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一回何进误国卓殃民《薤露行》针砭时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操的《薤露行》,大体上写作于公元190年后,也就是东汉王朝末代皇帝汉献帝即位之后。《薤露行》属于乐府诗挽歌之类,在形式、语言上极接近汉乐府,但作者却以自己独特的风格针砭时事,揭露何进误国与董卓殃民,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

《薤露行》在乐府诗集卷二十七诗中载曰: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曹操这首直击现实的诗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赞为“真诗史也!”薤露形容人命短促、像薤上的露珠那样容易消灭,是出殡时扶柩人唱的挽歌。公元189年,东汉大将军何进密召董卓向洛阳进军,以便大杀宦官。谋洩、何进被宦官张让等所杀,张让并劫少帝和陈留王出走,后被赶来的董卓迎还。

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后,认为专断朝纲的时机已到,遂以陈留王刘协年少而聪慧、以王为贤,乃令9岁的陈留王登上龙位,是为汉献帝。废掉17岁的少帝刘辩。为免后患,不久又把他杀掉,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9岁的小皇帝完全成为军阀董卓的傀儡。

经过一段筛选,董卓表奏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豫州牧黄琬为司徒。曹操正居家,曹府突然也得到一份表奏,任命他为骁骑校尉。董卓并邀曹操前来,欲与计事。看来曹操的明哲保身见了成效,至少董卓没有怀疑他。曹父嵩得知儿子重被任命,十分高兴,催促操即刻赴任,不要错过时机……

曹操一眼看出这是拉拢他的一个手段,经过多年的观察,他对董卓颇有认识,深知董卓之为人,今虽权揽朝纲,但天下汹汹,董卓早晚必改。曹认识到,天下大乱乃是自己创大业的机会,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因此打着回老家之名,对董卓的表奏没有接受,而是变易名姓,随从数骑,间行东归。

曹操下决心之后,曾想动员其父曹嵩一起出走,父亲不但不接受,反而讥讽曹操不识时务。在他看来骁骑校尉是别人求之不得的高官,而儿子竟不受,还要离开京都,简直是傻人。曹嵩之所以不赞同儿子的主张,不是对局势不忧虑,主要是舍不得多年高官取得的既得利益。当然他还有幻想,说不定新皇即位,还能恢复他贿赂来的太尉之职。父子政见相差甚远,曹操见无法说服父亲,为了让父亲有个准备,继续与父亲在思想上进行沟通。

曹操针对父亲的话说,当然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天下汹汹,儿子暂归故里实为观其变也。

曹嵩坚持说,骁骑校尉是别人求之不得的官位,为子孙计也应当就之。

曹操对曰:既为子孙计,是以不得慕名而处实祸,此乃不得为也!

董卓身为相国,权揽朝纲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嵩劝儿三思之。操对父亲只看表面现象,加重语气说,董卓专权,天下必乱,最后必败……

曹嵩惶恐地瞪了曹操一眼,警告说室外有耳,言语应慎之。曹操无法说服父亲,最后再三叮嘱父亲明哲保身多加保重!

曹操行前脱下武冠,换了一件深颜色的袍服。武冠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袍服据礼记载:始于孔夫子,孔丘缝掖之衣、缝掖其袖、合而缝之大,指曰袍。曹操换成长袍即是把自己打扮成普通人,内佩腰刀,半鲛鱼鳞,头帻以巾包发代冠,化装有点四不像,自己也不禁哑然失笑。

曹操出了洛阳,却并未回归故里,沿途经过成皋、中牟、继续东走进入陈留郡,他在那里暂时停留下来。他认为陈留地理有优势,比故里好得多,如起兵,可西进直指洛阳。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些老朋友,如陈留太守张邈、孝廉卫兹等人。曹操到陈留后,受到太守张邈热情接待,张邈和卫兹共同为曹操设宴接风。张邈得知董卓专权乱朝纲十分不满,当时亦在酝酿起兵,对曹操的到来十分高兴,他们目标一致,意气相投。曹操的《薤露行》就是他目睹何进召董卓谋诛宦官,以致董卓作乱京师的史诗。开篇第一句“惟汉廿二世”,是考汉朝世系,从高祖刘邦到少帝刘弘是二十二代。“所任诚不良”是指何进误国,楚人称狝猴为沐猴,“沐猴而冠带”,这句诗是骂人只有人样子,而没有人性和人的智慧,却以小智而为大谋。“抛君王”两句,是指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出走。“白虹为贯日”,古人相信天上如出“白虹贯日”,就表示世上有凶惨之事、这里指董卓杀害少帝,“贱臣”即指董卓。后几句“西迁移”是指董卓迁都长安,强迫百姓“号泣”入关,董卓并将洛阳宫、寺庙放火化为灰烬。最后曹操以微子自比,(微子名启、商纣之兄)微是国名,子是爵位,望京都洛阳而感慨,以表悲伤。

孝廉卫兹对曹操早已慕名,称赞不已,曰“平天下者,必君也!”卫兹颇有家产,仗义疏财,遂以家产资助曹操起兵!(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五代梦 浪潮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超能农民工 极品上门女婿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砸锅卖铁去上学 巅峰游戏制作人 赘婿归来 他身上有条龙
相关推荐:
乾坤九环珠绝口不提,我爱你亿万宠婚缠绕一路繁花相送江山不若三千弦半路夫妻奈何缘浅绝世邪少最强近身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