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十章 修道的六大环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篇修道(无为才能悟道)

第十章修道的六大环节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开始经营思虑并混而为一之后,能够不脱离吗?凝练气息而趋于柔和之后,能够像婴儿一样吗?以玄览之法净化,能够没有瑕疵吗?爱护民众和安定天下,能够顺其自然吗?众妙之门时开时合,能够像母xìng一样吗?明了清晰,洞察一切,能够没有知见吗?现象和念头产生着,成长着。虽然产生了,却并非真的存在。当我们想要有所作为的时候,也不能依靠它。其成长并没有一个可靠的根据。这可以称之为整个世界的特xìng。

简释:

在第二章中,老子告诉我们,我们看到和想到的一切都是对立地存在着的,归根结底,都是我们的心灵编造的,所以,我们应该超越于现象之外而无为,超越于语言之上而不言。至于那些世俗的功业,都是转眼即逝的,根本不值得追求,所以,我们必须放弃那种奋发有为的心思。奋发有为的心思越来越淡了,修行之路就正式开始了。

1、“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载:开始。《孟子·滕文公下》:“汤始征,自葛载。”

营:经营,管理。

魄:古人认为,人生前为魂,魂入胎而成魄,魂离体则魄散而人死。魄与身体是不可分的,它就是通常所的这个充满思想和感情的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习惯于运用这个我,比如我要挣钱,我该如何挣到钱等等。却很少经营这个我,比如我为什么想挣钱呢?它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后者就是“营魄”,也就是自我反省,即将自己的心事管理一下,经营一下。

按照老子的教导反省之后,觉得整个世界都是真假难辨的,进而觉得贫富贵贱,善恶是非,真假得失等等其实全都是相对的,斤斤计较,争来斗去的,全都是自寻烦恼。对立没有了,心灵中再没有分别了,这种混而为一的状态就是“一”,保持这种状态就是“抱一”。

需要注意的是,意守丹田并不是“抱一”,否则的话,一生只爱一个人,一心钻到了钱眼里,这也是“抱一”了。认准了一个目标,这是专一或守一,即只关注一种东西。“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当我们只关注一种东西的时候,就会排斥其它的东西,那些被排斥的东西就是“二”了。将所有的东西都看成是一样的,将自我与天地混为一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才是真正的“一”。

之所以要意守丹田,是因为我们的心思太复杂,太多变了。正所谓心猿意马,而丹田就是一根拴住猿马的柱子。等到猿马都老实了,安静了,将柱子一丢,就进入既无猿马,也无柱子的“一”了。“能无离乎?”作为一个修行者,必须永远保持这种心态。果真如此,“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然后就能够“归根曰静”了。

2、“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专:专注。有版本作“抟”,意思是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取“抟”字。

《孟子·公孙丑上》:“气一则动志,志一则动气。”肚子好饿,饿得人心慌意乱,这是“气一则动志”,是生理支配心理。意志力好强,强到利刃刮骨,关羽连眉头都不皱一下,这是“志一则动气”,是心理支配生理。

“专气”是专注于气息,即让鼻头的呼吸做主,不理睬那些纷飞的念头,让心灵随着呼吸的来去而来去,久而久之,纷飞的念头就被收服了,这是“气一则动志”的运用。“抟气”是守住清静的境界,是让心灵做主,不理睬生理的各种反应,久而久之,气息和身体就被收服了,这是“志一则动气”的运用。意守丹田和“抱一”都是由心灵主导的,都属于后一种。

情绪激动的时候,呼吸就会非常的粗重。思想斗争非常激烈的时候,眉头就会皱得很紧。“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没有分别就是“中”。在“抱一”的状态中,没有情绪的波动,也没有思想的斗争,呼吸就会很柔和,身体也会很柔软,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这是“抱一”之后的自然反应,也就是身心会很轻松,很舒畅。

