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七十三回大魏应灵符群臣拜贺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植的《大魏篇》叙述的是魏文帝曹丕每年正月接受群臣入朝贺岁,文帝设置酒宴大餐群臣时的盛况,表述了对魏文帝的称颂和赞美之意。《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每月朔岁首,为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餐,大作乐”,称朝会或曰元会。

此篇共分五段第一段原文曰:“大魏应灵符,天禄方甫始。圣德致泰和,神明为驱使。左右宜供养,中殿宜皇子。陛下长寿考,群臣拜贺咸悦喜。积善有余庆,宠禄固天常。众喜填门至,臣子蒙福祥。无患及阳遂,辅翼我圣皇。众吉咸集会,凶邪奸恶并灭亡。”

“大魏”即指魏国,政权的建立是顺应上天的符命。“天禄”是指皇帝的宝座,也是上天赐予的。由于皇上的“圣德”才有了天下太平,神灵也为他出力。总之一切都说成是由于上天之命,因而大魏帝应运而生。据《三国志·魏书》载,曹丕一心想当皇帝,但又不愿落篡位的名声,便大造舆论说“黄龙见谯(曹操故里)……当有王者兴”,于是就演出了一场“禅让”戏,东汉末代皇帝退出了历史舞台。

“陛下”句,指皇帝曹丕,“寿考”祝皇上健康长寿,君臣拜贺大家欢喜。“余庆”是天下治理的好,老百姓过上余福的生活,乃“天常”之道。臣子们也都享受“福祥”。“无患”无灾无难万事兴,众人辅佐我皇上,一切“凶邪奸恶”全都被消灭。曹植的赞歌,开篇即颂扬了曹丕政治清明,普天之下一片升平的景象。

第二段的原文为:“黄鹄游殿前,神鼎周四阿。玉马充乘舆,芝盖树九华。白虎戏西除,含利从辟邪。骐骥蹑足舞,凤皇拊翼歌。”

此段是写朝贺仪式上宫廷艺人表演各种娱乐节目。“黄鹄”鸟名,羽色洁白,即为天鹅,在殿前飞翔,说明吉祥之兆。“神鼎”安放在殿堂四角。“玉马”曹丕乘舆的车驾,喻其为神兽瑞祥的意思。以其为盖装饰在车头。

“白虎、”“麒麟”皆为神兽,由艺人装扮在西庭戏耍和放开脚步舞蹈。“舍利”来辟邪,凤凰展翅展歌喉。叙述了朝贺仪式热闹、热烈的景象。

第三段原文为:“丰年大置酒,玉樽列广庭。乐饮过三爵,朱颜暴己形。式宴不违礼,君臣歌(鹿鸣)。乐人舞鼙鼓,百官雷抃赞若惊”此段主要是写宴会上饮酒、歌舞的热烈场面、显出快乐、融洽的景象。

“置酒”、“王樽”是说酒和杯摆满了大庭的席上。开怀畅饮连干了三杯,个个脸上已红光焕发。宴席上讲礼仪,君臣同唱(鹿鸣)歌。“鹿鸣”,《诗经.小雅》中的篇名,为宴请宾客或臣子所奏的乐歌。据史载:魏国每年正旦大会,常取(鹿鸣)做乐章。“舞鼙鼓”,是古代一种形式,乐人边击鼓边舞蹈,百官观看不时的发出热烈掌声、欢呼如雷声滚动。

第四、五段则是颂扬皇上的积德,群臣依礼向曹丕行御酒。原文为:“储礼如江海,积善若陵山。皇嗣繁且炽,孙子列曾玄。群臣咸称万岁,陛下长寿乐年。”

“御酒停未饮,贵戚跪东厢。侍人承颜色,奉进金玉觞。此酒亦真酒,福禄当圣皇。陛下临轩笑,左右咸欢康。杯来一何迟,羣僚以次行。赏赐累千亿,百官并富昌。”

第四段六句,是说颂扬皇帝的积德如高山峻岭,皇室的后代多而繁茂,形容魏国江山代代相传。群臣情不自禁的高呼,祝我皇万岁!祝陛下快乐,永远健康!可见万岁!万万岁!永远健康!皆是封建社会的典型产物。

末段则是《大魏篇》的高潮,“御酒”斟上后,在未饮之前,百官贵戚齐跪东厢,侍人手捧金杯向皇上献上“玉觞”(盛酒的杯子。)皇上饮了福寿安康。而后传杯行百官酒,魏帝重赏群臣,朝贺礼到此结束,百官依次退席。(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五代梦 浪潮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超能农民工 极品上门女婿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砸锅卖铁去上学 巅峰游戏制作人 赘婿归来 他身上有条龙
相关推荐:
乾坤九环珠绝口不提,我爱你亿万宠婚缠绕一路繁花相送江山不若三千弦半路夫妻奈何缘浅绝世邪少最强近身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