻底清仓再重新铺货,便是换了新的掌柜也很难起死回生。既然要变,不如彻底的变一下。”

在古代,能穿的起绸缎的都是富贵人家,一般的市井老百姓多是粗布麻衣。

扬州地处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之处,自古便是经济繁华地带,如今又是江淮盐运中心,聚集着很多富甲一方的盐商。商人之家往往不似高门世家规矩严谨,那些太太小姐们常常便出来采购,买些绸缎首饰古董什么的,只要质量上乘,往往价钱都不看,说是挥金如土也不为过。

女人一般都爱攀比,尤其是有钱的女人。现代女孩子们的聚会往往是攀比谁买了哪个牌子的限量包,那个设计师限量版的衣服,或者是某名贵品牌的饰品什么的。古代也不例外,贵妇及闺阁们的聚会往往就是展示自己新鲜花样衣服、饰品的场所。

所以,若想赚钱,必须的玩出新花样,起码要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为此,周航精心绘制了一副绸缎铺的装修图。

没错,他要从里到外让聚丰绸缎铺子变个花样。装修自然还是古典风格,只不过加入了一些新的设计,比如设有专门的休闲区,里面摆满了妇人姑娘们喜欢的玩意,隔出一个个的雅间,陈设考究。里面的坐卧用具不是传统的长椅或是圈椅,而是一种特制的或长或短的坐具,包以锦褥子,做成类似于现代沙发的样子。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货物的质量。世人有崇尚京中穿戴的习性,周航建议,派一些人专程去京中考察,记录下京中流行的衣裳料子及颜色等。当然,苏杭等地的时尚流行布料也要参考。

听了周航一席话,黛玉深有感触。

她觉得周航说的十分有理,行不行先试试再说。其实不用试,黛玉也知道一定行,她从前虽然从未直接干预过各个铺子的经营,但不代表她就什么都不知道,这点子眼光和见识还是有的。

除了聚丰绸缎铺,林家还有几家卖布匹的铺子,黛玉打算慢慢的也在其他铺子施行。

至于铺子里积存的许多布匹,白放着也是糟蹋,给家里的下人们做衣裳也用不完,黛玉打算过些日子让人用车子拉出去,都分给外面的穷人。上次她出去,看到大街上有许多乞丐,还有饿得面黄肌瘦的小孩子,都是衣不蔽体的,十分可怜。她虽然没有能力让天下的乞丐都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但能帮一些便帮一些罢。

黛玉问过林如海的意见,后者说林家的产业随黛玉处置。

他向来是个洒脱之人,既然将林家的产业交给女儿打理,便彻底放权,不在过问。在他看来,这些东西将来都是要留给女儿的,女儿早一天学会如何打理总比晚了好。便是她开始不善经营,也不过就是亏损些,就当交学费了。黛玉是个聪明孩子,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他相信女儿能管理好这些产业。

黛玉一边安排人照周航的计划进行,一边派人盘点其他铺子。一是看这些铺子经营有无问题,二是看有无以次充好等现象,三自然是看看各个店铺的营收情况。

这么一查,还真查出不少问题。

比如,林家有三个杂货铺子。杂货铺子因为卖的东西比较多比较杂,有的好卖,有的不好卖。往往是好卖的就多囤些,免得有人来买的时候没货;不好卖的就少囤些,免得货物积压。但这三个杂货铺子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便是好卖的东西全部断货,据说已经断了一两个月;不好卖的则积压在仓库里,堆积成山。

查探之下才知道,原来是管杂货铺的买办叫吴二的人贪婪徇私。一些平日用不到,而且价格也高的东西,因为不好卖,那些贩卖之人便买通吴二,将那些东西以高高的价钱卖给他。这便直接造成了物品成本过高,杂货铺卖的时候价格自然更高,也就更加不会有人买了。至于那些日常动用的必须之物,因为用的人多,不愁卖,贩卖之人便不肯给吴二银子,吴二便不买他们的东西,铺子里自然也无货可上。

渐渐的,铺子的生意越做越差,无限循环下去。

还有许多,有买办虚报物价的,有掌柜中饱私囊的。黛玉都将这些人的名字记了下来,回过林如海之后,一概按规矩行事,该撵出去的撵出去,该打板子的打板子,该报官的报官。

不过一两个月的功夫,林府各个铺子的风气为之一变,送来的账册子先是收益也增加了不少。

这并不是说从前铺子的收益就不好,只不过个别铺子因为管理不善而亏损,总体还是比较不错的。

一番折腾下来,聚丰绸缎铺也已经整修完毕,除了进了各处时鲜花样的布匹之外,还请了两个从宫里放出来二十多岁的美貌宫女。据说从前都是伺候宫里的贵人的,很擅长肌肤保养,专门想来访的太太小姐们传授一些保养秘法。