3、“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男人一上街,就到处扫描美女。我们习惯于盯着一个事物看,或者是盯住一件事情想,肉眼和心眼都具有明确的指向xìng,都是非常狭隘的。“玄”是眼前之万物和心中之思想和情绪的总称,是最宏大,最宽广的,是没有取舍地包容一切的。所谓“玄览”,就是消除其指向xìng,不再纠缠和执着于一物一事,将肉眼和心眼都放开一,放到最大。没有内外之分,没有自他之别,让整个世界同时呈现。

让整个世界同时呈现,并不是世俗所的总览无余,总览天下,因为这种法是将自身置于天下之上或之外的。把自我与天地分开,那就是“二”,而不是“一”了。庄子:“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不毁不成。”像洁净的镜子一样,既不排斥什么,也不期待什么,既不毁灭什么,也不创造什么。僧粲:“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我就是天地,就是大道。或隐或现,一切都在其中浮沉。我全都知道,却并不参与。这才是“玄览”。

这是“抱一”之后的心理状态。要做到这一,就必须消除那种具有指向xìng的,狭隘的看事物和想事情的习惯。这种习惯都是从自我出发而指向别物的,都是“二”,甚至是“三”,乃至于“三生万物”。然而,这种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时不时地就会冒出来。对于“玄览”来,就像镜子上的瑕疵一样。

进入了“一”,也就同时进入了“玄览”。习惯冒出来了,肉眼和心眼变了,就立刻“涤除”之,让它再次恢复到“玄览”的状态。“能无疵乎?”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和艰难的,一不心就回到老路上去了。行住坐卧,不离这个。清静才能玄览,玄览是清静的延续。

4、“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道在寻常rì用间。既然活着,就不可能不与社会打交道。将“抱一”和“玄览”的状态贯彻于现实生活之中,这种没有分别心的行为方式就是“无为”。人们常神仙是游戏人间的,这并不是不负责任的肆意妄为,而是在教导我们,做人应该乐观一,轻松一,别把人生当做一种沉重的工作。就像孩子玩心爱的玩具一样,是教我们享受人生的苦与乐的。这是“抱一”之后的社交状态。

第七章过,顺从于自己的本xìng,这是常人的无私与无为,这是没有人间之我。顺从于天地的运转,这是修行者的无私与无为,这是没有天地之我。“爱民治国”,这句话提醒我们,无为者是有爱心的,是但愿天下太平的,所以,不要把顺从本xìng和天地,当成了胡作非为的借口。事实上,一个不为世俗的名利和美sè所动的人,一个不受任何关于天地的真理支配的人,其情感上是不可能心存恶意的,其理xìng上也是不可能存有门户之见的。

5、“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在“抱一”和“玄览”的状态中,万物来来去去,心中的念头也起起伏伏。像天地一样,我既不毁灭什么,也不跟随什么。一切都是我的心灵编造的。当我只是笑看风云,却并不参与的时候,万物和念头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后一个个地就会自动消亡。《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无修之修,是最高的修行法门。所谓禅宗,应该是道家化了的佛教。

心地越来越清静,然后,心里的念头彻底消失了,再也起不来了,眼前的现象也消失了,变得空无一物,唯有一个孤零零的自我在那里。因为我知道念头没有了,我也知道现象没有了,这个清清楚楚地知道这一切的,就是真正的自我,也就是第六章所的“神”,以及第十六章“归根曰静”的那个“根”。

百丈怀海:“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xìng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一切都消失了,就如同藏入黑暗之中了,于是清清楚楚的自我就成了黑暗之中唯一的光。其实未必真的有光,只是与黑暗对比之后的一种自我感觉而已。越是清静,这种感觉就越强烈,甚至于像太阳一样耀眼。

天门,即“众妙之门”,也就是清静之后的那一团灵光。灵光现,即是天门开。《金刚经》:“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在万物皆空,灵光独耀时,有的人会畏惧于那个空,有的人则会欣喜于那道光。无论是什么反应,都破坏了“玄览”和“抱一”的清静。清静一失则灵光隐,即是天门阖。这种情况将反复出现,这就是“天门开阖”。

