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十三章 无身方能彻底无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无身方能彻底无yù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受宠和受辱你都紧张不安,高贵和大患都在你的身上。什么是宠辱若惊?求宠者处于人下,得到了你紧张不安,失去了你也紧张不安,这就叫受宠和受辱你都紧张不安。什么叫高贵和大患都在你的身上。我之所以存在巨大的烦恼,是因为我在意这个身体。等到我忘却这个身体了,我又存在什么烦恼呢?所以,把身体看作最贵重的而行走天下,你就可以遨游天下。把身体看作最爱惜的而行走天下,你就可以承担天下。

简释:

特殊时期的时候,zhèng fǔ强迫和尚和尼姑还俗,并且逼迫他们吃肉和结婚。有的人不肯妥协,其中的很多人被打死了。有的人妥协了,其中的很多人都无脸回庙了。如今的出家人大都是拿工资的,甚至是有行政级别的,真心修行的实在是太少了。

有时候,活下去是很难的。再怎么超然寡yù的人,为了活下去,也可能陷入争斗之中。如此一来,“抱一”和“玄览”就被破坏了,修道之路也就断绝了。当“为腹”都没有办法的时候,一个真正的修道者,就必须做到无身。孟子:“舍生取义,杀身成仁。”释迦摩尼割肉喂鹰的故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1、“宠辱若惊”和“宠为下”

若:你。

当我们有求于人时,受宠是惊喜,受辱是惊惧。“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无论受宠或受辱,主动权都cāo纵在别人手里,所以得到了时唯恐失去,失去了时更是如丧考妣。总之,心里始终是惶恐不安的。

2、“贵大患若身”和“吾有何患”

当我们身居高位,掌握着主动权时,那些得到我们宠爱的人希望我们永远宠爱他,而且其要求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甚至于想将我们拉下马来,然后自己坐上去。因为那些卑躬屈膝地来祈求我们的人,他真正想要的,并不是我们的爱,而是我们将会恩赐给他的那些东西,也就是金钱、权位和美sè等等。也是因此,当来了一个比我更高贵的大人物时,其忠诚就很成问题了。至于那些一无所获,甚至于受过我们侮辱的人,他们是一定会以我们为敌的。

患:主观上的忧虑,烦恼,如患得患失。祸:客观上的灾难,如天灾**。身居高位者未必会有灾难,但一定会有烦恼。地位越高,牵扯到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就越大,要cāo心和忧虑的事情就越多。一旦出现失误,受到的打击就越强。高处不胜寒,那种压力并不是谁都承受得起的,所以身居高位的人,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心脏。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身份越高,摔得就会越重。常常只有死了,才能让其对手安心。一想到失败的后果,就再也无法安心了,所以,连曹cāo这么强大的人,也会疑神疑鬼,患得患失的。“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最好的选择就是超然于成败和生死之外,哪怕是身死人手,也毫不在乎。如此一来,经历还是那些经历,心态就健康多了。

3、“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贵以身:以身为贵,即将自己的生命看着最贵重的。

寄:旅店。如“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爱以身:以身为爱,即将自己的生命看着最可爱的。

第七章过,身体才是最可贵的,任何可贵的事业都必须通过它去实现。身体也是最可爱的,任何可爱的享受都必须通过它去品尝。把自身看得重于一切,爱自身也胜过了爱其它的一切。表面上看,似乎很自恋,其实是重视根本和超然物外的意思。

一个看重自身的乐趣而轻视社会舆论的人,他是没有所谓的事业心的。就像一位旅游爱好者,肉身就是他的旅店,天下就是他的风景区,而人生则是一场又一场兴致勃勃的旅游。哪怕是一些惊险与糟糕的经历,也会成为有趣的回忆,从而激励他踏上新的旅程。普通人则不然,他们太看重成败了,于是喜欢顺境,讨厌逆境,巴不得万事如意才好。挫折多了,就会怨天尤人,然后就会畏惧和逃避。所以,只有前者,才能轻松地应对人生的各种处境,即“为天下”,才能快乐地游玩整个天下,即“若可寄天下”。

一个爱惜自己的健康而轻视外物价值的人,他是没有所谓的贪yù的。其工作并非为了金钱和权势,而只是因为他喜欢这个工作,所以,其工作热情和责任心都是无可厚非的,这是“为天下”。当他“不得已而临莅天下”时,因为他并不在乎这个位置,所以不会有那种患得患失和疑神疑鬼的毛病,其公正与廉洁也是令人放心的,这是“若可托天下”。

4、谁是最不怕死的人

世间有许多不怕死的人。比如为了爱情而自杀的,为了真理和正义而捐躯的,为了钱财而铤而走险的等等。只要死是值得的,能够维护或获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很多人都是勇于赴死的。孟子:“生,我所yù也。义,亦我所yù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生死观是将生命与其它东西相比较,权衡轻重之后而有所取舍的。

人们常常只是将生命当做一个权衡轻重的砝码,一种实现愿望的工具,所以,人们真正重视的并不是生命,而是其它的什么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是不怕死的,只要觉得那个东西高于生命就可以了。同时又是相当怕死的,感觉生命高于那东西的时候,就会如此了。如果孰轻孰重难以分辨,就会生死两难了。

天下皆知生之为生,斯死矣!上述的生死观是不可能完全忘怀生死的。只要我们心存计较和取舍,就一定会有怕死的时候。不仅如此,身居于下时宠辱若惊,身居于上时忧患无穷,所有的不安与烦恼,也都是这种计较和取舍造成的。

“和其光,同其尘。”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一切,没有了计较和取舍,就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因为他并不认为外物高于自己,所以,他能够真正地看重和爱惜自己。又因为他并不认为自己高于外物,所以,当死亡降临的时候,他也不会畏惧。老子曰:“以其无死地。”事实上,他是没有生死的对立观念的,因为在他的眼中,万物和我都是一样的。既然一切都有生死,我又何必在意呢?这就是“无身”,也就是真正不怕死的人。

当然,不怕死并不代表可以乱闯红灯的,硬要找死就不对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他身上有条龙 巅峰游戏制作人 极品上门女婿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超能农民工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浪潮 五代梦 砸锅卖铁去上学 赘婿归来
相关推荐:
僵尸战争天下群芳海之蓝最强大脑歧屠苍天霸体全能天才混都市五世阴阳路大漠谣逆乱青春伤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