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问君(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攻势越发的迅捷凌厉,韩杜绿着一张脸不住后退闪避,风吹云渐渐得心应手,步履间也轻快起来。却听坐在一旁的蒙面女子忍不住笑道:“呵呵,师弟的打狗棒法越发纯熟了,嗯,害得我白白担了半天的心思。”风吹云啼笑皆非:“你什么眼神哪?这虽说算不上剑法,但我手中明明拿着的是一把剑,你却偏偏要说成打狗棒法。唉,刚才只一回合便被人逮个正着,现在又来惹是生非,到时我可救不了你。”心作此想,忍不住瞪了她一眼。

那女子眼珠溜溜一转,圆睁双眸,也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却很快又弯了起来。风吹云忽然想到不仅自己昨夜与玉蝶的对话被她听见,刚才自己情急落泪的场面想来也被她看见了,不禁脸上发烧,偷眼瞟了那女子一眼,只见她看着自己,眼睛似乎更加弯了,想必花巾后面是一张正饶有趣味看着自己的脸。脸上愈红,心道:“笑吧,笑吧,也不见得你会比我高明多少。”

风吹云此时已尽占上风,心中思忖:“我要不要真的抓住他们一个长老相挟呢。”又看了那女子一眼,心道:“她似乎自己已然可以脱身了,那她为什么还不走?呀,难道那个说话的前辈便是她的师父么?怪不得她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我倒真是白白担了半天的心,还差点丧命于这位韩公子手中。”又想到:“如不是那位前辈提点,我是说什么也不会想到要用这……这‘猴儿剑法’的,说起来还要感谢她师徒俩了。”心中思潮如涌,手上不知不觉便慢了下来。韩杜觑得一个空档,忽然舍了风吹云,折扇一指,纵身一跃,向坐在一边的蒙面女子激射而去。

风吹云大吃一惊,待反应过来,剑指韩杜后背,却已慢了半招。那蒙面女子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呆了,坐着一动不动。风吹云大急,几欲脱口而出:“你快躲啊。”见自己的剑尖离韩杜的后背已不到半尺,但在自己刺死他之前,那蒙面女子势必已遭了他的毒手,而韩杜此时竟对背后的长剑不管不顾,似乎一心要置那女子于死地不可。情急之下,风吹云手一振,长剑脱手而出,‘铮’的一声,于千钧一发之际荡开了韩杜的折扇。

韩杜看了手中折扇一眼,哈哈大笑道:“云公子倒是有情有义呀,哈哈,可你现在手中无剑,还是我的对手么?”风吹云一凛,见烈火,腐土两位长老已站在了自己身后,与韩杜互成犄角之势,自己要再想夺剑,那是千难万难。看着韩杜得意洋洋的绿脸,正彷徨无计间,忽见他一脸惊诧,看着自己身后道:“你是谁?”

风吹云一喜:“那位前辈终于出现了。”回头一看,除了院墙边的几个教众,哪里还有别人?“糟糕,又中计了。”不及回头,身子急忙闪身侧飞,只听‘嗤’的一声响,一阵微微的破空声响起,瞬间已到胸前。‘暗器’风吹云涌起这个念头,心中一跳,只见一片青色的寒芒已在身前,自己躲过了一大片,却仍有少许是再也躲不过了,胸腹间一麻,好似数只蚊子一齐叮了几口。风吹云大惊,一口气泄了,‘嗵’的一声,掉在地上。

“这牛毛针居然有毒!”心中闪出这个念头时,风吹云半边身子已经全麻了,他最后一眼看到的是烈火长老复杂诡异的表情,不由心中叹道:“是了,这两个老头一直在旁边掠阵,为什么我用剑指着韩杜后背的时候他们无动于衷,只因他们早就看出这是个计,而且也看准了我必中计不可。唉,我可真傻,又给华前辈丢脸了。”那毒好生厉害,风吹云刚刚转过这个念头,便已人事不知,最后只似乎听到一声娇叱……。