宫里的宫女到了年龄,如果还没有被皇帝宠幸的话,按规矩是要放出宫自行婚假的。但因为放出宫的宫女年龄均实在二十五以上,早过了正常女子婚假的年龄,若出身高贵还好,如若不然,想嫁个好人家不是很容易。一般要么嫁做继室,要么便是给富贵人家做妾。当然,也有不少心气高的,自以为伺候过宫里的贵人,身份便比旁人高了一等,不屑上述两种命运,宁愿青灯古佛伴一生的。甚至有的穷苦人家的女孩子,无处安身,最终沦落风尘的也有。似这般被聘请出来,教授女人们保养方法,而且还有大把银子拿不用依仗父母兄弟过活自食其力的,已算是不错了。

聚丰绸缎铺改头换面的消息很快便在扬州闺阁贵妇圈传开了。

开始时,人们还半信半疑,有几个妇人怀着忐忑的心情去看了看,结果发现里是真的改头换面。门面扩大了,分了男客区和女客区,女客区不再是伙计跑堂,而且清一色十几岁的女孩子,态度又好,嘴又甜,穿的是时新花样统一的服装。卖的东西也好,跟别处店铺的价钱差不多,关键是服务质量远超别处,还有两个宫里出来的女人传授肌肤保养的秘技。女人们哪个不想永远貌美如花的,何况这些贵太太们,哪个家里不是小老婆一堆,想要拴住家里夫君的心,没有容貌怎么行?

最开始去的人回家后,试了传说中保养秘法,都是大为惊喜。

很快这事便在贵妇们中间传开了,后来连未出阁的女孩子们也都知道了。

一时间,聚丰绸缎铺门前可谓是车水马龙。从各地贩来的布匹很快便卖的差不多了,林黛玉只得积极派人再去各地进货。

郑莉华来见黛玉的时候,穿了一件米黄镶领墨绿底子黄玫瑰纹样印花缎面对襟褂子,下面是粉色水仙散花绿叶裙。黛玉笑道:“今儿你这身大半倒素雅。”摸了一下,又说,“嗯,这料子也不多,哪里买的?赶明儿我也买一匹做衣裳穿。”

郑莉华道:“是通茂绸缎铺。”

似是怕黛玉想不起来似的,赶忙又补了一句,“就是上次咱俩一起去首饰铺子,半路上碰见一男一女吵架,你让停下,我还说那个铺子里的绸子不好的,你可还记着?”

林黛玉“噢”了一声,暗道:原来是自己家的铺子,倒不用买了。

不过她上次既然没告诉郑莉华铺子是自己家的,如今再说也不好,再加上她也想知道如今扬州城里的人对那件铺子的看法,便笑道:“你不是说里面的绸子不好,如今怎么又巴巴的去买了来,而且还穿在身上?”

郑莉华有些不好意思,淡淡一笑道:“原来是不好,现在又好了的。”

“这话怎么说?”黛玉问。

紫鹃、雪雁,还有旁边的几个丫鬟都抿着嘴儿小。郑莉华不知道,她们可都知道那间铺子是自己家的产业,而且就是在姑娘的整治下才一鸣惊人生意火爆起来的。

“林姐姐你可真得去瞧瞧!”自从上次她整日,黛玉送了她一套赤金点翠的头面,二人便日渐熟识起来。郑莉华钦佩林黛玉的修养、气度,林黛玉则喜她活泼乖觉且言语奇特,常常令人发笑。渐渐的,她也不在喊林黛玉林姑娘,而是称呼为林姐姐,林黛玉也称其为妹妹。

说着,郑莉华睁大了眼,突然神采飞扬起来。

“就在半个多月钱,聚丰绸缎铺突然重新开张了,分了男客区和女客区,还有雅间,便是妇人姑娘们去也不必担心不方便了。而且他们还新换了掌柜,女客区跑堂的也不再是伙计而是丫头,姐姐你不知道,七八个长相清秀的女孩子穿着统一的衣裳跑堂,瞧着十分的新鲜。最可贵的是他们的装饰,你去看看就知道了,保证让你耳目一新。”

说到这里,她一拍额头,道:“还有一种叫做沙发的东西,坐上去软绵绵的很是舒服。”

“那我倒真要去瞧瞧了。”黛玉说这话也不全是敷衍,自绸缎铺改头换面,她还真没去过。以前听周航说那里多热闹倒还没什么,如今再听郑莉华说,倒有些心痒痒的。

郑莉华还在自言自语的嘀咕:“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的主意,亏他是怎么想起来的?”

