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七十四回灵芝生玉池朱草被洛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篇是写魏文帝曹丕,在洛阳开掘灵芝池后,大约是在黄初三年。《三国志·文帝纪》中载:“是岁,穿灵芝池。”在此之前还筑有陵云台,以显示魏国开国皇帝的权威。《灵芝篇》全文如下:

“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古时有虞舜,父母顽且嚚。尽孝于田垄,烝烝不违仁。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歔欷涕沾巾。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暴子见陵悔,犯罪以亡形。丈人为泣血,免戾全其名。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岁月不安居,呜呼我皇考,生我既已晚,弃我何其早。蓼莪谁所兴?念之令人老,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袆抱。

乱曰:圣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万国咸礼让。百姓家肃虔。庠序不失仪。孝悌处中田。户有曾闵子。比屋皆仁贤。髫齓无夭齿。黄发尽其年。陛下三万岁。慈母亦复然。”

曹植此首诗写得较为隐秘,他引述了古代著名孝子恪守仁道,尊父敬母的事迹,抒自己的孝思。通过歌颂文帝曹丕的政治教化、颂圣之词,对文帝的奢侈、矫饰表露出来。使“灵芝生玉池”能与诗的主旨形成整体,让读者能联想到许多。

诗的为首四句可以说是通“颂圣”,为全篇定下了主旨。

“灵芝”,一种菌类植物,可入药,自古做为吉祥之草。“玉池”指曹丕开掘的灵芝池。“朱草”一种枝叶皆为红色的草,可做染料,长满了洛水之湾。“荣华”指草本的花,灿烂的花朵交相映耀。“若神”光彩夺目如是仙境。把灵芝池写的绚丽华貌,象征盛世祥瑞。自然使人想起曹操筑的“芙蓉池”,乃邺城铜雀台西园景点,曹操曾有“清夜游西园,飞盖想追随。”时的盛况影射曹丕是与其父媲美。

第二段,笔锋一转,曹植的诗进入与“灵芝”完全不相干的古代,历陈“古时”孝子的事迹,写得十分生动,感人至深。此段共写了四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古时有虞舜,父母顽且嚚。”虞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名重华,史称虞舜,据《尚书·尧典》记载:舜在下层民间,是个鳏夫。他的父亲是个盲人,且愚钝。母亲虚伪,弟弟倨傲,舜却能与他们和谐共处。忠厚孝顺父母,治理家事,而使他们不至奸邪。尧帝听说后,将女儿下嫁给他。舜主持多种事物都整齐有序。他居官0年后即帝位,又过50年在南巡中去世。

第二个故事:“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为了给年老的父母以快乐,他穿上衣服,做出许多孩子的动作,让双亲高兴。一旦有过便让“慈母”用苔杖打自己。但他觉得小时候,母亲打在身上感到很痛,而现在打在身上感觉不到痛,说明母亲垂垂老矣,因而落下泪来……

第三个故事:“丁兰少失母”,用木刻母像,加以供奉。“暴子见陵悔”,暴徒企图侮辱她,遭到丁兰的反抗,并被她“亡形”,杀死了暴徒。官府得知此事,欲治罪于丁兰,却见丁兰的木母像,眼里流出泪来,以为这是丁兰孝心感动了神灵,遂即免其罪过,以“全其名”声。

第四个故事:“董永”民间故事中的著名孝子。“父老”父亲欠人家债务,他受雇为人做苦工,以换取“甘肥”好吃的东西,奉养双亲。他的行动使“天灵”受到感动,“神女”为织布帮助他还债。此说即为文学故事传说中的,董永无力葬父,卖身为奴,感动了织女,两人结为夫妻,织女十天内即完成了织绢百匹,使董永得以偿债卖身。其故事后来成为戏剧舞台上的一道亮景。

第三段中的“皇考”,指作者之父曹操,第三、四两句的意思为:哀叹已故的父亲,生养我时已很晚,偏又过早地离我而去。在此,作者曹植可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父亲过早辞世,他无法向父行孝心;二是疑惧父亲去世,使自己失去保护伞,无法抵制其兄文帝的欺压迫害,事实证明曹植的疑虑是有道理的,因而念及老人十分悲哀,“洒泪”热泪洒满胸前的衣袍。

第四段尾声,“乱曰”指末章。作者文章又回到“灵芝”的题意上,歌颂“圣皇”文帝曹丕“德教”治绩的称美,政治教化的卓有成效,“户有曾闵子”,指家家都有孝行著称的“曾、闵”二人皆为孔子的弟子。无论是孩子,还是“黄发”老人,都享尽天赐的寿命。最后情不自禁的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慈母”指其生身母六皇太后,同样万岁安宁。

此诗颂文章的德教,写古人之孝行,抒自己之孝思,却让读者能联想到很多!(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五代梦 浪潮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超能农民工 极品上门女婿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砸锅卖铁去上学 巅峰游戏制作人 赘婿归来 他身上有条龙
相关推荐:
乾坤九环珠绝口不提,我爱你亿万宠婚缠绕一路繁花相送江山不若三千弦半路夫妻奈何缘浅绝世邪少最强近身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