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二十七章 敬重圣人,爱惜百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七章敬重圣人,爱惜百姓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神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最佳的行动,看不到走过的痕迹。最佳的言论,避免了过失和责难。最佳的预测,不需要木条和竹片。最佳的保护,没有机关和保险也不能打开。最佳的交往,没有承诺和契约也不能解除。正因如此,圣人始终以善意救助世人,所以没有他想遗弃的人。始终以善意对待万物,所以没有他想遗弃的事物。这叫做元神通明。正因如此,善人是不善者的导师,不善者则是善人的资源。

不敬重善者,不爱惜不善者。就算聪明过人,也是大笨蛋一个,这叫做关键的奥妙。

简释:

身为君王,马屁听得太多了,很容易变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本章就是为了劝谏君王,希望其敬重圣人,爱惜百姓。

1、“善行”至“善结”:五种最佳

“善行,无辙迹。”除了传中的踏雪无痕,凡是走过的地方,一定会留下一痕迹的,所以,这只是一个比喻,指的是其它的行为。就像治病一样,将病症消除于未生之时,虽然没有留下治病的痕迹,却是最高明的医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善言,无瑕谪。”谪:谴责,责备。总体上,一切真理都是相对的,所以,只要话一出口,就不可能全对,是一定会有瑕疵的,也一定会受到敌对者的指责。一加一等于二,这是数学上的真理。一朵云加一朵云,依然是一朵云,这是物理学的真理。真理是有其适用范围的。在陈述真理的时候,同时将其适用的范围讲明白,就没有瑕疵,也无可指责了。

“善数,不用筹策。”数:推理。筹策:推理的工具。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长江的水是一定会流入大海的。用一堆竹片,一把蓍草,或者是一副扑克牌去预测江水的走向,倒不如实地考察一下长江的源头,以及沿路的地势。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个人的未来,决定于他曾经的作为。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关:门闩。楗:竖插在门闩上的木条。没有打不开的机关,所以这也是一个比喻,指的是人们心中的机关,也就是yīn谋诡计。之所以玩弄yīn谋诡计,无非是掩饰真相,布置骗局和陷阱,以谋害对手,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机关也是可以打开的,真正打不开的机关是那种规律xìng的东西。如果能够把握住天地和人间发展的必然xìng,营造出一种不可抵挡的形势,无须任何机关,这种形势就已经是最牢靠的大机关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xìng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违背了规律。只有聪明,却缺乏大智慧。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结:结交,结盟。绳:古人记事的绳子,口头的承诺。约:契约,文字的合同和盟约。当彼此还需要一个承诺和契约的时候,就明双方是缺乏信任的。正因如此,其承诺和契约就不是绝对可靠的。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志同道合,无须任何承诺和契约,也不可能被解开和拆散。情感和志向,这种发自内心的相互信任,才是最可靠的结交和结盟。

2、“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神明。”

不求名利,才能“善行”而“无辙迹”,这是无yù和无为。

不言过其实,才能“善言”而“无瑕谪”,这是无知和不言。

明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善数”而“不用筹策”,这是充满智慧。

顺应天地发展的大趋势,才能“善闭”而“无关楗而不可开”,这是尊重规律。

与知己相交往,才能“善结”而“无绳约而不可解”,这是以诚待人。

因为无yù,所以不会抢夺他人的名利,而只会帮助他人。因为无知,所以不会固执己见和强词夺理,只会虚心地学习所有人的优和长处。因为尊重规律,所以他不会轻视一草一木,只会专注于万物的研究。因为以诚待人,所以他不会轻视任何人,只会不断地提高人际交往的水平。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个充满了智慧的人。由此可知,圣人不仅会善待一切人和物,也将善于救助一切的人和物。