*****************************************************

应天城中,御史府第。

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扎着两个发髻,手中高举着一张写满字的纸,飞快的朝后院跑去,后面一个十来岁的丫鬟边跑边大声道:“景少爷,景少爷,你慢点,待会儿你摔着了又要怪秧儿了。”那个七八岁的景少爷回身作了个鬼脸,大声道:“自然怪你了,你是我的贴身丫鬟,又是我的弟子,先生摔了交,弟子不该受罚么?”那秧儿从学堂追了少爷一路,此时正气喘吁吁,闻言一阵气苦:“这是什么道理,何况,是你自己硬逼着要当我先生的。”她停下来弯腰喘了两口气,抬起头来的时候已不见了少爷的身影,于是叹了口气,又抬腿一阵小跑。

转过两个回廊,已然不见景少爷的身影,秧儿正有些奇怪,却发现他正悄悄立在老爷书房前,正想开口叫他,景少爷拼命向她打手势,示意不要出声,又两手挥了挥,示意让她退开,秧儿撇了撇嘴,小声嘟嚷道:“你自己说的‘君子怀德,女子怀土’,我每次洗澡都洗得干干净净,从来怀中也没有土,倒是你,连我这个小丫鬟都知道不能听墙根,哼,你连我也不如。”

景少爷见秧儿乖乖的退开了,也无心管她撅着嘴说些什么,只听得爹爹气呼呼的不知说了些什么,妈妈则在低声啜泣。

爹爹叹了口气道:“为臣死节,你也是读过圣贤书的,怎么连这个道理也不懂?”

妈妈抽泣两下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何况,这是他们叔侄的家事,你掺和什么?”

“胡说八道,帝王家事,亦是国事,我委身事贼,等的便是这一刻!”爹爹厉声道。景少爷打了个突,爹爹从没这么说过话。

妈妈沉默了会儿,泣道:“你不为勃儿想想么,他可像极了你,先生常常夸他日后必成大器呢。”爹爹沉默了良久,屋里静悄悄一点声息也没有,景勃心中突突乱跳,听爹爹毅然说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就算景门一脉自我而绝,也没有什么。”

妈妈大哭起来,抽泣道:“你没看到方……方大人么?”爹爹肃然道:“方大人忠肝义胆,视死如归,我景清又岂是贪生怕死之辈!……那件大事这几日便可成就,成了那件事之后,我再无牵挂,你……你……你早作准备吧。”妈妈哭泣了一阵,沉声道:“是,你既然决定了,那……那素玉祝夫君马到成功!”

屋中又沉寂了,景勃虽然聪明伶俐,却年纪太小,听不大明白,只是听妈妈大哭,也忍不住留下泪来。过了一会儿,爹爹深深叹息了一声,走了出来。景清走到门外,却见景勃站在墙边,泪流满面,吃了一惊,失声道:“勃儿,你在这里干什么?”

景勃举起手中的宣纸,笑道:“这是我今日的习作,先生夸我文思敏捷,过目不忘呢!”妈妈在屋里听到声音冲了出来,景勃又把刚才的话笑着说了一遍。妈妈替他擦去脸上的泪水,俯身紧紧抱住他不住口的道:“好孩儿,乖孩儿。”眼睛却看着爹爹,爹爹举手擦了擦脸,竟然不看他们一眼,转身走了。

妈妈越抱越紧,越抱越紧,景勃忍不住笑道:“妈妈,勃儿都快被你抱得喘不过气来了。”忽听得一个冷冰冰的声音道:“是嘛,你记住,从今天起,你不再叫景勃了,你要忘记这个名字,永远的忘记,你知道吗?”景勃吃了一惊,却见妈妈忽然变成了一个满脸胡子的陌生男人,景勃挣脱了他,跑进屋里,却见妈妈挂在屋梁上,摇摇晃晃的,景勃吓得大叫:“爹爹,爹爹。”但爹爹不见了,景勃又叫:“表哥,表哥,”却见两个表哥浑身是血,全都死了,不一会儿,来了一队穿飞鱼服的人,带走了家里所有的人,带走了自己的丫鬟秧儿,那个满脸胡子的男人挟着自己,离开了家,景勃只是叫:“妈妈,妈妈,我不走,我要陪妈妈。”

