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一七〇章 聆听妙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贺常陷入了沉思,疑惑地道:你绕了这么一大圈,可是,好像你还没说业力的本质是什么吧?

如来笑道:是的,佛教讲究一个“悟”字,我本来的打算是,如果你没发现这个细节,我就不和你说了,但是,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那我就告诉你吧。

人类的所有思维、行为都是灵魂激励出来的信号,所以,业力的原动力就是灵魂的本质。灵魂的本质是时空中能量的集合,所以,能量能够集合并保持这种集合能够继续存在,就必须有一定的条件支撑,否则这些能量的集合将重新以无序地状态回归到时空之中。

我们可以注意到另一个现象,就是灵魂大多数是以生魂为依托、以觉魂为基础而运作,换句话说,灵魂需要依附于一定的基础结构,或实体结构,或其它结构,这样才能以独立的整体而存在、运作和加以区分。

因为有“存在或消失”这一重大问题,所以灵魂必须找到能够使自己继续存在的方法,或继续依附,或寻得方法使得自己不依附而独立存在,否则就消失,所以,必然会导致行为的发生,产生因果,形成业力。

作为普通人类,在死后灵魂自然地以无序状态回归到时空之中,而一些人却在孜孜不倦地寻找、学习、练习能够使自己灵魂在生命体的生魂和觉魂停止运作后继续存在和运作的方法,这就是“参禅”、“悟道”,参什么禅,悟什么道,修什么佛,成什么仙?本质便是如此罢了。

不同的人找到了不一样的方法,所以,不同的人保持灵魂继续存在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不同的方法取得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有人将灵魂继续更换依附体,或使得依附体存在的时间更长,有人掌握了不依附而独立存在的方法,那么,对应着佛教六道轮回中的什么概念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所谓的“天道”和“阿修罗道”的概念。

天界分为欲界天、*天及无*天,在欲界天中,享福及寿元是很大的,欲界天的众生,入胎时是男女一对一对地投生于天界的花蕊中的,在花开时,他们便以天男及天女的形式化生。

这是佛教对于欲界天的描述,听起来很是美妙,但是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欲界天中的众生,他们的灵魂需要依托基础结构而存在,只不过这些灵魂依托的基础结构,不再是人类或动物,即不再是人道和畜生道,而是依托于一种接近永恒存在的植物。

谈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联想到神话传说中的“长生树”,这个字是“树木”的“树”,在《山海经》、《尚书》等文献中,这个字都是“树”,而不是“术”。

现在有很多中国人认为,这是古人的通假字,同音而错型,应理解为“法术”的“术”,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树”和“术”的音在现代汉语中相同,在诺斯特拉特语中却并不相同,你听我的读音,应该能听出两者间的区别。

中国多地方言中,这两字的发音也不尽相同,而且,两字的偏旁部首也不同,“树”的偏旁是“木”和“寸”,而“术”是“行”,字形完全不同,更多的请自行查看《说文解字》,我在这里不啰嗦了。

植物,就是能量转化的系统,是一种高度精密的生物机器,那么,必然存在使得植物的寿命接近永恒的技术,而且将该技术应用于植物比应用于动物更简单高效,灵魂只需要依附于这种植物的部分结构即可实现长生。

这就好比电脑软件在离开了电脑硬件之后,如何运作一样,应用程序有的可以在PC机上运行,有的可以在其它终端上运行,有的可以在不插电的U盘上运行,一个道理。

现在,长生树已经批量繁殖、形成产业化规模,在“长生树基地”大规模的运作。其实,在道教神话中的“西王母三千蟠桃树”的艺术形象,也来源于上古时期的长生树。而长生树基地,其实就在地球上,

准确地说,是在青藏高原,或者昆仑山的某处,且该基地伪装极深、守卫极严,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人类洞悉它的秘密。

贺常心中一凛,道:那陵格勒大峡谷?

