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六章 修德(息心才能返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修德(息心才能返德)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被包围或被挟持的的元神是不死的,可以叫做玄的母亲。元神的门户,可以叫做天地的根源。元神处于一种绵绵若存的状态。在我们使用元神的时候,最好是不要太cāo劳。

简释:

1、“谷神”

谷:一是山谷,即群山环抱中的一个狭空间。一是河谷,即两山挟持中的一条狭长虚空。三是谷物,即各种养料,谷神就是养神。

养神不死?这种法实在是太玄幻了。即使是在秦始皇求不死药的时代,也只有吃不死药的传。至于清净养神能否不死,谁知道呢?**的生与死,这是对立的两种现象。凡是对立的,都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按照老子的逻辑,肉身不死是不可能的。

庄子的老婆死了,庄子鼓盆而歌。愉快地面对死亡,这才符合老子的态度。第三十三章:“死而不亡者寿。”第五十章:“以其无死地。”老子是超越一切对立的,根本就不会把生死放在心上,又怎么会创立一种肉身不死的学呢?所以,这种理解是不可取的。

此刻正在看书的这个我,它就是神。它被包围在无数的观念、情绪和现象之中,就像处于群山的环抱之中一样。它的前面是纷纭多变的玄,它的背后是永恒不变的大道,就像被挟持在两条绵长的山脉之中一样。所以,谷神,也就是谷中之神。

元神本来就是不死的,因为它是大道的组成部分。请看下文。

2、“玄牝”

河上公:“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也。”又:“玄,天也,于人为鼻。牝,地也,于人为口。”养神不死,这就叫做天地,或者叫做口鼻?如此翻译,感觉总是怪怪的,让人严重怀疑老子的汉语水平。“同谓之玄”,玄是有和无的总称,天地和口鼻都属于“有”,怎么到了这里就只代表天了?

牝:雌xìng,母亲。玄牝:玄之母,玄的根源,也就是“玄之又玄”的那个家伙。第一章提到,玄的根源是眼睛和心灵,当时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其实,真正的根源只有一个,也就是心灵。见下文。

3、“天地根”

玄是有和无的总称。天地万物要么属于有,要么属于无,所以,整个天地都在玄之内。元神是玄之母,自然就是天地的根源。

玄牝与天地根,这两句好像重复了,其实不然。老子是在告诉我们,玄与天地,这两个概念基本上是等同的。事实上,看了第一章,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有和无加在一起,其实就是整个的天地了。后世所谓的“玄学”就犯了这个错误。研究眼前的天地的才是玄学,比如科学就是这样的。老子的学问应该叫做道学,是要我们超越玄的。

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此处就是明确地指出,那个同时产生了有和无的,其实就是我们的元神。“玄之又玄”,即元神在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天地。“众妙之门”,即元神同时也是入道的门户。元神是一扇门。往前打开,就是天地。往后打开,就是大道。

天地怎么会是元神创造的呢?

第二章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善与不善的道德观,美与不美的审美观,有与无的现象世界,难与易的处事态度,长与短的物理学,高与下的立场转变,音与声的音乐欣赏,前与后的人际关系,所有这一切都是心灵造成的。然后,老子还不放心,又补充了一段“生而不有”和“功成而弗居”的话,这不是已经得很明白了吗?

在《齐物论》中,庄子用了很多方法来明这个道理。篇幅太长,就不一一引用了。我们只选取其中一段极其简短的文字来解一下,以帮助我们理解老子的思想,也顺便了解一下庄子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人。要知道,这段话庄子根本就没有解释。好像这个道理太简单了,似乎谁都能够明白一样。

庄子:“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比如我们将一个汽车拆开,汽车消失了,零件就出现了,这就是汽车分也,零件成也。可是,零件成也,也就意味着汽车毁也。然后,庄子就总结,根本就不存在成与毁,万物都是一样的,根本不存在任何的分别。你明白了吗?我是想了几个月才明白的,而且是借助现代科学才明白的。和庄子一比,我是百分之百的白痴。

既然汽车可以拆成零件,那么零件能不能拆呢?古人不能拆,我们却是可以的,因为我们知道原子的存在。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不断地拆下去,其结果就是,所有事物都消失了。既然全都消失了,哪里有什么分别呢?再将这些零件一层一层地组装起来,然后,原子又出现了,零件也出现了,汽车终于变回原来的样子了,看上去就和其它的东西有区别了。

