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零零看书

书架
第二十八回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置教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操这个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他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和百姓,都起到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建安8年他刚刚平定了袁绍集团回到邺城之后,就颁布了《修学令》,明确要求各郡县都要办学校,修文学乃至具体到设置教官。

《修学令》原文如下:“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曹操几年来,征战袁绍,耳闻目睹了袁氏之治,豪强擅姿,下民贫弱,“后生”儿童们,不懂得仁义礼让之风,因而我感到悲伤。充分说明他治理国家必须重视发展文学这一理念。不仅各郡国要修文学,而且县要设置校官。学校要选“俊造”之人当任老师,这是何等的英明举措。

曹操和袁绍,虽然均属于和人民相敌的阶级,但他们对农民的政策却有显著的区别。袁绍维护的是世家豪强,兼并农民土地的政策,迫使丧失土地的农民,当他的田客,控制乡里,形成地方的割据势力。曹操占领冀州之后,指出:“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不出赋”,“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乃袁氏之治也。因而曹操及时地调整了混乱的赋税制度和对农民的教学制度。

曹操“令郡国各修文学”还出于他的重视培养人才,唯才是举的选拔官吏政策。春秋时代政治家管仲曾说:“使贤者食于能则上尊,斗士食于功则卒轻于死,二者设于国则天下治。”曹操认为说的太好了。“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曹操的治学思想与他的“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因而曹操的身边才能聚集了众多人才,形成“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的辉煌形势。(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五代梦 浪潮 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 超能农民工 极品上门女婿 我的青春我的刀塔 砸锅卖铁去上学 巅峰游戏制作人 赘婿归来 他身上有条龙
相关推荐:
乾坤九环珠绝口不提,我爱你亿万宠婚缠绕一路繁花相送江山不若三千弦半路夫妻奈何缘浅绝世邪少最强近身保镖