最近,扬州城还有一件事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知府小姐成亲了,不是大小姐,也不是嫡出的二小姐,而是三小姐。嫁的故事世家子弟,也不是读书的公子,而是年纪四十有余死了夫人又续弦的吏部侍郎。

传言,吏部侍郎是个好色之徒,已经有了嫡子庶子嫡女庶女一堆。

传言,吏部侍郎死了夫人不到一年,就娶了续妻。

传言,从定亲到成亲,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传言,知府小姐是哭着上的花轿。

传言有很多,但都改变不了事实,顶多大家谈论起来的时候唏嘘一番。

林黛玉可顾不得这些传言,聚丰绸缎铺的经营非常的成功,她正忙着推广到其他铺子呢。有了周航的帮助,事情进行起来倒很顺利。扬州城几家亏损的铺子如今都已经转亏为盈,有布匹铺子,有杂货铺,还有一个木头铺子。因为林家一向低调,便是置办这些产业的时候知道的人就不多,所以大家还不都知道这几家铺子均是林家的。

不过,最近扬州城议论纷纷,人们纷纷猜测这几家铺子幕后是一个东家。

不然,手法怎的如此一致?

当然,也有人持反对一间,毕竟凡事但凡有了一便有二。有了第一家因此而盈利的铺子,很快便会有人模仿。

转眼到了五月,因是回扬州城的第一个端午节,黛玉打算好好祭祀一下亡母。前几年在京城贾府,毕竟是个外人,也不过是私下里烧点纸钱缅怀一下,未有大祭。因林家祖籍苏州,贾敏亡故后便葬在苏州的祖茔之中,只有牌位贡在扬州府中。

林黛玉拜祭过牌位之后,便携丫头们去城外的尼姑庵打醮,一是祭祀母亲,二是为父亲祈福。林如海因公务繁忙不能亲自送女儿过去,不过他倒是派了很多人马跟随。由李峰带头,跟着好几个管家并许多小厮开路,后面则是李峰媳妇带着许多妇人,还有许多的丫鬟,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黛玉坐的是一辆八宝璎珞车,周航也跟她一起。后面是紫鹃和雪雁的车,车里除了紫鹃雪雁,还有一个丫鬟,便是慧儿。因为盗窃、谋害无辜、罔顾人命等罪,她的母亲及两个兄弟都被判了斩首之刑,秋后便是问斩之时。慧儿没有再去看他们,黛玉倒是他们一直闹着临死之前想再见女儿、妹妹/姐姐。黛玉征求了慧儿的意见,慧儿念着生恩,只是派人送了一套被褥几件衣服,并让人告诉母亲,既然卖了她便再不相干。

至于,她那一兄一弟,更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慧儿病好了之后,黛玉便将她接到自己院里,平时做些轻巧的诸如绣花之类的活计。渐渐的发现慧儿但是个不错的女孩子,既有紫鹃的细心,又有自己的淡然,为人又十分的体贴,对自己又忠心,这是十分重要的。毕竟细心的丫鬟常见,忠心的丫鬟可不多。紫鹃是一个,雪雁也是一个,如今又多了一个慧儿。

大户人家的女孩子,包括丫鬟在内,都是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难得出来一次,黛玉便也带着慧儿出来散散心。她与雪雁不同,那丫头是个没心没肺的,什么事都不往心里放,慧儿则是个有心的,前些日子又经历了那样不好的事,黛玉就怕她搁在心里,对身子不好。

她虽然有灵泉水,却也只能治得了身体之病,却治不了心病。

尼姑庵名字叫做影梅庵,坐落在城外的一座小山上,香火很旺,扬州富贵人家的太太和小姐们打醮或平日烧香拜佛多往此处。林家对其也有供给,以往贾敏在世时也常带黛玉过去的。贾敏去世后,林家也没断了供给,每逢年节之时还要加倍的送香油钱。林如海之女林黛玉回来的事,但凡扬州的体面人家都知道了,影梅庵的住持静空师太常常到各府门中走动,自然也早就听说过了。因此,听说黛玉要来庵里打醮,一早便派了许多姑子在山门外迎接。