成也就是“有”,毁也就是“无”。从外面看,汽车是“有”。从里面看,汽车是“无”。那么它到底是“有”还是“无”?不好意思,有无都不对。用佛教的法就是,非有非无,亦有亦无,或者是sè即是空,空即是sè。sè不异空,空不异sè。从“有”这一面看,就是“生”。从“无”这一面看,就是“不有”。这就是“生而不有”的道理。

这个成与毁是谁造成的?不是眼睛,因为在原子的层次上是没有现在的这双眼睛的。唯一的答案就是,包括眼睛在内,全都是心灵造成的,所以,元神不仅是玄牝和天地根,同时也是众妙之门,因为当万物完全消失之后,剩下的那个东西就是大道了。

4、“是谓”

是天地根,其实并非真的创造了天地,不过是一种不太完整的法而已,这才是“是谓”的本义。在《道德经》中,凡是用“是谓”来表达的,都是一种比较勉强的法。不能不对,但是也不是全对。

就像汽车及其零件一样,严格地,元神只是赋予了其形象。正因为元神具有这种赋予形象的能力,眼前才会呈现出这个多姿多彩的天地。从这个意义上,元神的确创造了天地。然而,天地并不是元神凭空虚构出来的,而是在大道的基础上描摹出来的。

就像眼前的这台电脑,上面有很多的文字和图像。这些文字与图像就是眼睛创造出来的,因为真实存在的其实是一行行的电子信号。如果我们的眼睛能够跟得上电子信号的扫描速度,就不可能看到现在的文字与图像了。将电子信号编辑成现在看到的样子,这就是眼睛的作用。

第二十五章告诉我们,大道是无形的,同时也是有力量的,而且是永恒运动的。这种力量作用在元神上,元神捕捉到了其中的一些信息,然后加以解读,于是就形成了众生看到的天地与万物。我们看到的一切东西,就像电脑上的图像与文字一样,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实在是难以分辨。庄周梦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的真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而不是在永恒不变的大道中直接产生的,所以,我们的真理都不是关于“常”的真理,都是有缺陷的和多变的。

5、“不死”

假设眼睛是一架显微镜,随着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来越高,从现在的模样,到细胞,再到分子和原子,我们的**将一层层地消失。在这个不断消失的过程中,有一个东西却始终存在于那里,那就是我们的元神。就算一切都消失了,直到回归大道的怀抱,我也依然存在。我是永恒的观察者,我是大道的一分子。大道是没有分别的,局部等于整体,一滴就是大海,所以,我就是大道。大道是不死的,所以我也是不死的。

6、“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绵:丝线,细微的。

若存:好像存在,时断时续的。

勤:劳苦,努力。

我要玩耍,我要发财,我要……。表面上看,元神一直存在,在主导着一切。事实上,元神一直被外面的现象和内心的观念玩弄着,支配着。这个女人实在太魅惑了,这不科学啊!就像情歌中唱到的那样:“为了你,我忘了我自己!”

偶尔静下来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我到底在干什么?这些真的重要吗?真是我需要的吗?我到底是谁?”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算回到了自身,元神才算是真的存在着,以前只是被使用而已。

一直存在,却常常被无视,这就是“绵绵若存”。

元神空明就是“德”。元神中填满了是非、爱恨和有无,这就是“无德”。无我才是真的我,无为才是自发自主的行为。有我就是迷失了我,有为反而是被外物支配的行为。洗净心中的杂念,回归我们的本心,找到真正的自我,我的人生我做主,这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反之,那些被后天的现象和观念支配而自我膨胀的人,其人生反倒是被命运左右了。

常人的心中一直都在忙碌着,连睡觉也不得安宁。庄子:“真人无梦。”少为外物而cāo劳,少为杂念而苦思,这就是“不勤”。心如明镜,不染片尘,大道之门轰然洞开,我们就能够悟道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他身上有条龙 巅峰游戏制作人 极品上门女婿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超能农民工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浪潮 五代梦 砸锅卖铁去上学 赘婿归来
相关推荐:
僵尸战争天下群芳海之蓝最强大脑歧屠苍天霸体全能天才混都市五世阴阳路大漠谣逆乱青春伤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