风吹云忍不住用力挣扎,大声叫唤。只听一个声音柔声道:“没事了,都过去了,他们都走了。”风吹云大声道:“我不要离开妈妈。”一只柔柔的手掌替他擦去眼角的泪水,接着又放在额头上,温凉温凉的。风吹云抓住那只手掌,心中才算安定,慢慢的睁开了眼。

“你是谁?”风吹云只看到一双清澈的眼睛,那人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眼神中充满了怜爱,“妈妈,是你么,妈妈,勃儿很想你。”风吹云脱口而出。那人轻轻叹了口气,手掌一抚,风吹云顿时只觉倦意浓浓,又睡了过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风吹云才悠悠醒转。他缓缓睁开眼睛,兀自有些不明所以:“自己为什么在这里。”仔细回想,自己上了武当山,然后跌落悬崖,然后下山,然后……自己中了暗器!风吹云一惊,他终于想起来了。

抬起手,却不觉酸麻,只是浑身无力。挣扎着爬起来,见自己躺在一张床上,屋里点着两根明晃晃的大烛,把屋中照得透亮。这屋四周都是砖墙,对面一座台阶直到屋顶,这是什么地方,难道是……牢房,还是地窖。风吹云掀开盖在身上的薄被,却发现床边还趴着一个人,居然睡着了。这又是谁?摸了摸自己胸口伤处,只觉似乎是已经上了药了。难道便是眼前这个人救了自己么?

风吹云仔细辨认,那人脸上蒙了一块花巾,居然是那个冒充自己师姐的女子。风吹云想了想,猜出了一二:“想必自己中了暗器之后,承先前那位前辈援手,把自己给救了。那,那位前辈到哪里去了?风吹云想起自己曾做过的梦,梦中那个温柔的声音,难道是那位前辈?她居然是个女子吗?那也没什么好奇怪的。”风吹云闻着淡淡的香气,看了伏在床边的那个蒙面女子一眼,心道:“女孩子的师父,多半便是女子了。”见那蒙面女子睡得香甜,想起她先前自称是自己的师姐,虽然言语多有揶揄,但对自己的回护之意却不难察觉,想必自己受伤之后,多承她们师徒俩照顾。

见那女子一头乌溜溜的长发只用一根紫色的带子松松的系着,蒙面的花巾在脑后打了一个漂亮的结。看着她枕头的手腕上玉镯映着烛光微微流莹,与雪雕粉琢般的双手掩映成趣,如瀑的发丝间露出来红润的耳郭,听着她微微的呼吸,风吹云只觉心中一阵感动,虽然没见过她的样貌,甚至也不知她的名字,但许久许久以来,他都没有现在这么平安喜乐过。“谢谢你了,师姐!”风吹云在心里道。

忽然,一声轻微的‘噼啪’声,打破了这宁静,原来是一个烛花爆了。

“如果一个烛花爆了,就是有一个亲人在想你了。”妈妈说过。于是,那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到了晚上总是不愿睡觉。“噼啪”一个烛花爆了,“妈妈,是外公在想我吗?”“妈妈,是表哥在想我吗?”后来,秧儿来了。“噼啪”一个烛花爆了,“秧儿,是你娘在想你了。”秧儿撇撇嘴:“才不是呢,我连我娘是谁都不知道。”小男孩怔住:“不是的,一定是你娘在想你!”

“妈妈,是你在想我吗?”

PS:唉,写了这么久,终于到正题了:

没错,风吹云本名景勃,是御史大夫景清的儿子——当然是杜撰!但请放心,这绝非是一个复仇故事,我能说的就这么多了,还是慢慢写吧,这样比较有趣。

请大家多多支持,至少,别让我觉得孤寂!