静空师太已在大殿内等着了,见了黛玉,先是很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含笑迎了进去。

黛玉先拜了菩萨,然后便由静空师太带着进了禅室,说了会儿话,临走送了黛玉一个护身符。山里空气好,树木都比别处长得十分茂盛葱郁些,昨晚刚下过一场小雨,水汽很大,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气息。远处是一座小土山,山是碧绿的,远远望去雾气蒙蒙的,如同身处仙境中一般。

几个小丫鬟嬉笑着走来,说已经安排下净室,师父吩咐她们带贵客过去。黛玉想在山中转一转,便吩咐紫鹃、雪雁等带着丫头们过去铺设,横竖这山里也没有外人,她自己玩一会子再回去。

紫鹃:“这如何使得?姑娘是什么身份,身边怎么能一个人都不带,要是渴了饿了,想找个人伺候也不能够。”

黛玉道:“这里到处都是人,我到哪里还讨不来一碗水喝?就属你聒噪!”

紫鹃知道黛玉这么说并不是生气,倒是有些开玩笑的成分在。仗着黛玉素日和善好说话,而且并不介意下人的略微顶撞,便笑道:“姑娘说我,我也要说。姑娘是千金之体,与我们这些人可不一样。这山里虽然没有野兽,我方才倒见了几条够,在那里乱吠,万一冲撞了姑娘岂不是我们的罪过。况且来的时候老爷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们好好伺候姑娘,这要万一出了什么事,回去老爷问起来,我们了可吃罪不起。姑娘您行行好,好歹身边带两个人,权当可怜我们这些下人罢了,我也好交代的。”

紫鹃说出来这么一箩筐的话,若是不停,黛玉觉得自己好像罪过似的,只好嘟嘟嘴,抱着她的手嗔道:“好了好了,我的好紫鹃姐姐,求你别再念叨了,比老妈妈们还??拢?掖?嘶共恍忻矗俊?br>

说着便看向怀中的小猫,伸出手指点了点猫耳朵,嘀咕道:“你瞧,想和你清净逛会子都不行,罢了。”

小猫回了懒懒的一个眼神,低低的叫了一声。

黛玉不由抿了抿唇,嘴角弯出了一抹好看的角度。旁边站着四五个才十一二岁的小尼姑子,往常日日在庵中念经,虽见过几个绝色女子,却都不如黛玉这般出水芙蓉、冰肌玉骨,一时都看得呆住了,跟施了定身法似的。

“紫鹃,你说我带谁才好呢?”

黛玉问了一句,众小尼姑才猛然见醒转,幻想一看,低下头,都觉得不好意思起来。

紫鹃想了想,说:“不如就让慧儿跟着您吧,还有这个小师父。”说着她拉了一个稍微大些的小尼姑,瞧着有十四五岁的样子,人也机灵,“咱们是第一次来,自然是人生地不熟的,有一个小师父做导引也不至于迷了路。”她自己要去整理黛玉的居室,那些小丫头们并不清楚黛玉的习惯,什么东西摆什么地方,紫鹃怕她们放的不合适。雪雁呢,又不够细心谨慎,怕她照顾不到。

黛玉说了声好,便带着周航并慧儿和那个小尼姑穿过一条小径,往后院走去。

周航被黛玉抱在怀里。他好像比一般的猫长得快些,虽然如今才半岁,身子已经差不多长成了,加上吃的精致,身上的肉也多,抱起来沉甸甸的,不大一会子黛玉便觉得胳膊有些酸疼,便不由自主的将重心换到了另一个胳膊上。

觉察到的某猫便死活不肯再让黛玉抱,挣扎着要跳下来。

怕他跳下来摔着,黛玉只好弯下腰将其放下。

一下地某猫都撒着欢转了一圈,围着黛玉又转了一圈,然后便迈着欢快的小碎步竖着棕黄的小尾巴往前跑,跑了有三五步远的时候便停下来,歪着头瞧黛玉,一直等到黛玉赶上为止。然后在往前跑,跑几步再回头等。他那一身毛发养的极好,加上周航爱干净,每天都要在灵泉里泡泡身子。因此身上十分干净,一点子猫狗身上的异味都没有,毛发根根发亮,蓬蓬松松的煞是可爱。

