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三十九回煌煌京洛行咏史明得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曹丕这首采用“咏史”方式,历述前代一些著名人物的成败得失,是非功过的《煌煌京洛行》,可说是一篇佳作,既警戒自己,也警戒世人。

此诗共分五解,原文如下: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虚美难假。偏轮不行。一解。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大愤不收。褒衣无带。多言寡诚。祇令事败。二解。

苏秦之说。六国以亡。倾侧卖主。车裂固当。贤矣陈轸,忠而有谋。楚怀不从,祸卒不救。三解。

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四解。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谓得臣。峨峨仲连,齐之高士。北辞千金。东蹈沧海。五解。

本篇共分为五解,第一解是说人生要有所建树,不能虚度,要有建树就必须具备真实的才能。第二解说要保身全名就得能放能收,实说真干。第三解是说人臣要戒欺诈,人君须信逆耳忠言。第四解是说,有几分本领做几分事,不要智小而谋远。末解则说,择主而仕,古之雅人,功成人而退,高瞻远瞩。

《乐府广序》中有言:“志在鉴戒也。君子不忘人鉴,不忘古鉴。”曹丕这篇列举古人成败的事例,刻意作高古知调,杂引前人,并抒发议论,故事无不生动,此处极摹及父曹操《举贤勿拘面行令》中不拘格用人才的理念。不过曹操“各举所知,”讲的是“治国用兵之术”,而曹丕的“各举所知”则是前代一些著名人物的成败得失,故有人说,曹丕此诗,当为申令意而作。

此诗开篇两句,是说园中的桃树虽好,但无果实,比喻繁华的京都洛阳没有人才。“虚美”是说人生要有所建树,必须具备真实的才能。第二解是说淮阴侯韩信和留侯张名功成名就后去留的故事。韩信秦末淮阴人,布衣时家贫无形,不得推荐为吏,常以人寄贫,乃至从胯下之辱。后从楚项羽,在楚位不过执战,项王对其言不听,计不用。在萧何推荐下刘邦封其为上将军,成为西汉的开国元勋。楚汉战争刘邦采其策,攻占关中,韩信率军抄袭项羽后路,不久与刘邦会合。击灭项羽于境下。汉朝建立,按照刘邦与韩信约定,立他为楚王,都下坯。后发现韩信谋反,刘邦借机巡狩到南方令诸侯,在会上令武士缚信,并载于车上。《史记·淮阴侯列传》载信曰:“果如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将信押至淮阳,因查无实据,又被迫赦免了韩信,将期降为淮阴侯。”这样一来,韩信对汉高祖刘邦非常怨恨,又过了一年,他与陈稀勾结(陈为钜鹿太守),密谋让陈稀在外地造反,诱使刘邦亲自率兵平叛,信在都城发兵袭击吕后和太子,未料被信舍人告密。吕后与相国萧何定计,使武士缚韩信,斩之于长乐宫钟室。“遂夷信三族!”此处与曹丕诗“五刑”不同,笔者认为应以《史记》为准。

张良的后果与韩信截然不同,“保身全命,独有子房”。说的是刘邦起事,他为谋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汉朝建立后,刘邦封他为留侯,(因他家乡为留县)他对世事抱不关心的态度,后得善终。

三解“苏秦之说”。苏秦乃战国时代的辩士,是多言寡诚的典型,他游说六国抗秦,佩六国相印。“倾侧卖主,车裂固当。”是说他做齐国卿相时,而与燕王私下勾结,计划颠覆齐国,和燕国共分齐国土地。后来阴谋泄露了,苏秦被齐王以“车裂”的酷刑(即五马分尸),此处的依据乃《战国策》。

“祸夫吴起”,卫国人,曾在魏国做西河太守,防卫秦国,很有名望。后来他投奔楚悼王,做了楚国的令尹(为楚国最高官职,掌军政大权),施行削弱公族势力的政策,结果许多公族贵戚仇恨他。悼王死后,宗室大臣起兵反吴起,他无奈逃进楚王宫内,伏在悼王的尸体上,终于被乱箭射死。曹丕认为以吴起的才智,做魏的西河太守相称,到楚国后当令尹超出了他的能力,故说“智小谋大”,所以得祸。

五解是说鲁仲连得故事。“郭生”指郭隗。《史记》载燕昭王即位,招揽人才,郭隗对昭王说,你要真的礼待贤士,最好先从我开始,那些比我高明的人,听说我都被您重用了,自然就会来的。昭王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许多人才从其它国家来到燕国。“智矣燕昭”,曹丕说他有智慧。“峨峨仲连”说的是战国齐人鲁仲连。他善于计谋策划,常周游各国,排解纠纷。秦军困赵国首都邯郸,他以利害进说赵魏的大臣们,劝阻他们不要尊秦昭王为帝,使赵国放弃了投秦计划,免于屈辱。赵国的执政者平原君以千金报酬他,“北辞千金”,仲连不受而去。后来他又帮助齐国攻下燕国的聊城,齐国要封他的官,他也不接受,说他逃到海边过隐居生活了。这种不贪污,不受赏的功劳对今人也是大有裨益的。(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五代梦 浪潮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超能农民工 极品上门女婿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砸锅卖铁去上学 巅峰游戏制作人 赘婿归来 他身上有条龙
相关推荐:
乾坤九环珠绝口不提,我爱你亿万宠婚缠绕一路繁花相送江山不若三千弦半路夫妻奈何缘浅绝世邪少最强近身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