景清,本耿姓,讹景,真宁人。倜傥尚大节,读书一过不忘。洪武中进士,授编修,改御史。三十年春,召见,命署左佥都御史。以奏疏字误,怀印更改,为 给事中所劾,下诏狱。寻宥之。诏巡察川、陕私茶,除金华知府。建文初,为北平参议。燕王与语,言论明晰,大称赏。再迁御史大夫。燕师入,诸臣死者甚众。清素预密谋,且约孝孺等同殉国,至是独诣阙自归,成祖命仍其官,委蛇班行者久之。一日早朝,清衣绯怀刃入。先是,日者奏异星赤色犯帝座,甚急。成祖故疑清。 及朝,清独著绯。命搜之,得所藏刃。诘责,清奋起曰:“欲为故主报仇耳!”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明史》

朱元璋死后,他的儿子朱棣造反,要自己作皇帝,史称“靖难之役”(太熟了)。此役中,景清表面追随燕王,暗地里联络齐泰、练子宁、黄子澄、方孝孺等人,起誓结盟,谋划讨伐叛逆,力保惠帝。建文四年,燕军渡过长江,攻陷应天(南京)城,惠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朝臣死者甚多。齐泰、练子宁、方孝孺等人同殉国难,唯有景清幸免。朱棣登基,改国号为永乐。明成祖永乐元年癸末,朱棣命景清为御史大夫。

景清复命为御史大夫后,不但受命不辞,还委蛇朝右,当时有人暗地讥笑他“言不顾行,贪生怕死”,但景清丝毫不在乎,委曲求全,等待机会,图谋刺杀明成祖,为故主报仇雪耻。有一天,景清上朝,面见明成祖,因步履反常引起了怀疑,加之事先钦天监急奏“异星告变,光芒甚赤,急犯帝座”,(这有点玄乎)因此明成祖早有提防。朝毕,景清奋扑上前,将要犯驾,结果被拿下搜身,果然发现他外披朝服,内着红衣,腰藏短剑。明成祖责问他要干什么,景清见谋刺败露,慨然喝斥:“吾为故主报仇耳,可惜不能成事!”并且大骂:“叔夺侄位,如父奸子妻。尔背叛太祖遗命,真乃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明成祖听言勃然大怒,命令左右打掉了景清的牙齿,割去了景清的舌头。景清以血口喷龙颜、龙案、龙袍。成祖命令以“磔刑”处死景清,并将景清剥了皮,在腹中装进茅草,悬挂在长安门示众。接着又实行惨无人道的“瓜蔓抄”,下令“诛灭九族”,凡景姓的族人几乎斩尽杀绝,还杀了景清的老师、亲戚、朋友、学生,直杀得尸体遍野,血流成河。景清的外甥刘固、刘国随舅舅在京,闻知舅舅遇难,明知自己在劫难逃,极度悲愤,自刎而死。这次“瓜蔓抄”共株连了数百人,其状惨不忍睹,被称为“天下奇冤”。

另:朱棣攻取南京后,对于那些不肯归附自己的大臣严加惩治,无所不用其极。建文帝削藩的主要谋士黄子澄,先被砍去双手、双腿,然后方将其杀死,齐泰亦被“族诛”。朱棣对抵抗最为坚决的铁铉非常愤恨,命人割下了他的耳鼻后才将其杀死,妻女充为官妓。礼部尚书陈迪和儿子等六人同日就刑,朱棣在行刑前将陈迪儿子的耳鼻割下煮熟让陈迪吃掉,并问味道如何。陈迪没有惧色,回答道“忠臣孝子的肉鲜美无比”,坦然就刑。这些事件中,以方孝孺的“诛十族”最为惨烈。方孝孺是当时最有名的读书人,就连姚广孝也向成祖为其求情。成祖召方孝孺为其写即位诏,方孝孺坚决不从。朱棣以死相威胁,自己的性命不要了,难道还不顾及九族吗?方孝孺大义凛然,朗声回答“便十族奈我何”。成祖盛怒,将其灭门十族。(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他身上有条龙 极品上门女婿 五代梦 巅峰游戏制作人 赘婿归来 浪潮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超能农民工 砸锅卖铁去上学
相关推荐:
修针猛豹出击请叫我土豪盗墓王之妖塔寻龙美人蛊极道兵王独爱天价暖妻战神 (踏雪真人)神打极品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