看得跟着的小尼姑在那赞不绝口。

因此,山间的瓦舍屋栏之间便出现了这样一副场景。一只小猫在前面跑,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姐带着一个丫鬟一个小尼姑跟着后面走。

慧儿是话不多的,以往她随黛玉出去,也是黛玉在前面,她就在后面跟着。

小尼姑除了被小猫萌化的时候说了几句夸赞的话,其他时候也多是沉默的。

但凡各类庙宇、道观,往往都有自己的菜田,平日由小和尚小尼姑们照料,供给庙内诸人及来往香客的斋饭。影梅庵自然也不例外,黛玉因没见过种菜浇菜,所以想去看一下。

菜园子在后山,绕过正殿,走过一条小径,再穿过一片竹林便到了。

小尼姑带路,引着众人往前走。

黛玉因问那小尼姑法号为何,在这里修行几年了。

小尼姑停下脚,双手合十道:“贫尼法号本尘,十四年前尚在襁褓中的我被父母遗弃在山门之外,身上已有一张纸,写着生辰八字,是师父收留了我。”说道最后念了生佛。

黛玉叹了一句道:“原来小师父是在这庵中长大的,失敬失敬。”说着双手合十施了个礼。

本尘也双手合十还了礼,因问:“听闻林姑娘前几年一直住在京中。都听说京中繁华,达官贵人很多,极讲究排场的。不知道京中的寺庵庙宇比扬州如何?”

黛玉笑道:“不瞒小师父,我虽在京中住了三年,但因为身上不好,每日请医问药尤嫌不足,从来没出过门子的,更没去过那里的姑子庙。”

本尘听罢,叹了一声可惜。

说话间几人已经到了后山,看到了菜园子。

菜园子是用篱笆圈起来的一大片空地,里面长了各样蔬菜,一眼看去绿意盈盈的,黛玉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五六个小尼姑正在担水浇菜。吵吵闹闹的,这个说你弄湿了我的衣裳,那个说你弄湿了我的鞋子。

本尘笑道:“这些菜,林姑娘可都认得?”

黛玉道:“认不全。”说着便指着,“我认一认,你看我说的对不对?”

“这个是豌豆,那个是蚕豆,这个是青菜,那个细细长长的是韭菜。”黛玉一个一个的指,说着说着不由皱起了眉头,指着一片绿苗苗说,“这个倒不知是什么,瞧着像是葱,但这上面冒出来的又不像葱。”

本尘笑道:“那个是大蒜,顶上冒出来的是蒜薹,拔下来炒着吃,很香的。”

黛玉道:“蒜薹我知道,前几日我还吃呢,没想到见了倒不认得了。”

本尘道:“林姑娘是高门大户的千金小姐,能认得这么些已经很不错了,不像我们打小跟着这些东西打交道,闭着眼都能说出来是什么。”

小尼姑们浇完了一桶水,吵闹着又挑着桶去抬。

黛玉问:“这些蔬菜一天要浇几次水,都要这些小师父们去抬么?”

本尘笑道:“一天浇两次,早上一次,傍晚一次,若是天旱的很了,中午还要浇一次的。浇水的活儿想来都是年纪小的姑子们做的。主持师太说她们年纪小,好调皮任性,做这种浇水的活儿可以锻炼她们的心性。”

又有几个小尼姑抬着水进来了,黛玉接过他们舀水的瓢,也试着浇了会儿菜。

恰逢静空师太派人来摘蔬菜瓜果等预备斋饭,黛玉便随她们一道去摘水果。距离菜园子不远,还有一片篱笆圈起来的空地,种的是西瓜。西瓜有的熟了,有的还没熟,但基本都已经成型,圆滚滚的铺了一地。像尼姑们请教了如何辨别熟透了的西瓜,黛玉也蹲在地上一个个的查看。

曲起手指扣了扣瓜皮,黛玉叫道:“本尘小师父你来瞧瞧,这个可是熟透的?我按你教的方法试了试,这个瓜敲起来是‘咚咚’十分清脆的声音。”

本尘忙过去,也曲起手指敲了敲,道:“没错,这个是熟透的。”

黛玉看向在一旁抓着西瓜藤无聊的荡秋千的周航,得意的一笑,眸子里满是欣喜。本尘地上一把小剪子,黛玉拿了剪子毫不犹豫的将瓜蒂剪断。

慧儿上前道:“奴婢先帮您收起来吧。”