“神明”:心地一片光明,无所不知。一片透明,毫无渣滓。

“是谓神明”,这也是一种比较勉强的法。因为它可能引起人们的误会,好像只有圣人才是“神明”的。事实上,每个人的元神都是永远光明和始终透明的,就像天上的rì月,只是被乌云遮住了。当我们心情烦躁的时候,我们知道自己很烦躁。那个烦躁就是由yù望和偏见编织的乌云。而那个知道烦躁的,就是光明而又透明的元神。

3、“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总体上讲,善恶是相对的,比如爱孩子本来是善的,如果因此而祸国殃民,那就是恶了。在特定的条件下,善恶又是绝对的。比如在家庭之中,在与家庭之外的其它社会团体无关的情况下,爱孩子就始终是善的。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一个爱孩子而不爱国的人,很难他就是一个恶人。只能他的善心了一,所以叫做“不善人”,即还不够善的人。俗话:“慈母多败儿。”孩子是一定会离开家庭,走上社会的。以大善教导孩子,才是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未来的,所以,善人就是善者的老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善人未必就是圣人,他自己也是有毛病的。正所谓教学相长,在教导善者的过程中,善人也获得了进步,所以,善者是善人的可贵资源。如果一味地贬低善之人,这个世界上恐怕就只剩下一个善人了。就像一所学校,如果将那些成绩差的全都赶跑了,也就只剩下一个最聪明的学生了。因为与他相比,其他人全是笨蛋。

4、“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无论善与不善,全都是君王的子民,也就是君王的财富。不敬重善者,就等于无视了道德的作用。不爱惜不善者,全天下就没几个善人了。

正如完美的圣人非常少见一样,绝对的恶人也是非常稀有的。就绝大多数人来,其善恶都是相对的,是善恶参半的。既不敬重比较善的,也不爱惜比较不善的,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是一个心胸狭隘,吹毛求疵的人,一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人。像这样的人,就算再怎么聪明,也是毫无用处的。在其鄙视和怀疑的目光中,高尚的圣贤将会傲然而去,卑鄙的人则会厚颜而来。

“要妙”,非常紧要的,至关重要的奥妙。“是谓要妙”,这也是一种非常勉强的法,是给那些傲慢无礼的君王听的,是哄他们开心的。敬重圣人和善者,爱惜那些境界不高的臣民,这是一个连学生都能明白的道理。对于一位拥有四海的帝王来,如果这也能称为“要妙”,这世间的“要妙”也未免太多了一。

5、为什么要“善行”等五句

表面上看,“善行”等五句令人费解的话,都是为了证明圣人的“常善”。仔细推敲一下,只需“神明”二字,就足以明“常善救人”和“常善救物”了。因为这五句加在一起,也不过是“神明”二字的注解而已。至于“善人者”和“不善人者”两句,这根本就是另起炉灶。就算没有前面的文字,也是照样成立的。

为什么要这五句?是针对帝王的毛病,有感而发的。

首先,帝王达到了富贵的巅峰,陷入了一种人生再无可求的尴尬境地。为了排遣无聊,除了找刺激,就只能以造福万民的名义,去开疆拓土,成为更加伟大的帝王。“善行,无辙迹。”应该就是对此而言的。

其次,为了得到帝王的欢心,臣民们常常会文过饰非,言不符实。“善言,无瑕谪。”应该是对此而言的。

第三,古人大多非常迷信。在人生再无可求的情况下,帝王一旦追求长生,将会更加迷信。“善数,不用筹策。”应该是对此而言的。

第四,在集权制度下,法纪如同虚设,yīn谋诡计盛行。“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应该是对此而言的。

第五,高处不胜寒,帝王的疑心非常重。“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应该是对此而言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他身上有条龙 巅峰游戏制作人 极品上门女婿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超能农民工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浪潮 五代梦 砸锅卖铁去上学 赘婿归来
相关推荐:
僵尸战争天下群芳海之蓝最强大脑歧屠苍天霸体全能天才混都市五世阴阳路大漠谣逆乱青春伤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