如来不置可否地道:我也不太清楚……我们继续说轮回吧!*的第一天是虚无天,此天天人欲根虽净,尚有色尘。在道经里,色尘又细分为粗尘六等、细尘六等和轻尘五等。

*天人一粗尘净,即升*;第二天:六粗尘净升*第七天;一细尘净升*第八天;六细尘净升*第十三天;一轻尘净升*第十四天;五轻尘净乃升*第十八天。*第十八天“去欲界三十万里,乃丹霞之景。天人虽无情欲,尚有形色可见。若渐次修习,尘染顿尽,则升于无*也”。

*,或称有*,细分的标准在于“色尘”的多少。所谓的“欲根清净”,很多解读都是偏向于禁*,但是,这样的理解是偏颇的。

欲根,欲望之根是什么?就是生命体对于生存的需求,只要需要依附生命体,那么将不可避免地去满足生命期生存发展的需求,不能做到“欲根清净”;反过来,既然达到“欲根清净”,那么进入这个阶段的人类已经基本脱离了生命体的生存发展需求,灵魂与其生魂觉魂关系微妙,细若游丝,藕断丝连。

通俗地来说,处于这个阶段的灵魂,已经可以自主脱离生命体而游离短暂时间,即“灵魂出窍”。

无*第一天乃北方八天之第一天——皓庭天。此天天人轻染虽净,尚余染习,天人渐次修行,达到无想可忘、气观转妙之时,即升无*最上一天——太素天,“此天去*三十六万里,乃碧霞之景。天人身形微妙,无复色象。修学之者,若至此天更能进修,即升上四种民天也”。

四种民天第一天为太虚天,此天“天人初出三界,结习顿忘,清净无染,喜乐无为,气入神观”,四种民天最上一天为太极天,此天“天人出二气之外,无年寿之限,到此究竟转入三境也”。

太极天“在大罗之下,去无*一百三十五万八千里,乃飞行元气,上朝三境。如劫运将终,此天不坏,天中圣人降凡开化为民之种”。《生神章》云:“以充种民是也。”

我们暂且不管这无*是如何细分的,先看进入该阶段的表现形式:“天人身形微妙,无复色象”,即无实体形态;“无年寿之限”,即永生。

无实体形态的永生,就是灵魂仍然以独立整体存在于浩瀚的能量世界中,以相对独立的形式与时空中的能量融为一体,并且可以自由旅行。

贺常一把抱住如来的大腿,激动地道:如何让灵魂独立存在于时空中,方法你一定是知道的,对吧?

如来一脚把贺常踹开,道:诶,我知道。你注意下一组数字,“去无*一百三十五万八千里”,我们以1里=500米换算一下,即6.79×10e5km。

由于这个距离是我在地球上生活的时候给出来的,所以,你仔细算一下,月球距离地球约为3.8×10e5km,火星距离地球约5.5×10e7km,金星距离地球最近约4.2×10e8km,以这些行星为参照物,我们可以知道在距离地球6.79×10e5km之外的空间几乎不存在实体物质,以能量为主。

反之,你也可以从这一表述中得知,地球大气层的影响范围最多可以达到6.79×10e5km之远,虽然超过1000km已经稀薄到地球人的仪器无法检测的程度。

地球大气层的最外层是电离层,气体部分表现为等离子形态,所以,距离地球越远的大气层中含有的气体分子,将更大几率地以等离子体形态而存在,以至于地球人现有的仪器无法捕捉和分辨。

对于地球来说,方圆6.79×10e5km范围内不属于所谓的“无*”,也就是说这个范围内必然存在等离子体;在这个范围之外进入了所谓的“无*”,说明这个距离之外不再存在等离子体。

换句话说,地球及其附近的物质都是正物质,而超出那个范围的空间不再存在等离子体,说明这个范围内的空间存在反物质等离子体,与大气层游离出去的正物质等离子体发生了湮灭,转化为了单纯的能量,逸散于时空中。

根据佛教教义引申出来的结论,和地球人现代科学的研究结果完全一致,太阳系中存在反物质,严格地来说,存在反物质等离子体。

既然在方圆6.79×10e5km范围之外到未知的范围之内属于佛教概念中的“无*”,没有任何“尘埃”,也就是说明这一区域基本上没有正物质和反物质了,也就说明了这一空间内的正反物质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同时也说明了“无*”的有界性。

“无*”的有界性又反过来印证了我们时空的有界性——至少区域性有界,映射到佛教的六道轮回理论之中,就是六道被轮转圣王所掌控,即六道的有界性。

其实,你还可以从这中间推导出更多结论或猜想,比如说,为什么反物质没有形成类似行星的物质几何体?比如说,为什么反物质没有将我们的物质世界一起湮灭?

若解读,需要结合到道家的相关理论,我懒得说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巅峰游戏制作人 超能农民工 他身上有条龙 赘婿归来 极品上门女婿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砸锅卖铁去上学 浪潮 五代梦
相关推荐:
时空少年前夫请你靠边站总裁的贴身保镖近战高手我曾说谎爱上你轮回少将的学霸娇妻独家专宠恋一世的爱网游之混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