黛玉指着一个朱筐子道:“你先方框里,等我再挑一个,一块抬了去给紫鹃、雪雁她们吃。”

摘完西瓜,又去摘樱桃,摘完樱桃,又去摘桃子。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午饭时分,黛玉本想在山上逛逛,却也逛不成了。这倒没什么可气馁的,横竖她要在这里一连打三天醮,有逛的时候。

静空师太给黛玉安排的是一个颇为幽静的小院子。里面种着芭蕉、海棠、石榴等树木。黛玉回去的时候,紫鹃早带人整理好院落,在院子里的石榴树旁安置了软榻、桌椅,摆好了茶水果品等物,但等着黛玉回来。

“紫鹃、雪雁,快出来,瞧我给你们带什么好东西来了?”

黛玉走进来,便笑着喊了一嗓子。

紫鹃正和雪雁两个人坐着打牌呢,闻言倒惊了一下。

众人都道:“姑娘回来了。”

紫鹃、雪雁忙起身,但见黛玉正笑着走进来,左边跟着小猫,右边是慧儿,身后还有两个小尼姑抬着一个筐子,不由笑道:“姑娘可回来了,方才我和雪雁还念叨呢,姑娘出了家门倒是自由了,害得我们在这里干等,再不回来,我们就要找去呢。”

黛玉道:“我就在庵里,又丢不了。况且这是尼姑庵,又没有男人,有什么可念叨的。除了咱们这些人外人再进不来的,连咱们自己家跟来的男人们都在在山门外面安营扎寨,没有传唤不许进来呢。”

说着,便命人将今天摘的水果都抬进来。

听说是黛玉亲手摘得,丫头们都十分稀罕,都围上来看。

有的说:“姑娘,真是您亲手摘的吗,奴婢们打小就在府里伺候,还没见过长在地里的西瓜呢,下次带我们也去看看看可好不好?”大户人家的宅院规模都不小,里面亭台楼阁、花园等都有,除了各种名贵花草,种些苹果、樱桃、石榴等果树的也很常见,但是在家里种西瓜的委实稀少。因此,这些打小便被买进林府的丫鬟很多都没见过西瓜,因此心里好奇也不足为怪。

黛玉道:“这有什么难的,这庵里便有许多,你们谁要是想看,一会子让小师父们带你们去便是。”

紫鹃笑道:“姑娘好心,放她们去玩,自然是姑娘宽仁。可万一一会子她们都走了,谁来伺候姑娘。”

黛玉摆手道:“无妨。”

一时丫鬟们说说笑笑的将水果拿去洗了,西瓜切开,樱桃摘掉梗儿,都摆在果盘里端来。黛玉招呼众人都过来吃,今天是例外,不必讲究太多。她虽然如此说,那些丫头们却不敢真的不讲尊卑。黛玉只得命人另外切了许多,也装在盘子里,另置了席面,让丫头们坐在一处。

黛玉挑的两个西瓜都是熟透了的,瓜瓤红红的,很甜。因西瓜是凉性的,黛玉不敢多吃,只吃了两块便停下。刚结果紫鹃递来的帕子擦了嘴,扭头一看,周航正趴在一块西瓜上啃呢,还像模像样的两只爪子捧着,模仿人的动作,不,不是模样,是压根就是人的东西,吃的满头满脸都是。

黛玉不由得笑了,只得命丫鬟打水,自己先洗了手,再将小猫也彻底清洗一遍。

却说,林黛玉带人浩浩荡荡的出了扬州,到尼姑庵打醮之事,很快便传遍了扬州的各个有头有脸的府门,纷纷打发人送东西来。郑莉华还特意派人送了一封信,埋怨黛玉出来打醮怎么不叫着。还说今儿收拾了东西,明儿她也要来呢。

郑莉华的计划搁浅了。原因是,当天夜里,突然下起了暴雨,电闪雷鸣吵得人一夜睡不安稳,其中还夹杂着鸽子蛋大小的冰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超能农民工 赘婿归来 巅峰游戏制作人 浪潮 他身上有条龙 五代梦 极品上门女婿 砸锅卖铁去上学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相关推荐:
木叶:从拘灵遣将控制九尾开始我在纽约做法外狂徒我抢了一艘外星母舰肌肉大导演明末:我行我上了啊!从地错开始的职业传承瞬间升级系统秒速成神红楼第一闲王大爷的华娱我只是喜欢你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