“能为雌乎?”此时此刻,我们应该像怀孕的母xìng一样,别乱乱动,要记得自己怀孕了,别瞎吃瞎喝,要让孩子自然孕育,也就是勿忘勿助的意思。张三丰:“守其清静自然曰勿忘,顺其清静自然曰勿助。”前面刚刚过,“能无离乎?”始终“抱一”就对了。不要有我将悟道,我要悟道之类的想法,要始终将自我与世界混而为一。时机一到,天门轰然破碎,自我与大道打成一片,再也不分彼此。婴儿出生了,我也悟道了。

6、“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第十六章:“知常曰明。”所以,“明”指智慧。白与黑相对,指见闻。无所不知,无所不见,这就是“明白四达”。悟道者见常人之所未见,自然是能常人之所不能,如同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肯定是具有一些奇特和强大的本事的。即使如此,也不能自信过头了,因为“道可道,非常道”。

当悟道者宣扬自己的主张的时候,一张口,一动手,其后果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因为世界是变化的,他的言语和行为也将随之而变。至于将变成什么样子,决定权在听众那里,在天地那里。老子:“强梁者不得其死。”如果悟道者强行而为的话,能不能死得其所倒在其次,关键是他入世太深了,不知不觉地就将自己与天地对立起来了,然后,他的道境就崩溃了,又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常人了。一切神通,都将烟消云散。曾经的教主,就成了世人眼中的疯子。

“能无知乎?”绝对正确的主张是不存在的。就像去庐山一样,有人站在侧面,就给他讲从侧面去庐山的路,有人站在近处,就给他讲从近处去庐山的路。释迦摩尼:“我法四十九年,其实一句话都没有过。”遇到的人不同,讲的道理就不同,所以,悟道者应该是随缘的,是没有固定的知见的。

7、“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抱一”之后,就能“专气致柔”,就能“玄览”,就能“无为”,就能打碎“天门”,就能“明白四达”。从头到尾,不过只是一个“抱一”而已。要做到“抱一”,就必须放下世俗的追求,就必须看破现象世界的虚幻本质。正如第二章所做的那样,老子再次否定了眼前的世界。

蓄,积累。在“生之”之后,就像在种子发芽之后一样,“蓄之”是成长的意思。

宰,主宰。“生之蓄之”的物质基础,或者是主持人,也就是万物产生、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玄德:天地万物的特xìng,心中之思想与情绪的特xìng。

麦芽的成长由麦种主宰,所有的种子都由分子主宰,分子都由原子主宰,分析到大道那里,却发现没有任何主宰,因为大道中没有任何具体的东西。佛家讲缘起xìng空,一切法皆由心想生,既无创世主,也无物质基础,和老子是一致的。

“玄德”不是指圣人的幽深修养,否则“长而不宰”就不通了。当圣人将一种东西创造出来,并促成它长大成熟的时候,就算今后不再控制它了,实际上他已经控制了。就像制造汽车一样,汽车已经造好了,就只能按照其设计运行了。再,连汽车设计师都做得到的事情,似乎也不足以显示圣人的高深修养。

“玄德”也不是指大道的无私特xìng。大道是永恒不变,所以,它并没有创造任何东西。就像一团橡皮泥,有时候像狮子,有时候像楼房,无论变成什么样子,它始终还是橡皮泥。我们看到狮子一年年长大,楼房越起越高,那是我们的事,和大道无关。把狮子和楼房的特xìng成是橡皮泥的特xìng,这是不对的。

“是谓玄德”,“是谓”二字告诉我们,“玄德”只是一种勉强的法。玄是假的,所以玄德也是假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他身上有条龙 巅峰游戏制作人 极品上门女婿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超能农民工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浪潮 五代梦 砸锅卖铁去上学 赘婿归来
相关推荐:
僵尸战争天下群芳海之蓝最强大脑歧屠苍天霸体全能天才混都市五世阴阳路大漠谣逆乱青春伤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